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总算还算是保留了几分理智,没有让廷尉介入审理刘陵,这些直接交给了那些宦官内侍,他们本身就是知道刘彻与刘陵的事情的,作为天子家奴,他们最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尤其,刘彻遇刺,这对于这些宦官内侍来说,简直是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刘彻如今受伤,哪怕现在没有追究,不管是刘彻最终伤愈,还是如何,他们势必都要被问罪的。别的不说,王太后首先就不会放过他们。
因此,一个个对刘陵痛恨不已,在审讯的时候,施展了十二分的力气,什么稀奇古怪的残忍刑罚都被搬出来了。
刘陵纵然游走在众多权贵之间,也能进退自如,但是本质上来说,不过就是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子而已,哪怕明知道,自个将事情说了之后,必然无幸,但是到了最后,也由不得她不松口了。
而那边,有两个刺客也没能来得及自尽,虽说他们某种意义上是死士,但是呢,第一次没死成,之后想死就不容易了。
最终,两边的口供对到一起,事情就变得非常明朗了。
刘陵呢,无非就是疑心自己有孕了,实际上她其实根本没怀孕,只不过是因为心里太紧迫,产生了一种近似于早孕的症状,因此,她一开始就是想要排除异己,在她看来,干掉了皇后,作为刘彻另外一个非陈氏所出的儿子的生母,就算她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刘彻的后宫,但是这个孩子却很有可能被刘彻带进宫中,之后呢,就有刘陵操作的余地了。
而刘陵的异动自然引起了淮南王刘安在长安这边一些人的疑心,刘安对刘陵这个女儿虽说还算是放心,但是呢,作为一个男人,难免对女人有些轻视,另外就是,刘安其实很担心这个女儿在男女之事上头栽了跟头,万一她哪天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说不定回头就要将刘安这个做父亲的给直接卖了。
因此,刘安其实在长安城还埋了一条暗线,这条暗线呢之前就将刘安支持一些商人向匈奴走私违禁品被朝廷知道了的事情传递到了淮南国。刘安那边其实已经比较慌乱了,而正好,刘陵居然安排刘安手下的那些死士刺杀皇后,那边主事的人就有了主意,既然是刺杀,那干嘛不将皇帝一块刺杀了呢?
要知道,如今太子年幼,刘彻就两个皇子,要是能将帝后二人一块儿干掉,那么,朝堂上或许会因为担心诸吕之事重演,如同当年奉文帝登基一样,选择宗室中的长者进京登基。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那边也不等淮南国那边的指示了,就直接假传命令,自作主张,然后才有了这次的刺杀。
刘彻的伤势其实很不乐观,就像是现在,汉家城池在守城的时候,会搞什么“金汁”与滚水什么往下浇一样,匈奴人那边,也会利用死去的牛羊乃至人类的尸体,污染土地和水源,传播瘟疫。当然,在匈奴那边,这被归结为萨满和天神或者说是魔鬼的诅咒,但是,在汉室这边,对于伤口感染还是之类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认知归认知,至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还是个问题。谁也搞不清楚刺客的那把长剑到底之前干过什么事情,总之刘彻如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伤口感染的迹象,哪怕有着整个汉室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辅助,但是在这个如伤寒之类的疾病,造成了几乎汉室过半婴幼儿乃至少年人夭折,甚至很多年轻人都熬不过去的时代,没有抗生素,没有退热药,甚至没有合适的清创的手段,这对刘彻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威胁了。
