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的平而又乱只是暂时的,毕竟闹事的逃兵是少数,很快被朝廷军镇压下去。
此时的建康城没有天子坐镇,刘愈也没有过去,光是柴锦,不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因而霍病敢恣意妄为。刘愈不得不去向苏彦请旨,亲自带徐轩筑前往建康城,组织建康城的灾后重建。
刘愈到建康城第一件事就是处罚霍病,将他绑在淮王宫门口的木柱上“示众”,霍病当然不乐意,从早到晚都能听到他喊破嗓子的叫嚷。
柴锦听到霍病的交融有些不忍,也对刘愈劝了几次,想早些放霍病下来,刘愈道:“不管束,下次说不定将天捅出窟窿。葫芦,这小子不值得你同情。”
霍病到后面便开始开骂了,骂刘愈忘恩负义,刚帮朝廷攻下建康城连功劳还没赏赐就获得不公的待遇。到后面骂的累了,绑在柱子上也就睡着了,第二天醒过来接着骂。
建康城刚经历一场大火,烧死烧伤的普通民众不在少数,就算是安全逃生的也被烟呛的不轻,建康既平,灾后重建必须第一时间展开,但朝廷没有银子,淮王的仓库大多也都空着,根本拿不出银子。
刘愈正在为建康城灾后重建发愁的时候,南淮之地的大多数郡城县城的掌舵人开始向朝廷示好并表示愿意重新接受朝廷的任命,朝廷军在攻破建康城之后蓄势待发,现在淮王已死,没有人组织他们与朝廷军进一步对抗。就算有人出来主持大局,他们也知道无法阻挡朝廷军的势不可挡,顺应天命,反而成为这些城池的主脑所面对的第一选择。
刘愈也为此回了几次扬州,将这些郡城和县城的使节带去面君,不过苏彦关心的却不是这些无关紧要的郡守和县尉。
“定王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苏彦很怕再出来一个藩王。再令他吃一次徐州城一样的苦,或者干脆将天下夺了,令他自己像淮王一样死不瞑目。
刘愈道:“定王军中有人想劫王投靠朝廷,不料被定王发觉,将这些将领斩首。定王当这些都是朝廷授意所为,已然对朝廷失去信任,率定王军往东南方向逃去。”
“东南?”苏彦琢磨了一下。不知道“东南”离扬州有多远,“要不师傅,您带大军去将定王扫平了,定王应该没多少军队了,不难吧?”
刘愈没想到苏彦会这么迫切地绝后患,其实此时的定王已形成不了气候。现在更应该关心的是蜀王以及其他有兵有势力藩主的态度,他们之前奉淮王为天下的正主,现在还处在跟朝廷的对立面,这层僵持的关系需要第一时间化解,否则就是兵戎相见。
至于定王和定王军,现在是无家可归,到了哪里也不会有容身之地。
刘愈把这些关节一说。苏彦想了想,道:“师傅是不是这场仗打累了?朕也有点累了,不如……我们回长安城吧,有点想家了。”
之后虽然苏彦再没说什么,但从行宫出来的刘愈还是有些不对味。
这次跟苏彦相见之后,总觉得这个皇帝哪里跟以前不同了。现在反过头一想,是苏彦更加有主见了,虽然事事也会征求他的意见。但自己说的时候比听别人说的时候增多,表达他自己意见的方式也更加激进。刘愈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另有其他的意义。
刘愈最怕的,还是兔死狗烹,就算苏彦现在再如何的驯服,他毕竟是天下之主,像雏鹰一样总会有展翅翱翔的一天。
现在的扬州城有些热闹。
从建康城撤下来的兵士。褪去旅途的疲劳和战事的辛苦,终于可以清静休息几天,他们也在等着朝廷的颁赏。
犒赏三军,不但有金银和财帛。更有土地和官职、军职的提升,当兵打仗,辛辛苦苦的戎马征战,为的也就是胜利那天的颁赏,兵将们也都在期待。
但刘愈知道现在朝廷是拿不出财帛来进行赏赐,本来寄希望于从淮王宫掠夺回来一批金银发军饷,现在发现淮王宫空空如也,到底是战争损耗大导致淮地空虚,还是因为被人私下运走。这些需要时间去追查,但现在他知道的是,连军饷都不能按时发,何况犒赏三军?
