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结束了吗? 没有,对士蒍来讲,先将势力最强的两家给摆平了,其余的就好处理了。 士蒍又来到了群公子堆里,他非常焦急地对大家道:“坏了坏了,本士师已经得知,国君抓住富家、游家被灭的借口,要动用军队消灭你们,大家快避避吧。” 啊?群公子这下子顿时慌了。 跑?跑哪里去? 群公子顿时炸了锅。 大家看着这位好心来通风报信的老朋友士蒍,士蒍也装作极其为难的样子。 突然,他眼睛一闪,对大家道:“其实,大家都是桓庄之后,国君也无非是在气头上而已,不可能全部将大家抓起来处罚。如果大家紧密团结起来,估计国君也不敢随便动手吧。” 好主意! 那大家到哪里团结起来呢? 士蒍给大家支招了:“大家都带着自己的家丁亲信族人朋友去聚城吧,大家紧紧依靠在一起,国君过了几天后应该会消气。到时由本士师全力斡旋,将相关罪责全推到富家和游家,应该会没事。” 群公子群龙无首,此时哪里还有半点意见? 再说,士蒍讲得对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应该会让国君忌惮的。 于是,呼啦啦一群人拖家带口都搬去了聚城。 士蒍真的很关心群公子,他也去聚城看了看,然后严肃地对大家道: “不管如何,大家还是要作好两手准备。国君此人喜怒无常,最早本士师还听到了他与富子的密谋,试图对大家不利。 现在大家都到了聚城,本士师认为大家还是要做到有备无患,该加强城防建设的还是要加强,该囤积军器的还是要囤积,平时大家还要勤于操练,以应对极端事件。” 多么合情合理又暖心的意见啊,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于是,群公子纷纷出钱出力开始修建聚城墙。 士蒍则暗自冷笑,一堆可怜虫! 没脑子啊?你们带着兵丁聚集在一起,又是招兵又是修城,这不是谋反又是什么? 晋献公得到士蒍可以动手了的情报后,立即调遣大军杀向聚城。 群公子哪里想到晋献公此时会突然率军前来? 在作足了准备的晋军面前,聚城顷刻被破,群公子中除了少数几人突围逃亡至虢国等国外,其余尽皆被屠戮。 这便是晋国史上骇人听闻的“献公尽逐杀群公子”事件。 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士蒍的计策: 首先是确定目标,那就是必须对群公子一网打尽,而不能今天干掉几个明天干掉几个,这样会引起群公子的警觉。 要知道,群公子的势力加起来确实不容小觑,一个不小心,晋献公阴沟里翻了船也是有可能的,这正是晋献公一直为此苦恼的原因。 然后是打入群公子内部,获得群公子信任,传递各种真假情报,并首先将群公子的带头大哥即富氏家族和游氏家族先给灭了。 灭富氏家族表面上看来是群公子的窝里斗,其实是士蒍的离间之计。 富子受到封赏,表面上看是晋献公开始重用群公子了。 但在群公子看来,本来大家一个样,结果你富子独自一人得到了好处,在心理上将富氏家族给排挤在外。 于是,失去了群公子拥护的富氏家族便成了众矢之的,最后随便一件小事便可以导致家族被灭。 这一切,都是士蒍在背后使着劲。 再就是将群公子之间的矛盾给挑大,直到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士蒍又出来出主意,让他们要加强团结,都去聚城作好准备,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极端突发事件。 这对群公子来讲看起来是多么贴心,但实际上却是士蒍最为狠毒的一招。 本来,晋献公要诛杀群公子,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而行屠戮,不但晋国国内人心不服而导致不稳定因素出现,就连周天子也不会同意! 要知道,这些群公子哪个不姓姬? 全世界的诸侯更会对晋献国不满,一个搞不好可能会招致天子的惩罚以及列国诸侯的群殴。 当时齐桓公已经横空出世,齐国奉着尊王攘夷大旗,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替天子讲公道。齐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晋献公可是惹不起的。 但如果群公子是因为聚众谋反,那是晋献公可以高高举起屠刀的最好理由了:平叛,当然是王道,是正义之举! 就这样,自曲沃桓叔以来,为曲沃小宗取代晋国公族大宗作出巨大贡献的群公子,可怜那些公叔、公子、公孙们不知有多少人在这次事件中集体被屠戮! 这是晋献公所希望看到的,是他郁结已久的一块心病,此时貌似是去掉了。 但真正的结果,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时候可以看到的,晋献公只看到了眼前的那点利益而已。 从长远来看,晋国因为这件事,使晋国公族力量迅速消亡! 后来晋国在又一次的内部权力斗争中,再次对晋国公室宗亲势力进行了清洗,从而使晋国几无公室力量! 于是,外族势力开始崛起。晋国,终将咽下自己亲自种下的这枚苦果! 这是一枚什么样的苦果? 在大周王朝宗法制下,无论是分封也好,还是用人也好,一直以来都强调一个家的概念,即重用同一家族宗亲人士。 也就是说,当时的用人制度是任人唯亲。 当晋献公将自己家族势力中的大部分成员都除去后,他所能用的人才,只能是公室以外的能人,即晋国开创了任人唯贤的先河。 用人唯亲下,国政权力始终是牢牢掌握在公族手里的。用人唯贤下,一个个非本族的牛人横空出世,最终整个晋国的政权由他们掌握。 掌握了国家政权后,他们还会让晋国公族的力量重新崛起吗? 必定会下死手打压公室力量!最终导致晋国国君纯粹成为一个摆设! 所以,到了春秋后期,晋国尽管号称超级大国,但实际掌握晋国的,就是六大家族或者四大家族,然后是三大家族,最后是三家分晋! 这是晋国之悲! 而这个悲,却是自晋献公诛灭群公子事件开始便种下了。不,应该说,是曲沃三代小宗取代晋国公族大宗之日起便种下了。 只是这个时候的晋献公,哪里会想得这么远?他正得意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