如今呢,刘彻能够撑着,完全是因为他年轻,身体底子好,相对来说免疫力比较强,但是呢,如果真要是到了那一步,熬不下去也是正常的事情。
刘彻在太医令还有其他那些征召来的大夫的竭尽全力之下,甚至,那些被刘彻养在建章宫的方士也跟着出了不少主意,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病急乱投医了,也只能勉强保持清醒。
他这次遇刺,又不是在什么比较偏僻的地方,而是在平阳公主府,知道的人是真的不少,顿时朝堂上,也开始紧张了起来。老实说,刘彻登基到今天,还真没有多少特别可靠的班底,最重要的是,他在军方的实力并不够,军方如今虽说是人才凋零,但是呢,相应的,真正的权力依旧是掌握在一部分列侯手中,这也让不少人蠢蠢欲动起来。
刘彻也顾不得这些了,他得到了真相之后,只觉的无比荒谬,刘彻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栽在这件事情上头。老刘家的人,可没一个是栽在刺客身上的,甚至,自从当年高祖在关中约法三章之后,关中就已经变成了老刘家的基本盘,所以,在关中之地,刘家这些天子压根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但是谁能知道,一个一直被暗中监视的诸侯王,居然能够在京城也豢养了一批精锐死士呢?而这些死士之所以能够一直潜伏在长安,也是因为刘陵行了方便。
刘彻心中懊悔,但是如今也已经是悔之不及了,他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够感受得到,自己的生命力从那个久不愈合的伤口正在外流,那里虽说结了痂,但是却时时都有脓血,因为这里距离腹部的内脏不过只有薄薄的一层皮肉相隔,就算是刘彻想要下狠心用烙铁封住伤口也是不能,因为这很可能造成他腹部内脏的受损甚至是衰竭。
刘彻即便是想要长生不死,但是到了这个关头,太医令都对他的伤势不怎么乐观了,哪怕时常清洗伤口,但是脓血却一直生出,按照太医令的说法,再这样下去,他甚至之后都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清醒了,这让刘彻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了。
像是刘彻这样的人,真到了这个关头,自然是要考虑自己的继承人问题的,无论如何,他不能容许自己的皇位落到自己的兄弟甚至是其他宗室手里,他需要一定的保障。
因此,刘彻一方面下旨,以刘安阴谋弑君的名义,直接传召淮南国附近的郡兵,做好戒备,防止淮南王刘安狗急跳墙,然后又命廷尉带领手下直接去淮南国抓捕刘安。以刘安的罪名,哪怕他是宗室中的长者,但是弑君之罪,罪不容赦,这甚至比谋反还要严重一些,因此,不光刘安要死,刘安的妻妾子孙,乃至淮南国的那些臣子,都得跟着去死。
而刘安的几个亲兄弟那一脉,如果不能立刻跟刘安划清界限的话,那么,他们也要跟着受到牵连。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规则,毕竟,在国家难以支持太高强度的行政军事力量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株连的手段,提升犯罪成本,这也导致了除非是真到了绝路,否则的话,一般人还真是做不出太过激烈的举动。
刘安的事情只怕刘彻死之前都未必能看到结果,刘彻如今需要做的就是巩固太子的位置。在他没有足够的肱股之臣的情况下,刘彻即便是对舒云这个皇后很不放心,也只能承认,能够在初期维持将来新君的地位,控制住局势的,也只有舒云这个皇后了!
至于自己的生母王太后,刘彻却是满心都是信不过的!王太后的性格,刘彻就算不能了解个十成十,起码也有七八分,因此,刘彻很怀疑,自己死后,王太后会仗着作为未来天子祖母的身份,肆意玩弄权术,操纵朝堂。问题是,王太后在弄权上头固然非常精通,但是,她缺少大局观,而且太过依赖自己的娘家。而刘彻那些舅舅又是什么样的货色呢?田蚡也就不说了,那根本就是个骨子里头都写满了自私自利的混账,王信呢,估计到时候只能做王太后的应声虫,压根没有多少能力可言,在这一点上,还不如田蚡呢!
