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官营商业(1 / 1)

“郎君是否还记得,我曾经说过,富国的具体做法?”

在之前刺客的事件中,李忆安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曾和杜如晦提过一下。

“官营盐铁,主要行业,由朝廷经营,打击土地兼并,更改税法,整顿税收。”

李世民当然还记得:“具体怎么做,当时先生并没有告诉我们。”

“没错,现在的盐铁制度有多败坏,我先不说了。”

李忆安拿起旁边一本刚印好的《白蛇传》说道:“我们就先从主要行业开始,五姓七望之所以如此强势,在于他们掌握了大唐太多的资源,简单来说就是垄断,而这个垄断还包括了书籍,或者是读书人,对?”

“垄断这个词,用得妙啊!所以先生提议,大唐需要恢复隋时的科举制度。”李世民说道。

其实他对科举,还是有点抵触,因为那是杨广大力推广的东西。

隋朝会灭亡,有一部分原因,就在这上面。

“科举制度,寒门取士,就是打破他们垄断读书人的现状。”

李忆安说道:“寒门士子的能力,并非不如世家的士子,他们缺少的是一个机会,马周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他们要通过读书出人头地,不得不依靠世家,世家举荐的寒门士子,最后当然没是为世家服务,而不是大唐,更不是为了郎君。”

李世民十分赞同地点了点头,作为君主,他的感受最深。

正因为如此,只要遇到什么重要的事情,李世民会自动忽略那群世家举荐上来的官员,而去找杜如晦等曾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近臣来商议。

根本原因,还是他不信任世家。

“如果一本论语,通过我们这样印刷到出售,不到二十钱,郎君会觉得如何?”李忆安又给他提出一个很震撼的问题。

“不到二十钱,怎么也这样便宜?”

李世民惊呼道,纸张很贵重,一本纸质的书籍,卖上百钱都是低价了。

如果是竹简的那种书籍会更贵,不到二十钱一本的书,几乎是白菜价。

他从没见过,如此廉价的书籍。

“一份报纸,那么大的一张纸,我们成本还不到一钱,但那只是在生产一张纸的成本。”

李忆安慢悠悠地说道:“如果大批量地生产,价格只会更低,书籍也会越来越不值钱。”

“如果书籍的价格低了,读书人想要看书,不用去求世家,再推行科举制度,就能实现从寒门取士,能反垄断。”

“另外,还需要大力推行国子监,官办学府。”

国子监,也就是太学。

太学这个概念,开始于西周,然后各个朝代的名字都有所不同,杨广将其改为国子监,后来唐朝沿用。

“国子监,招收的对象,不仅仅是勋贵子弟,是寒门士子。”

李忆安想了好一会,继续说道:“并且不是只有长安这一处,在各个州府,各个道,都可以大量开设。根据不同的类型,设立不同的学府,比如说适龄儿童想要读书,暂时将其称之为小学,如果是有一定学识的读书人,想要增长知识见闻的学府,可以称之为大学,全部由官办。”

“这样一来,以后入朝为官的读书人,就不再是五姓七望的门生,而是朝廷的门生,也就是郎君你的门生。”

听到最后,李世民直接坐直了身体。

再然后,他双眼发亮,浑身激动得都快要颤抖起来。

天下读书人都是他的门生,那么科举选出来的官员,全部只为他服务。

毫无疑问,李忆安提出的这个方法是超级好,从寒门取士,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因为得不到举荐而埋没,这还是强国之策。

如果真的能实行下去,以后的世家,不敢再像现在一样嚣张。

先生真的是治国能臣,哪怕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也给不出这种策略来,最重要的还是先生年纪不大,见识和学识方面,已经是空前绝后,这难道真的是神仙下凡?

只不过,方法是好的,李世民却为难地说道:“先生你说的这些,朝廷也有难处,最主要是没钱啊!”

如果只是长安的国子监,还完全不成问题,咬咬牙可以坚持下去。

但在大唐各个州府,都开设各种官办学府,还不把国库直接掏空。

“钱这方面,其实又可以回到富国上面。”

李忆安笑道:“也和打破世家的垄断,脱离不了关系,就比如我刚才所说的书籍,作为主要行业,必须由朝廷来印刷和发行。郎君可以成立一个长安书局,其他人需要印刷和发行书籍当然可以,但每卖出一本书,必须向长安书局缴纳一定的税。”

“还有盐铁,据我说知,五姓七望当中卖盐,从来没有纳税,这得给朝廷损失多少钱。”

“除此之外,还有我给皇后的香水,以及大唐境内各种矿产等等,都可以成立各个不同的部门,由朝廷经营,我们称之为官营商业,把主要商业收归国有,以国家生产制造为主,收入减去开支,那就是国库了。其他人想要经营,得到朝廷许可,然后交纳税收,否则全部查办。”

富国,原来那么简单。

这些方法听起来很特别,但往深处一想,若能实行起来,国库绝对可以前所未有的充盈。

但是,世家垄断,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反垄断。

最主要,天下以农业为本,官营商业,李世民觉得会有点艰难。

但是,又值得试一试。

李世民想到另外一点,连忙问:“先生之前做盐焗鸡的精盐,是否能拿出来卖?”

李忆安点头道:“当然可以,这是我问郎君拿下那一块地的原因,我也决定从盐上面,先开始官营商业。但具体要怎么做,得在郎君整顿盐铁业之后,我再和郎君细说。”

李世民想了好一会,脑海深处浮现出一个想法,问道:“先生,我想任命你为长安盐铁使,帮朝廷整顿盐铁,追收盐税,不知道先生能否答应。”

如果先生答应了,等于把先生彻底地拉到自己的阵营里面。

长安盐铁使,只是个不大的官职,却是可以打开先生入朝为官的序幕,以后可以根据各种功劳,不断地提升。

李世民可以想象到,多年之后,李忆安成为三省仆射,在朝堂上,如杜如晦他们一样,为国为民的画面。

“要我做这个盐铁使,不是不可以。”

李忆安当然明白他的心思,但并没有拒绝:“我有一个条件,郎君先让老魏去御史台帮我,否则难办。”

最新小说: 熊的崛起 红楼从庶子开始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人在末世,你叫我修仙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 三国之大将军王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