这桌子的前后左右,或者是随时敞开的泛黄的斑驳旧门,或者是只涂了一层浅白灰的泥草墙,不论是蜡油还是刀痕等,都不见有新涂抹刻划的痕道。
“我记得!”提点官指向后门,“那扇小门旁的木钉上曾挂着一盏风灯!当时金使斥责我们私下送走刘小娘子,就站在灯前,风灯刚好高过他的冒尖,我还略有讶异,乍一看,以为是他帽子上挂了什么饰物。后来他们走开,我还过去多瞧了眼那风灯,可惜只是平常一眼,没想到其中另有端倪。”
而此时,门旁并无风灯。
慕清颜拎起风灯,绕过桌椅走向后门,抬手将风灯挂在门旁的木钉上。
原来,被她拿到耳房去的风灯又被挂在了这里。
慕清颜退后一步,注视墙上的风灯。风灯挂在这个位置正常不过,有印记的一面应该朝前,横排的两滴蜡油应该是指向两侧……
视线沿着空无他物的墙面向两侧延伸,在一边的墙角靠着一只扁担与半袋面粉,另一边墙角则靠着一把扫帚,柄端系着根绳环,也可挂起。
慕清颜记得,她前晚来包子铺时,墙角就是这般放置着这几样东西,看着倒也不奇怪。不过此时走近仔细看,扁担与扫帚长柄上都有一些干上去的面粉印子,乍一瞧,像是在用面粉时无意中蹭了上去。但是再看的细致些,这些面粉印子也能幻化成各种笔画,只是粗细不匀,落笔笨拙。
慕清颜让人找来纸笔,将那些面粉印子誊抄在纸上,依序整理成各种像样的笔画,叫来那名识得女真文的署差辨认。
“是:夕、邢。”署差认出两个简单的字。
答案显而易见。
“可是,留讯之人究竟是如何潜入这屋子里动手?”陈庭瑞再次提出这个问题。
“未必一定有人潜入,只要这东西能够出去也行。”慕清颜指指房顶,“让人上去看一下。”
很快,陈庭瑞派到房顶上去查看的人下来,“大人,房顶靠墙处有三个地方的瓦片被挪动过,分别对着下面的两个墙角与风灯悬挂之处。”
以此证明,是有人揭开房顶上的瓦片,用绳钩从孔隙将扁担、风灯、扫帚这三样东西勾出去,做好印记后又将东西吊放回去。
“躲在房顶上,俯身做点什么,即使是在白天,下面的人若不特意抬头观望查看,确实不易发觉。我们也想不到还会有人盯着包子铺做事,疏于防范。”陈庭瑞道,“而且这动手之人的手法可是稳妥的很。”
将东西勾起,又放回原位,并且基本保持原样,必须把握好准稳二字,这可不是一般功夫。
慕清颜点了下头,“嗯,他们确实擅长使用爪绳之类。”
“爪绳?”陈庭瑞脑中有情形划过。
慕清颜从跟前官差手中接过火把,打着光照在包子铺的屋后来回走了几步,又看了几眼墙壁。
“慕姑娘可是还有什么发现?”陈庭瑞跟过来问。
“没什么,先回榷署吧。”
……
众人回到榷署,天即将开亮。
官差候在厅外休息,提点官去整理记录今夜查看的见闻,慕清颜与陈庭瑞坐在厅中。
茶盏在慕清颜手中捧了一阵,还不见她喝一口,陈庭瑞知她在想问题,便也不打扰,自顾思考着心中的疑问。
“陈大人,”又过了一阵,慕清颜轻轻将茶盏放在旁边桌上,开口问,“我们发现脚印的问题还有谁知道?”
“我们几人私下议论的事只有我们几人知晓,我并未再向他人多言。”陈庭瑞道,“也就是今夜因金使恰巧回到府衙义庄一事,慕清颜赶至榷场来查探,方在差役与提点官面前露出对金使的怀疑,再加上我们又在瓷器铺与包子铺发现暗藏女真文,有些话我们虽未明言,但想来他们也都已有了明确的想法。”
陈庭瑞说着,握拳砸在桌上,“唉!真是可气没有当场发现,否则正好抓住金使与贼人暗中勾结的把柄!现在向金使提出此事,想必他们也不会认,又会说是我们故意布局,伪造假象!不过,我已警告所有知情者守口如瓶,若我们瞒下此事,金使不知我们识破这传信之法,之后还会继续用到,我们只要等着,必能将他们抓个正着!”
“也就是说,脚印的事只有吴大人,陈大人,陆公子与我知道。”慕清颜手指交握叠放在身前,脑中所想还是她的问话。
“元韶与提点官一起查到瓷器铺,不知元韶发现脚印时,可曾与提点官说?”陈庭瑞道,“我倒是有次险些与提点官说漏嘴,但最终没有说下去。”
“他不会,与金人铁蹄卫有关的东西,他不会随便与人说。”慕清颜相信陆元韶说话知分寸。
当时,陆元韶在包子铺门外的马旁与他们低语,也有防备。
“案犯竟又潜回榷场,榷场四门无一发现可疑,他们是如何蒙混过关?”陈庭瑞紧握拳头,重重地按着桌面。
“若花费心思伪装样貌,倒也并非难事。”慕清颜道。
她只需扮做衙差,便能偷偷跑到榷场来,案犯扮个其他模样也不足为奇,更有能者如杜玉那般善用易容术,就更难发现了。
“但如今榷场虽四门大开,却近乎半关闭。一切外来生客无官府特令均禁止入内,并且还要被详细盘查,即使他们在身份文碟上能够作假,也轻易进不得榷场。而商客文牒关引更难造假,除非是冒名顶替者,难辨顶替者真伪。若如此……”
陈庭瑞没有继续说下去。
慕清颜也想得到,如果是冒名顶替,那么可能又有被顶替者遇害。
陈庭瑞又转念一想,“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全部离开?换做其他身份伪装留在榷场?”
“金使是为公主被劫案有了眉目来到榷场,这时传出宋人失踪的风声,因不清底细,他们需要作出应对,便有人在榷场向他们暗传消息。传信之人必定与榷场外有联系,否则他们便不知襄城那边会发生什么,而且这个联系的速度很快,因为从他们收到消息,到安排陈阳,再到榷场的第二次传信,不过数个时辰而已,几乎可谓没有耽搁。而传信之人又熟悉涉案之地,说明就是曾出现在瓷器铺的人,很可能就是邢朝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