因此,刘彻犹豫了一番之后,终于下了决心,必须要为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祛除王太后这个障碍。
刘彻的做法其实很简单,他直接伪造了一份先帝的遗诏,另外呢,在石渠阁做了一份备案,甚至,还伪造了一份当年太皇太后的诏书,然后,他将其中一份留给了舒云,直接说道:“朕死后,若是太后想要弄权,就将诏书拿出来,若是她肯老老实实在长乐宫颐养天年,那么,这个诏书就直接归档,若是太后不肯,那么,就直接当众宣读先帝与太皇太后遗诏!”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彻这般呢,舒云自然也知道刘彻的意思,但问题是,让舒云这会儿去制备抗生素挽救刘彻的生命,舒云是干不出来的,刘彻这人本性多疑,他很快就要去想,这所谓的神药到底是舒云刚想出来的,还是早就有的,回头难免就要给舒云扣上许多罪名,另外呢,青霉素这种相对最容易制备提纯的抗生素,是存在过敏风险的,这种过敏风险哪怕放在医疗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的那个时代,依旧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为此送命的人也不是没有,所以,舒云更不能在刘彻身上冒这个风险了。
也是刘彻自个自作孽,他先是吃了刘陵给的那种助兴的药物,后来呢,为了维持清醒,减少疼痛,还吃了那些方士献上来的所谓神药。这些所谓的神药呢,对身体都是具有破坏作用的,刘彻就算是原本有可能靠着自己的免疫力熬过去,如今也够呛了!
最重要的是,之前那一剑其实是伤到了刘彻的肠道的,这也让刘彻如今只能进食一些流食,没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对于身体的免疫系统来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毕竟,就算是白细胞想要增殖,那也得有足够的营养投入才行呢!
刘彻在舒云这里留下了一重保障之后,就开始召见群臣托孤了!原本武帝时期的名臣,如今要么现在还没长大,要么现在还没出头,如今就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这也让刘彻其实也找不到合适的臣子托孤,不过呢,刘彻却是将羽林卫,虎贲军,期门军中的军官都召见了,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将虎符交给了舒云这个皇后,表示帝后一体,日后,在太子他日亲政之前,他们需要服从舒云这个皇后的命令。
而舒云呢,也在刘彻还有这些军官面前发誓,在针对匈奴的问题上,绝不会再一味退让媾和,时机成熟,就必须要让匈奴付出代价,好一雪前耻。
刘彻将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然后整个人就似乎连精气神都消散了一般,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以至于后来连药都喂不进去了。
这也导致了宫中同样人心惶惶,刘彻的妃嫔,高位很少,但是那等什么七子八子,婕妤之类的,还是有很多的,甚至还有一些受过恩宠,却根本没有提升相应的位份。以前的时候,大家总算还有些指望,可是如今,刘彻这个皇帝俨然都处在弥留状态了,顿时,大家都变得惊慌起来了。
许多人想要跑到椒房殿奉承,但是还有的呢,继续奉承王太后,但是王太后自己也很心烦啊!
王太后如今就在想着刘彻要是真的不行了,自己应该何去何从。王太后的确非常欣羡当年太皇太后的威风,一个不爽,甚至都敢直接废立天子,可是现在的问题在于,王太后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她总不能将来废掉自己的孙子,改立其他人!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偏偏现在唯二的两个孙子都是皇后所出,这让王太后非常纠结。
至于太皇太后当年能够非常威风,也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的,一方面就是,太皇太后作为文帝当年的皇后,因为性子俭朴贤良,一直颇有声名,文帝在民间一直名声很好,自然作为文帝的遗孀,太皇太后天然具备相应的特权。然后呢,人家有个孝顺的儿子。先帝就算是在梁王的问题上,将自己亲妈和亲弟弟都涮了,但是在其他事情上,几乎就没驳过太皇太后的脸面。另一方面就是,太皇太后娘家人其实还算是比较争气的,窦家当年在文帝在世的时候,连个列侯的位置都没捞到,但是等到先帝上位之后,窦家窦彭祖,和窦广国都官至九卿,一度窦广国差点就能做丞相。
而相应的呢,窦家在列侯乃至朝堂圈子里头名声其实还不错,他们呢,都不是什么喜欢多事的人,即便是性子最鲜明的窦婴,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官声也很不错,尤其,他性子大方,并不与人结仇,相反,得过他恩惠的人非常不少。
而王太后的娘家呢,出了个田蚡之后,差不多就将名声给丢光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田蚡这种人呢,收了钱就办事,在这一点上头,口碑还是比较好的,可问题就在于,田蚡太贪心,而且,他一旦得势,曾经那些地位在他之上的人,都被他将面子找了回来,可以说,在很多事情上头,田蚡那真的是一点都不讲究。
田蚡得势的时候,朝野上下,不知道多少人被田蚡敲诈勒索过,除了窦婴之外,其他人都不得不花钱消灾。毕竟,窦婴有底气,其他人可没窦婴这样的底气。但是就因为那件事,窦婴之后在田蚡举办的宴会上头,简直是将免得丢得精光!
