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1945年3月,欧洲战场上盟军已经杀入了德国本土,德国败亡已经不再是什么时间问题,而是就在当下。
相比与德国,日本的情况虽然要好一点,但也仅仅只是好一点而已,日本已经从各个战场全面溃败,战火也不可避免的燃烧到了日本本土。
当美军相继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等之后,随之即在这些岛上加紧扩建日军原来的机场,并完善各种飞行设施。
之后美军的B-29战略轰炸机群,连连飞到这些机场。
从此日本本土遭到由这些基地起飞的美国空军的大规模轰炸,这种大规模连续轰炸之结果,使日本的社会逐步丧失机能,海上、陆上之交通瘫痪。
除文化古城京都、奈良等大城市外,已无区别的被夷为平地,工、商业已经停顿,教育亦已中止,大批民众亦因此而流离失所,而对战争的前途也失去了信心。
事实上,早在1944年11月1日,1架从马利亚纳基地起飞的美军B-29侦察机,飞往日本东京地区进行侦察。
事后这架侦察机的飞行员和领航人员认为,再没有比侦察东京这样容易的事。
因他们飞过硫磺列岛和小笠原群岛之后,迎面即可看到和飞行航线平行,点点散在于约350公里海面上的伊豆诸岛。这些小岛的连线,把飞机引导至面向太平洋的相模湾和东京湾。
当空中刚发现三浦半岛时,而在东京湾西岸的横须贺海军基地、横滨市、川崎市和在东京湾西北侧的东京市,则相继进入眼帘。
侦察这一地区,面状的反光地标——东京湾、印幡沼、霞浦和线状反光地标——相模川、利根川,则可为空中提供判断方位、确定地面目标的有利依据,非常的简单。
随着空中侦察之后,美军将印好之日文传单,在东京地区进行空投,劝告居民离开东京,免遭空中轰炸。
然而在军、警统治下的日本民众,奉命将拾到的传单上交。并禁止传播、议论,东京地区的气氛又一如往日。
美军为了麻痹东京地区的日本人,在投放传单后的20天内,没有派飞机到东京上空。
但就在日本人以为这只是美国人口头上的恐吓时,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以110架B-29轰炸机,突然轰炸东京及其以西的三鹰中岛飞机工厂。
这110架美军战机,每架载弹量为9吨,当天就在日本东京附近倾泻了上千吨的航弹。
东京市民及上层,首次感受到了大轰炸的威胁。
然而对美国战略空军来说,这仅仅是开始。
任何国家的高级军事指挥机关,对其本国及敌国的有关情况,总是了解得异常清楚,以便为防卫和进攻提供依据。这一点,美军的指挥机关也不例外。
进入1945年,美国空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更趋剧烈。
美军太平洋战略航空队的目标组人员,根据以前的资料,知日本城市的房屋建筑多为木制结构的这一情况,提出对日本东京及其它各城市采用“火攻”的建议,并得到了批准。
美军的气象人员,时刻注意着日本地区的气象变化,特别是季节风的出现,然而这一天终于到来。
3月9日,东京地区刮起了每秒20公尺以上的大风。美国战略空军按计划以334架B-29轰炸机,共载炸弹3千吨,于夜间到达东京上空,按划定的轰炸区域,投下了燃烧弹。
东京顿时一片火海,成千上万的人为了逃命,跳入冰冷的隅田川河或附近的河塘之中。
这次大轰炸,东京有27万户的房屋被烧毁,占东京住房的18%。烧死、烧伤达72489人,日本侵略者开始受到严厉惩罚。
紧接着,美国战略空军根据美军将发动对冲绳岛、硫磺岛的登陆战役和按照瘫痪日本的空军作战计划,又以大机群夜间对名古屋、大阪、神户进行轰炸。
日本本土当时的城市共为207处,除指定的京都等为文化城市未予轰炸外,有115个城和市遭到轰炸。
面对盟军的强势进攻,再加上本土不断地遭到轰炸,日本民众以及政府成员对于这场战争业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了,反战情绪变的高涨起来。
其实也好理解,在本土没有遭到轰炸之前,几乎所有的日本人不管是支持战争还是反对战争,其实全都出乎自身的感情和思想认知来发声的,但是内心里其实并没有太强烈的想法。
毕竟这场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打了近14年,在这14年来,也就进入1944年之后日本本土才遭到轰炸,在此之前日本即便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老百姓的基本的生命权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正因为如此,日军在海外打的好不好,其实国内的民众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批的美军战略轰炸机不断地光临日本本土,大批量的炸弹丢下,一座几百年甚至于千年才发展起来的城市,几轮轰炸下来就会变成废墟,大量的民众在轰炸中被炸死炸伤,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一样,这极大的刺激了日本民众的心。
民众如此,军队同样如此,为此日军内部就用兵作战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其中分歧最大的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大本营之间。
原本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和攻占沿线的空军基地,目的是使这些基地的空军不能对日本进行轰炸,但实际上这已失去其作用。
因为此时美军早已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从那里的空军基地起飞机群轰炸日本,其距离与桂林、柳州大致相等。
且其航空油料、炸弹、器材等可通过海上直接大量运输,这与桂林、柳州地区机场所需要的油料、弹药等从印度空运的情况相比,就大不相同。
第11军攻占全县之后,日本的陆军省、参谋本部,除了作战部长真田穰一郎少将和作战科长服部卓四郎大佐之外,几乎都反对继续进攻。
理由也很简单,缅甸方面军牟田口廉也中将的第15军由于进攻印度东部的英帕尔遭英印军的反击而失利,虽然用了相当严厉的手段,先后撤换了3个师团长的职务,但作战形势并未得到改变。
3个师团进攻时,连同配属部队及后勤等单位约有10万人,但在总撤退之后,仅剩下3万人。
向东撤退后,连亲敦江这一线都未能保住,而败退至伊洛瓦底江以东之曼德勒及其以南地区,这使日军在东南亚战线上出现了缺口。
再就是小畑良中将的第31军,在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的防守,相继失利。
由于在太洋战线上又出现了缺口,所以日军决策机关的一些高级军官认为,美军下一步将以其优势的陆、海、空军进攻菲律宾。
因此在大陆上以主力深入中国后方,在供应不继的情况下与国民党军队决战,极易出现像衡阳那样的局面,这将直接影响到主战场菲律宾当前和以后的战局。
所以大本营方面希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能停止进攻,集中部分力量打通韶关至英德的南段粤汉铁路即可,随时接应南线的部队,或是增援菲律宾战场。
为此,日军大本营派原为汪精卫伪中央政府最高顾问现任陆军次官的柴山兼四郎中将来华,向畑俊六传达了这一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