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洪武年。 “父亲,你看了史书,觉得我们大明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坤宁宫前的空地,朱元璋和朱标两人坐在椅子上,旁边的马皇后笑呵呵的看着两人缝着布鞋。 “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朱元璋回忆了一下自己看过的史书内容,沉默的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微微偏头看了一眼朱标说道: “老大,你觉得呢?” “我觉得?” 朱标内心其实已经有了答案,缓缓的说道: “在我看来,不是土木堡,也不是后来的什么嘉靖皇帝、万历皇帝等等。” “从开国之初,其实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朱标以前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但这些日子听了这么多天幕的讲述,又看了史书,心里面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了。 “嗯?” 朱元璋诧异的看着朱标。 “一个王朝的巅峰,一定是在开国之初的,因为那个时候土地很多,人口也很少。” “除了人口和土地之外,政治清明、军队纯洁。除了经济,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开国之初是最好的。” “后来的时间里,永远不会再达到开国之初的那个环境。” “所以,下坡路在我看来,从开国之初就已经开始走了。” “只是这条下坡路,有快有缓,但历史上的大多王朝,为了缓下来,都会想法设法。” “而土木堡之变,以及后来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等等,说是从他们开始王朝走下坡路。” “只是下坡的速度加快罢了。” “也或许不是加速,只是从一个稍显平整的下坡路,换了一个很是陡峭的下坡路。” “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 “除非变法。” 说着说着,朱标比了一下从上到下的手势,而在说到变法的时候,他的手,忽然转了一个弯,一个向上的弯。 “变法,就是如此,把向下的趋势生生的掰弯,让它向上。” “这就是变法。” “但变法完成的那一刻,也是一个最顶峰的时刻,之后的时间里,还是会慢慢的走下坡路。” “除非后来的皇帝,有决心再次改革!” 如果李恩凡或者后世现代人在这里听见朱标的话,一定会发现,朱标似乎触摸到了一些不可说的核心。 变法再变法,王朝有这样的勇气吗?或者说,上层有这样的勇气吗? 变法相当于改革,一次改革,那叫改革,可多次改革那叫什么? 后世有一个词,专门说的这种情况。 自我革命! 不断地追求向上的阶梯、不断地追求完美、不断地追求完善、不断地自我完善! 一个人可以自我革命,一个王朝呢?当然也可以不断地自我革命。 可是,可能吗? “老大,你说的很好,但历史上有多少次的变法,成功了多少次呢?你想过这些没有?” 朱元璋此时的眼神很是凝重,眉头也紧皱着。 “当然想过,父亲。我也想过变法的话会很困难。” “但困难我们就不去做了么?” “至少要给后世的子孙,打一个榜样吧。” ... 大宋。 宋神宗时期。 “王相公到了吗?” 宋神宗赵顼坐在桌子的后面,转头问了一声旁边的侍奉太监。 “陛下,奴婢去看看。” 太监恭敬的朝着皇帝行了一礼,然后脚步快速的朝着殿外走去。 等了一会儿,太监走进来,又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 “陛下,王相公已经到了。” “让他直接进来吧。” 太监恭敬的低头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王安石抱着许多的书册走了进来。 “陛下!” “嗯。” 赵顼点了点头,随后对王安石旁边的太监说道: “你在外面候着就好。” “是,陛下。” 等太监再次退了出去,赵顼招了招手,让王安石到自己的面前来。 “爱卿,过来说。” 王安石也不怵,把怀里的书册放到赵顼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恭敬的行了一礼后,坐到椅子上。 “爱卿,现在朝堂上的阻力很大。自从天幕把你的变法失败之处都说出来之后...” 赵顼没有再说下去,他知道王安石懂,这些事,只需要开个头就行了。 “臣想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王安石没有辩驳,只是抬起头看着皇帝赵顼,眼睛里很是平静。 赵顼听着这话,沉默了一会儿,随后站起身,背对着王安石,负手而立着说道: “朕依然想变法!!” 赵顼掷地有声的说了这么一句后,转过身,目光灼灼的盯着王安石说道: “大宋现在已经没有了进取之心!” “绝大多数的人,现在只想安稳!可,能安稳吗?燕云十六州,依然在异族的手里。” “北方没有任何的阻挡,只要他们想打,那就会长驱直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