可以说,朝堂上头如果说有一百个人的话,大概有九十个人是不希望田蚡再次起复的。
这也导致了王太后如今在外朝几乎处于孤立无援的架势,毕竟,她虽说多年媳妇熬成婆了,可是,在时间上头还是差了一些,刘彻受够了长辈的压迫,一点也不希望自个的生母成为另外一个窦太后,母子之间不过是面子上比较好看罢了,至于其他的,那真是想都不用想。
王太后意识到自个这个儿子开始靠不住之后,就开始想办法在外朝寻找外援了。鉴于朝堂上重量级的人物都已经意识到,刘彻这个年轻的帝王因为这次几乎可以说是有些荒谬的的行刺事件大概率要去见先帝,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么,想要在接下来新帝登基之后,依旧能够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得先想好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了。
想要投靠王太后的人其实还真的不少,但是呢,依旧有不少人其实心里头颇有些忌讳,因为天子遇刺,居然是在自己嫡亲的姐姐平阳公主府里,哪怕平阳公主恨不得指天发誓,自个什么都不知道,但是这种事情,谁说得清楚呢?
甚至一些人私心里头认为,平阳公主或许是觉得自己亲弟弟上位之后,她并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尊荣,所以怨恨天子,因此,未必不会给天子行一个方便。
当然也有一些知道内情的人却觉得,大概平阳公主也是被刘陵糊弄了,以为是行刺皇后的。毕竟,平阳公主跟黄河关系不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可以说,在平阳公主还没有相应的封号,只是一个普通公主的时候,就已经跟皇后有些旧怨了。
毕竟,那个时候,皇后虽说不过就是馆陶翁主,但是呢,因为自家外祖母的宠爱,还有就是先帝对于自己姐姐的照顾,对于这个外甥女也格外另眼相看,比起当年的皇后来说,宫里头那些公主反而都是些小透明,即便平阳公主那时候是皇后嫡出,也并没有改变她在先帝那里的地位。先帝公主皇子一大堆,自家孩子根本不稀罕。或者说,正因为皇后不是先帝亲生的,他才能够放心宠爱,反而,若是宠爱自家的女儿,反而有可能给别人一些不恰当的暗示。
而之后呢,平阳公主嫁给了平阳侯,馆陶翁主却能够做太子妃,做皇后,依旧压在平阳公主头上。平阳公主那时候就致力于给当今这位天子送美人,一方面呢,是想要如同当年的窦太主一般,借此在天子那里得到一些特殊的地位,另一方面呢,那就是想要给皇后难堪了!可以说,皇后遇刺,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人其实非常相信,平阳公主也是参与者。
甚至,就连王太后,对自己这个女儿也不是很相信,因为平阳公主曾经就在自家母后身边表达过对皇后的恶意,甚至说过,她要是死了就好了之类的话。
另外就是刘陵呢,出于一种报复的心态,被用刑之后招认的时候,也是随意攀扯,自然也将平阳公主攀扯了进去。王太后要不是担心这把火烧到自己头上来,恨不得让自个这个女儿自生自灭算了!
总之,朝堂上见风使舵的人虽然不少,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呈现观望态度,他们起码得看看,刘彻这个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想法,是希望自己的皇后辅政呢,还是希望让自己的母后上,然后,他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来站队了。
真正在这个时候忙着站队的,要么是只想要投机的小人物,要么就是一些原本跟王家就有些撕扯不开来的人。不过呢,想要在陈家,或者说是窦太主那里趁热灶的人倒是不少。因为不管怎么说,皇后才是太子生母,祖母什么的,终究还是隔了一层的。太后年纪也不小了,谁知道自己依附过去,太后还能活几年,回头皇后或者说是新君秋后算账怎么办?这个世上,可没几个人愿意在这种事情上头相信刘氏天子的节cao。
刘彻终于在痛苦中清醒了过来,然后直接召见三公九卿,表示自己要立遗诏了!
