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清庭的最后一根柱石坍塌……
“和某也没有想到,那梁逆居然会隐忍得如此之深,想不到啊,当初他不过是一介守备,短短数年之内,居然一步登天,以弱冠之年,而晋位总兵,如今,更有二十余万贼军与朝庭作对,破吉林将军于前,奇袭山海关、锦州于后,妄想阻断大清国龙兴之地与关内之联系,其祸之烈,犹胜白莲多矣。”和珅一脸皆是苦意。
“和中堂,如今皇上震怒,忧心国事,咱们这些作奴才的,总得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总不能眼睁睁地就看着那梁逆借着那白莲教为缓冲,在那南方数省扎下深根,若真是那样的话,后果实在是堪忧啊。”
“珊林啊,你当我不想?可是如今,调谁去?云南的兵马大部调入了四川平叛,贵州的兵马既要镇压苗民之乱,又还要分兵守御白莲,早就入不敷出,至于那安徽,是我大清国驻军最少的省份,根本就没有什么余力,至于江浙的绿营与八旗,哼,不用和某细说你也清楚得很,不过是滥竽充数尔。你让我往哪调?”和珅伸出了手指敲着额头,一副苦思无计状。
“其实倒是有个法子,只是不知道皇上愿不愿意,”和珅长吁短叹了半天之后,挤出了这么一句,福隆安不由得一愣,他同样也是苦思久矣,却实在是想不出哪里还能调出兵马来。
“难道中堂您想再调京营南下?”福隆安话刚问出口,自己都不由得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要知道,京师禁旅八旗一共也就是十万多点,如今整个北京城,除了那九门提督辖下的兵马仍旧完整之外,其他的各处大营都抽调了大量的精锐前往山海关,在那里玩起了攻城游戏,一玩就是三个月。镇守京师的仅剩下了一半不到,也就是五万上下,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五万大军也不少,而京师周边地区,西北部还有蒙古八旗驻扎,南边还有绿营,所以,也不需要太过担忧京师的安危。
但是,五万已经让京师的防卫显得有些薄弱了,和珅再傻,也不可能再从京师调兵南下,八旗子弟是什么垃圾德性,福隆安很清楚。南下平叛,怕是还没到地方,说不定就惹得一路上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直接造反都有可能。
再者,调八旗南下,谁来镇守京师,难道要把那绿营或者是蒙古兵给派驻北京?那样的话,不仅仅违了祖制,也会让天下人看到了朝庭居然虚弱不堪到了何等境地。
“我的意思是,调三万蒙古八旗南下,进入湖北、甘陕,入和琳帐下听调平白莲叛乱,如此,便可让云南、四川和甘陕绿营南下。”
和珅口解释道。“蒙古八旗多为精骑,北方正适合蒙古八旗作战,有用武之地。三万蒙古八旗,可抵十万步兵精锐。如此,我们至少可以抽调十万官兵南下平梁逆之乱。就算是暂时不能平定,至少也能牵扯他们,等我朝庭大军加快速度,将那些白莲教逆众主力剿灭之后,大军便可挥师直下……”
听得那福隆安心悦诚服,而那和珅却又压低了声音,凑到了那福隆安的耳边一阵低语:“如今,因那梁逆据山海关而守之事,使得京师禁旅八旗大批精锐尽调往山海关,京城之内不过五万,而蒙古八旗却有近四万之众,多为铁骑。谁能保证那些蒙古王爷不会见异思迁?”