从长安城风尘仆仆地过来一队人马,这队人马并非是为应战而来,他们的目的,是运送从长安城而来的军需粮草、金银财帛,用以解除现如今朝廷南征军的困窘。这队人当首的,便是刘愈许久不见的韩升。
老友相见,分外高兴。
这一天是正月二十六,平定淮地的第十一天,刘愈算算日子,从长安城马不停蹄地赶来,就算不眠不休也需要八天以上,加上平定淮地的消息还需要一两天的时间传回去,这次韩升来可说是紧赶慢赶。
“得知建康城破,我就知道刘小兄你定为军饷和犒赏之事烦忧,幸好有隋家小姐打点,很快从长安城商贸司的商户中纳捐了一批财帛,星夜兼程运来,也算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吧。”韩升跟刘愈叙了叙别情,马上转入正题道。
刘愈看了看这次运送货物的清单,虽然也不算多,但已经是长安城商贾所能纳捐的极限,朝廷军这次到江南来的兵马算不上多,却也有六七万,算计下来,一人差不多能分到四五两银子,再加上可以空口先许下的田地和军职的提升,这次的犒赏三军,勉强能应付下来。
“韩老哥辛苦了,走,咱们去面君。”刘愈笑容满面道。
“暂且……先不去面见皇上。”韩升道,“这一路旅途劳顿,我也快撑不住了,可否先让我见见那两个乖孙女?”
“艺儿和婷儿住在别院中,有女军侍卫照顾着。韩老哥,你……”
刘愈有些看不透韩升此行的用意,既然是运送军用物资,那就应该第一时间去面圣,他毕竟是商贸司经理衙门少卿兼户部尚书,来到扬州不马上面君不太合规矩。
“总之刘小兄你便遂我一次愿。”
难得韩升大老远的来,人老了要见见孙女也无不可。于是刘愈陪着韩升去见过韩家姐妹,因为这些日子韩家姐妹都是跟徐轩筑在一起,还有蔡迎奴和吕楚儿等侍卫照顾,她们也不觉得孤单,更重要的是,只要刘愈没事就会过来陪她们。
见过两个孙女,韩升老眼通红,走出来,被刘愈问及这次见面的目的,韩升叹道:“我一生都混迹于朝堂,只为天下安定这一天。现在这愿望被你小子给实现,也到我功成身退的一天。我这就准备去跟皇上请旨,允许我辞官回乡,从此不问政事。”
韩升要挂官回乡是刘愈始料未及的,这次朝廷可以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平定淮王的叛乱,负责大后方协调的韩升居功至伟,韩升的激流勇退,让他突然觉得好像身边缺少了左膀右臂。
“韩老哥如此说,小子我也没话可说。之后日后相见可就难了。”
韩升并非关中人,而是山东一代,若是韩升回故里,刘愈再想找这个老朋友商议事情就难了。
聚散总有时。
到了发军饷以及犒赏三军的时间,扬州城突然热闹了起来。
这次犒赏三军,除了从长安城运来的价值二十几万两的财帛,还有从靖王地和定王地仓库运到的少量金银,总数在四十万两以上。
犒赏三军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补发军饷,完成之前朝廷对兵士的亏欠。有了这些银子,普通的士兵也可以回乡买二三亩熟田,娶妻生子无虞。
第二部分,是额外对有功将士财帛和田地的颁赏,这部分从高到低,按照军功的不同,会有很大差异。高的可以提拔为将领,受赏百两银子以上,并有财帛和田地的赏赐;低的可能也只有一两多的津贴,这也是大多数士兵的补贴标准。
至于田地,也是朝廷赏赐的重点。这次随军出征的朝廷军士兵,半数以上都来自于关中,而关中刚遭受大旱,土地方面还是不缺,再加上开垦荒山等特权,这些士兵其实拿到的山林和土地的拥有权不在少数,只要朝廷颁赏,一整片的山林都可能划归到某个立功将士的名下,以后这片荒山再如何发展,开垦出多少亩田地也完全由其来自由支配。就算有些地方不适合开垦,山林的木材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种许可权,往往也只有立下军功的人才能获得。
第三部分,也是军中将士最期待的一部分。就是对军职的升降调动。
这次就算是败,各地的朝廷军也基本在之后的南下战役中将败绩找补回来,功过相抵,功还有甚。对于普通随大流的士兵来说,有财帛的赏赐已经烧高香了,而对于那些拼死杀敌有功的将士,他们更期待的是军职的提升,那些财帛只是表层,只有军职提升才可以得到一份金饭碗。
但至于是金饭碗,还是银饭碗,又或是铁饭碗泥饭碗,有时候也不好界定。对于立下少许功劳的,他们还是贪心得到更多,对于立下大功的,他们又怕自己的功劳被别人掠夺。又怕朝廷事后不认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