三公九卿其实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如今得了诏令之后,就立马以最快的速度到了未央宫。
刘彻已经瘦得快要不成人形,几乎叫人有些想象不出来曾经刘彻意气风发的英挺模样,他这会儿大概是回光返照,看起来还是颇有精神的,他有条不紊地开始宣布自己最后的几个诏书,淮南王那边,是一定不能放过的,而且还必须得严惩,要不然的话,哪个诸侯王有什么想法,一个个都想要效仿一番,直接过来行刺吗?所以,就算是刘安的几个兄弟想要反水,他们也得跟着被问罪,起码要被削去封国,说不定连关内侯的位置都保不住,只能沦为庶人了!要是真的证明了他们有过反心,那么对不起,一杯毒酒算是比较好的归宿了,老老实实自己动手,还能给除了王太子之外的儿女争取一条生路。
大家对此早有准备,哪怕七国之乱之后,皇帝对于宗室都变得宽容了许多,毕竟,民间都是希望皇帝是个仁慈宽和的皇帝,并不希望皇帝连同宗族的那些诸侯王都不放过。但是这一次呢,皇帝自个都折进去了,总不能用性命来表示自己对宗室的宽和,那之后真是要不得安宁了!
然后呢,刘彻大概是想着给自个留个好名声什么的,表示等到自己死后,后宫里头没有子女,受到过宠幸的妃嫔宫人在确定没有怀孕之后,就都放出去,让她们自行婚配,这也算是效仿他祖父文帝的举动了。当然,比起文帝那个相对比较寒碜的妃嫔数量来说,刘彻宠幸过的女人那就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对此,几个大臣也都直接奉诏,宫里头都是妙龄女子,放出去之后自行婚配,自然能够在几年内就能为大汉生出下一代来,过上几年,成丁之后,便是赋税提供者,这些对于朝廷来说,那都是小钱钱呢!
前头的旨意其实都没什么好说的,之后才是重头戏,田蚡被搞下去之后,后来韩安国就暂代了丞相职位,韩安国呢,也是有黑历史的人,他一方面当初是因为犯法,所以被罢职的,另一方面呢,他这个御史大夫的位置也是因为贿赂了田蚡才有的,要不是他的确才能出众,也没跟着田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韩安国之前就要被拉下去了。
刘彻一直对于丞相的权威有些不满,因此,他对于丞相的要求就是愿意给刘彻这个皇帝做橡皮图章,而不是什么都能自作主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安国这种有黑历史的人就比较好控制了,要是不如了刘彻的意,那么,刘彻就能直接将人搞下去。
而御史大夫的职位呢,如今也跟着换了人,如今做御史大夫的却是薛泽,这位呢,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性子,毕竟,他虽说是列侯出身,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和成绩,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作为一个过渡而已,因此,平常也就是个应声虫一样的角色。
以前的时候,刘彻对于自己手底下的这套班子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到了现在,刘彻就觉得有些郁闷了,这样的大臣,回头真的有些不怎么靠得住啊!皇后虽说颇有见识,毕竟并不曾真的接受过帝王教育,许多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头万一出了什么岔子,那该怎么办呢?