福隆安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连声赞妙。没错,旗人向来都是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其他人,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在与明朝作战之时,几乎杀光了关外的所有汉人,立国之后更不允许汉人前往关外落地生根。
虽然建国之后,旗人皇帝人天成喊口号,什么满汉一家、满蒙一家,可实际上,他们仍旧不会相信任何人,例如那满州八旗,多布置于满州之西,就是为了防备蒙古人。
并且在立国之初,满清就已经确定并且严格地执行着对蒙古人的政策:第一,宣传佛教,鼓励男人当喇嘛(1,喇嘛不可以娶妻生子;2,佛教的因果论使骁勇善战的性格弱化),第二,不当喇嘛就去当兵。一个家里有多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留在家里。这个政策到民国时期也没有消除。这个政策的效果:无论怎么样人口都会减少,当喇嘛没有子孙后代,当兵战死,据《冯玉祥回忆录》记载:“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可以想见,满清对于此项计划执行之酷烈。
另外就是京师禁旅,皆为旗人,不设绿营,为了杜绝汉人武装会威胁到旗人的生命安全,又在各地要害之地设将军之职,置驻防八旗,就是要由旗人来监视汉人。
而北京城内,划分出八旗驻地,以八旗拱卫京师,但凡非旗人者,除了那些京官之外,汉人一律不得入内城居住。
如此种种,可以想见旗人对异族防范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和珅这一招,既把那对于京师有很大威胁性的蒙古八旗给拉走,又还顺势可以抽调兵力南下,一举两得,在福隆安看来,实在是最好不过的良策。
“谁在外边鬼鬼崇崇的?”就在此时,福隆安抬眼扫到了那门外边有人,顿时凝眉沉声喝道。
“下官有紧急军情,禀报二位大人。”门外,那位军机章京有些缩瑟地步入了房中,而捏着公文的手,居然有些颤抖,这让那福隆安与和珅对望了一眼,两人的心中陡然一沉,莫非,又是什么不得了的坏消息不成?
“拿来!”和珅再也顾不得当场首辅的风仪,站起了身来伸手将那份公文夺过,摊开一看,原本那张红润的脸庞瞬间血色尽褪,可怕的死灰色泛在了他的脸上,那拿着公文的手抖得犹如那风中的落叶一般。
看到了和珅如此,福隆安也惊得一跳,凑上了前来,只见那公文之上,几个触目惊心的大字。福隆安也不由得脸色大变。“什么?!”
“和琳也死了?”坐在养心殿内,强打着精神在处置着政务,一面指导那嘉亲王永琰的乾隆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一阵心神恍惚,就连那手中的朱批御笔掉在了那奏折上也没有注意道。
“正是,和中堂当场昏迷,经太医诊断,乃是因为大悲之下,血气攻心所致,怕是,需要静养一段时间。”福隆安伸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沉声答道。
“和琳居然……”嘉亲王永琰也呆呆地看着那跪伏在殿内的军机大臣们。“这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永琰的脑海里边下意识地冒出了这么一句很悲观的俗语。
乾隆双手据案而立,闭上了眼睛,过了许久之后,这才睁开了眼睛:“让和珅先回家养病,至于和琳之事……”
和琳这一去,余下的那些人要么威望不足以服众,要么就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足总揽全局,最后,终于确定了将原本由和琳一人负责的军务一分为三,以勒保、明亮、鄂辉接办。
足足费了两个多时辰,才算是把事情给敲订了下来,等到臣全都告辞了出去之后,刚才还能自己走动的乾隆已然有些摇摇欲坠,吓得那永琰赶紧搀扶住了乾隆。“阿玛,您没事吧?”
“当然没事,朕还撑得住。”乾隆推开了那永琰搀扶自己的手臂,坐到了那凉榻上养了半盏茶功夫的神,似乎这才缓过了气来。“永琰,过些日子,你代朕前往山海关劳军,行营,就驻扎在承德吧。”
这句显得有些突然而又莫明其妙的话让那才思并不敏捷的嘉亲王永琰不由得一愣,半天都没反应过来那乾隆说这话的用意所在。
乾隆两眼死死地瞪着那一脸茫然的永琰,努力地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一些。“到时候,除九门提督和步军统领所部不可轻动之外,朕会调一百侍卫予你,另外,护军营和虎枪营你带过去,劳军之后,可先在承德……”
“皇阿玛,您,您这是在做什么?”这个时候,永琰总算是回过了味来,大惊之下,赶紧跪伏于地。“我大清国国柞千秋万代,如今,虽然有宵小逞凶,但是大义在我,贼势虽盛,却不过是乘我大清正在对付白莲逆教之机作乱尔,朝庭一旦回过气来,岂容他们嚣张。当年吴三桂何等威风,还不是被圣祖爷给拿下。”
看到那永琰跪伏于地不停地大声说话,乾隆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直到那永琰说完,抬起了头来,乾隆才扯了扯嘴角。“你下去吧,方才朕的一言一行,不可泄露一字。明白吗?”
听到了乾隆这句平静得发寒的话,嘉亲王心头一跳,赶紧低头应是,直到离开了养心殿,站在了那炎炎烈阳之下,可嘉亲王永琰仍旧觉得浑身寒凉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