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郡王与刘总管告退后,太子在凉亭内独坐良久。 等到他缓缓起身时,已是夕阳西下。 出了凉亭,太子背着双手,朝东宫大门的方向走去。 青龙和二七立刻无声的跟上,李朝也带着一群侍卫跟在身后。 出东宫后,太子没有停留,踏上了那条熟悉的线路。 线路的终点,是乾清宫。 站在乾清宫外,太子请太监入内禀告。 很快,杜公公从里面匆匆赶来。 “殿下来得刚刚好,陛下正在同永平公主用膳。” 杜公公说话,还是很有水平的。 太子听后,微微一笑! 永平公主的孝敬,全部来自于东宫,就算太子来这乾清宫混上一顿,实际上也是吃的自己的。 听杜公公话里的意思,太子好像还占了天大的便宜! 上何处说理? 入内、行礼! 皇帝命太子起身,赏赐他坐下一道用膳。 看着皇帝面前的那道葱烧海参,太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的无奈。 海参确实是好东西,不过吃多了,是会痛风的。 “不就吃了你一点海参,怎么?心痛了?” 太子表情细微的变化,怎能瞒得过皇帝的眼睛? 太子急忙否认! 皇帝转过头看向永平公主,心中觉得还是小棉袄要顺眼得多。 知道太子前来,肯定是有要事禀报,用完膳后,懂事的永平公主随即起身告退。 皇帝在殿内来回踱步,太子站在一旁,等待着皇帝开口询问。 “朕要是不问,你就打算一直站着?” 过了一会,皇帝的声音终于在殿内响起。 “儿臣还以为,父皇散步的时候,喜欢清静一些!”太子欠身回话。 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太子在表明自己并未刺探皇帝的习惯。 听到太子的辩解,皇帝的脸色果然柔和了许多! “何事?” 内务府现在比东市还要热闹,皇帝觉得自己是在明知故问。 “徐国调动十万大军进入无主之地,儿臣觉得十分蹊跷。” 说完后,太子的腰又往下弯了弯。 皇帝扫了太子一眼,心中有些诧异。 “说说你的看法!”皇帝依旧在来回踱步。 “无主之地早已投靠了徐王,徐王不会对他们动手。穿越无主之地,杀向西边,不但补给线太长,而且就算取胜,对帝国也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攻向南边,隔着大片的无主之地,就算打了胜仗,依旧对帝国无益。” “但是,如果他们向北边进攻,就不一样了。” 说到此处,太子便不再言语,等待着皇帝的训示。 “高原人?” 须臾,皇帝缓缓开口。 “是!” “高原人占据地利,徐王怎会如此愚蠢?”皇帝微微皱眉。 “父皇,徐王只需要做出进攻的姿态,牵制住高原人的主力,今年的缓冲地带,就会平静许多。” “高原人,恐怕未必会这么容易上当。” 也许是累了,皇帝在御案后缓缓坐下。 “十万大军就在那里,要么严防死守,要么就眼睁睁看准他们冲上高原。儿臣相信,高原人一定不愿意见到大军踏入他们的土地。” “如果你的猜测是对的,你想怎么做?” 皇帝明白,太子一定是看到了蕴藏其中的机会。 “高原人也是要吃饭的,粮草肯定是要抢的,只不过今年的规模会小上许多。儿臣想布下一只口袋,让他们乖乖的钻进来。” “缓冲地带,在燕宋的边界以外,你想让大军出现在那里,谈何容易?” “父皇,说不定燕宋两国会主动给我们机会!” 弯着腰说话,太子觉得实在是有些痛苦。 也不知杜公公这些年,是如何做到的? “除了对付高原人,你还想做什么?” 知子莫若父,太子的小心思,皇帝多少都会猜到一些。 “父皇圣明!”太子送上了一记马屁。 “说!” 皇帝伸手,拿起御案上的一本奏折。 “粮食!缓冲地带的粮食!”太子觉得自己的腰快要断了。 沉吟片刻,皇帝表示如果真如太子所料,允许他便宜行事。 太子心中大喜,立即跪下叩谢皇恩。 皇帝命他起身回话。 太子从地上爬起,顺势站直了身子。 挺直了脊梁的感觉,还真是不错! “内务府还在热闹,你就一点都不担心?” 皇帝打开奏折,边看边问。 “三弟早已成熟,刘总管又经历过风浪,儿臣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太子表情轻松。 “临江伯的死,你怎么看?” “怎么看?当然是坐在东宫看!” 看来太子的心思还在遥远的西边,稍稍有些走神。 皇帝看一眼砚台,随后在心中提醒自己,面前站着的这位,是自己的嫡长子。 杜公公轻轻咳嗽一声,将太子的思绪拉了回来。 “临江伯?儿臣——儿臣认为,杀掉临江伯,是一石二鸟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