只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刘彻也没有后悔的余地了,甚至他觉得这样其实也不错,舒云这个皇后是做不了吕后的,吕后当年之所以能有那般光景,是因为周吕侯在诸多列侯之中,几乎可以说是功劳第一,而吕后的其他兄弟子侄,多半也比较出息,比较靠得住。可是舒云呢,陈家那边,陈须与陈蟜要是能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了!而窦家那边呢,也是青黄不接,老一辈的人如今已经差不多要么过世,要么退下去了,新一代的人呢,除了窦婴还有一点本事之外,其他人嘛,那就真的是非常平庸了!可是窦婴这样的性子,哪怕是先帝,对他也是很少重用的,做皇帝的人,多半都不会喜欢窦婴这样的人。刘彻可以确信,舒云跟窦婴不可能有多相合,哪怕的确是亲戚也是一样。
这般一想,刘彻觉得既然不会出现外戚当国的事情,那么,朝臣们稍微弱势一点也不算什么,真要是一个个都比较能干强势,回头将孤儿寡母当做软柿子一般欺负,刘彻觉得自己死了都合不上眼。
勉强安慰了自己几句之后,刘彻就打起精神,将三公九卿都安抚恩赏了一番,让他们以后好好辅佐幼主,然后呢,刘彻就直接表示,幼主登基,亲政之前由皇后摄政,等到日后新君成人之后再归还。
刘彻这般显然将王太后打了个措手不及,偏偏刘彻宣召三公九卿,压根没叫她这个太后,等到她感到未央宫的时候,已经尘埃落定,刘彻的遗诏直接就归档了!
她很想要跟刘彻这个儿子理论一番,结果刘彻这会儿已经露出了疲惫之色,然后明显支撑不住了,脸色也开始发白,脸上虚汗一层层冒了出来,顿时未央宫一片兵荒马乱,太医令还有其他几个医者同样满头大汗地小跑着过来,又是塞药,又是针灸,总算刘彻看着精神了一些,然后就让一帮大臣退下了。
至于舒云这个皇后,刘彻犹豫了一下,干脆也让她回去了,刘彻很担心,自个这个生母会不会铤而走险,直接对太子下手,因此,还是让舒云赶紧先去做好准备才行。而王太后呢,却留在了未央宫,神情复杂地看着刘彻,终于开了口:“彻儿,你就这么信不过我这个做娘的?”
到了这个时候,刘彻也懒得继续跟王太后玩什么母慈子孝的把戏了,他喘了口气,轻声说道:“母后,这一点你不是明白吗?若是你仅仅就是我的母亲,你如今应该做的难道不是关心我的身体吗?而不是在这里质问我临终前的安排!”说到这里,刘彻脸上露出了讥讽的神情:“母后,如果我不是你唯一的儿子,那么,如今,只怕母后你立马就想要立皇太弟了!”
王太后只被刘彻这一句话说得气急败坏起来,她冷笑起来:“你信不过我,倒是信得过阿娇!呵呵,要是你那时候刚刚登基,我倒是相信,她不会有其他什么念头,但是现在情况可就不一样了,我是个女人,自然知道,一个女人真正爱一个男人会是什么模样,你别以为阿娇还是那个对你一心一意,爱到死去活来的小丫头,她如今可跟从前大不一样了!她真要是掌握了权柄,你以为她会怎么做?”
刘彻再次沉默了一下,然后他有些讥讽地说道:“若是她还是当年哪个只知道跟在我后面跑的阿娇姐姐,那么这事朕的确不敢交付给她,但是如今,阿娇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皇后了,为什么我不能交给她呢?朕宁可要一个聪明能干,有野心有魄力的皇后做太后摄政,也不能将国事交托给一个除了爱情,什么都不懂的女人啊!”
刘彻做了皇帝之后,才能理解当年高祖皇帝的心思,明明知道惠帝性子软弱,也并非他最爱的孩子,而且还能够预想到,自己若是死了,曾经的爱妾爱子会遭遇什么样的报复,最终依旧让刘盈继位,让吕后摄政。
事实上,吕后执政的时候,汉室的经济水平实际上是在稳步上升的,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吕后才是一个合格的掌控者,颇有帝王心性,若是惠帝再能干一些,愿意多听一听吕后的话,也不至于到了最后落到连血脉都断绝的地步。
但是,汉室却是在吕后执政期间,真正稳固了统治,等到吕后过世的时候,那些曾经三五不时跳出来造反的诸侯已经一个个都烟消云散,留给文帝的大汉是个相对比较平稳,比较清明的局面。之所以史书上将吕后妖魔化,也不过就是因为之后继承了这大好河山的是刘恒这一脉而已。而且那些后来掌权的人也是因为诛除了诸吕之后才得以发迹,在吕后在世的时候,最能发狠的也不过就是返回自己的封国,一声不吭而已。所以,为了显示他们的伟光正,那么吕后也只能扮演一个比较糟糕的角色了。
所以,高祖的选择其实非常正确,横竖肉烂在锅里,继承皇位的还是高祖的儿子,但是,如果是那个都已经落到了永巷,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识时务,口出怨言的戚夫人做了太后,刘如意这个幼子登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戚夫人可没什么得力的亲戚,刘如意除了高祖当年的宠爱,也没有任何根基,这两位上台,下面那些跟着高祖打江山的功臣谁会真的服气,只怕之后叛乱会继续绵延不绝。戚夫人除了争宠之外,也没别的什么手段,到头来,难不成继续唱着歌引颈就戮吗?
因此,哪怕明知道舒云这个皇后胸中颇有沟壑,刘彻依旧愿意选择舒云。相反,王太后胸中格局就差得太多了,就算是这位没有那种除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一定会避仇的毛病,刘彻也是不愿意让如今这个天下进入一条不那么稳定的渠道的。
刘彻言语间蕴含的意思,却是让王太后心里一堵,这分明是说她在政治素养上头不如皇后,只是,真要是说起来,王太后还真有些拿不出理由来,只好跟刘彻打感情牌:“彻儿,难道你就眼睁睁看着我这个生母日后被欺压吗?我当年小心谨慎了大半辈子,才算是有了今日,总不能临到头来,日子还越过越回去了!”
刘彻被王太后这样的言语弄得更加厌烦起来了,他直接说道:“母后只要愿意安享尊荣,朕可以保证,皇后不会在任何地方苛待了母后!”
王太后只觉得气急,到了这个时候,她在乎的压根不是什么苛待不苛待好不好,像是王太后,如果当年太皇太后只想要锦衣玉食,什么事情都不吭声,王太后也是愿意高高将她供起来的。但是事情能有这么简单吗?
别的不说,真要到了那个时候,王太后只怕连自己长乐宫的人都使唤不动了,想要什么都得依赖于皇后的供给。这样的生活,王太后是不乐意过的!
只是刘彻摆明了一副铁石心肠,一点都不肯通融的模样,王太后顿时就明白,想要在这个儿子这里得到什么准话,那是没有了!王太后忍了大半辈子,刚入宫的时候,忍着栗姬,后来一直生不下儿子,不得不引荐了自己的妹妹王姁,王姁比她年轻,比她漂亮,比她得宠,她又得忍着妹妹。后来为了儿子和自己的前途,又得忍着窦太主,等到做了太后,还得忍着太皇太后,好不容易熬死了太皇太后,还没舒服几年呢,结果又得看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了!王太后是真的不愿意继续再忍下去了!
因此,王太后最后僵着脸,勉强露出了一个似乎是关心的神情:“皇帝你好好休息,我也先回长乐宫了!”说着直接就离开了。
而刘彻呢,躺在软榻上头,脸上却是露出了一个了然又失望的神色,了然的是,在王太后那里,果然比起权势来说,儿女都算不上什么,失望的也是如此,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以为他在王太后那里最重要呢!
事实上,比起王太后来,一直让刘彻吃瘪的故太皇太后反而比较可爱了,起码这位是真的真性情,不管是刘武,还是刘荣,还是先帝,太皇太后面对他们的死亡,那是真伤心,她能为了一个儿子的死,跟另外一个儿子对骂,直接玩绝食,也能因为一个原本比较失望的孙子的死,逼着儿子处置一个能臣干吏。而女儿外孙女几番求情,即便自己的信仰遭到了驳斥,自己的权威遭遇了质疑,她也能忍下来。
总之,在太皇太后眼里,家人最重要,再次才是权势。而在王太后那里,刘彻只觉得自己是王太后获得权势的一个工具而已。
刘彻想再多,也无法避免他的死亡,第二天,他就再次发起了高烧,昏迷不醒,不过两日时间,刘彻的这一生就宣布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