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网 > 历史军事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六十三章 奇葩的帝国

第八百六十三章 奇葩的帝国(1 / 1)

就当孙旭存钱凑钱,准备买下人生第一套房子的时候,安华纺织公司里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新型棉纱依旧在市场上非常爆火,作为松江地区里第二家引入新型设备,量产新型棉纱的独立棉纱厂商,安华纺织公司也迎来了创建二十年历史来的新一轮发展高峰。

王立清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利用新型棉纱的优势发展了更多的战略客户,让安华纺织公司的战略合作客户从昔日的区区几家,提升到了三十多家的规模。

另外一方面则是持续引入新型设备,加大新型棉纱的产量,其代表举动就是成为了松江第三机械公司的首批客户,松江第三机械公司乃是首批获得汉天机械公司新型棉纱设备专利授权的公司,而且还是松江地区里的仅有的第一家专利授权厂商。

这意味着后续在松江地区里的新型棉纱设备来源里,该厂商将会成为重要的供应商。

王立清为了抢先拿到设备,不惜在对方刚和汉天机械公司签订协议,甚至还都没有来得及进行生产线调整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下了订单,而且在价格上并没有过多的纠缠。

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今年下半年顺利拿到更多的新型设备。

新型棉纱市场大有可为,而且王立清判断,未来的棉纱市场里,新型棉纱肯定是会逐步全面取代旧棉纱的。

现在只是高端市场,未来肯定会从高端市场上进入到中端市场乃至低端市场。

因为新型棉纱设备生产的棉纱,它不仅仅在质量上限更高……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加重要,但是目前并没有发挥出来的巨大优势,那就是它的新型棉纱其实性价比更高,生产效率也更高。

到时间生产过程里,因为生产效率更高,那么生产低端棉纱的情况下,低端新棉纱的生产成本,也会比旧设备的成本更低,而且是低不少……

这个特征之所以还没有在市场上发挥出来作用,那是因为现在能够生产新型棉纱的设备供不应求,数量太少,拿到新型设备的厂商,不管是那些大型综合纺织公司还是王立清的独立棉纱厂商,都是用新型棉纱设备生产质量更好的高端棉纱,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王立清判断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毕竟高端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棉纺市场上占比最大的可是中低端棉纱。

能够在中低端棉纱市场里站稳脚跟,才能够真正的做大做强。

王立清自诩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持续的投入巨额资金采购设备,进一步扩大自家棉纱工厂里的新型棉纱产量占比。

目前,他们工厂里的新型棉纱产量,占据了他们工厂棉纱总产量的四成左右……而王立清的打算是淘汰所有的旧棉纱产量,全面转产新型棉纱。

而这就需要新型棉纱设备的供应,也需要工厂内部的技术力量支持了。

要确保大量新型棉纱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进行设备调整,这些都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的。

此外棉纱生产的过程里,新型棉纱设备也只是其中一环而已,虽然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在新型棉纱设备之外还有其他诸多工序,如果让这些工序和新型棉纱设备结合起来,提升质量,降低成本,这些都是他们安华纺织公司的技术人员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王立清还想要用新型棉纱设备,尝试大规模进军中低端棉纱市场,真正的做大做强公司。

这里头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不是一个两个!

怎么说呢,人家汉天机械公司只负责卖纺纱设备而已,怎么利用这种新型的纺纱设备生产出来更好,更便宜的新型棉纱,这就需要纺织工厂另外的努力了。

这就跟后世的光刻机而已……人家光刻机厂商卖给你的ARF的DUV浸没式光刻机,理论上是能够生产十四纳米乃至7纳米的芯片的。

但问题是……你芯片厂商把光刻机搬回去想要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话,还需要你自身技术的配套。

要是芯片厂商自身技术不够,别说十四乃至七纳米,二十八纳米都搞不出来……

同样的设备,A厂商能生产七纳米芯片,而B厂商就只能生产十四纳米的芯片……这就是芯片厂商自身技术的差距了。

在棉纱领域里也是如此,汉天机械公司生产的设备性能就摆在这里……但是如何利用并挖掘这些新设备的性能,并充分释放出来,这就需要各大棉纱厂商自身的努力了。

安华纺织公司就相当注重技术领域里的投入……高薪养着不少的技术骨干不说,而且还到处技术骨干。

时间抵达六月份,王立清去年从汉天机械厂所订购的新型棉纱设备里的最后一批设备抵达。

机修科的王科长带着孙旭等技术人员一起,和厂商派遣过来的工程师们一起进行安装调试。

安装非常顺利,安装后的调试程序里,甚至都不用厂商的工程师们多动手,只是充当技术指导,王科长和孙旭等安华厂的技术人员自行就调试好了。

毕竟从去年年底开始,王科长就已经带着这十几个人天天围着这些设备转,历尽了前后三个批次的设备安装调试,同时又一天到晚负责维护保养和检修等。

经过半年多的接触和学习以及实际上手操作,他们对这种新型棉纱设备的了解已经非常熟悉了,甚至出现了简单故障的时候,甚至都不用厂家那边派人过来维修,自己就给解决了……

如今新型棉纱如此爆火,设备停工一天就是巨大的损失,安华厂是不可能等着厂家的工程师拖拖拉拉上门维修的……但凡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是自己解决了,为此不惜付出更多的维护成本。

他们甚至提前找汉天机械公司采购了一批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出现问题了就自己当场动手更换零部件……

这些都是为了保障新型设备更高的生产效率。

还是那句话的……但凡停工一天那都是巨大的损失。

相对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停工损失,养着技术骨干花费的工资,采购大量备用的零部件的花费,那其实都是小钱了……

在这方面,王立清一向来分的都是清清楚楚。

该花的钱,比如维持发展技术力量,养技术骨干,购置设备这些,王立清一向来都很舍得花钱。

但是不该花的钱……比如工厂里近千号普通工人的薪水……王立清一毛都不会多给。

安华纺织公司最近半年持续爆火,王立清赚钱赚得手软,技术部门的人也多赚了不少,比如孙旭这样的人,月薪都从十块一路涨到五十了。

然而他们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基础薪资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涨幅……甚至因为工厂最近半年太忙,王立清宁愿多招几百个工人进行轮班生产,也不愿意让老工人们加班。

伱以为王立清是爱惜工人……那你可就错了……

原因很简单,加班费太贵,王立清舍不得给老工人加班费,所以他宁愿多招人干活,也不愿意让老工人加班太多。

而且他还发现,工人加班时间太长的话,比如干十四个小时,会让工人们在工作时间里生产效率降低……

加班费贵,加班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最终促使王立清宁愿多招募工人,也不愿意让老工人加班的情况。

甚至到外头去,王立清还能自我吹嘘,我是一个良心企业家,高度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云云……

这既然没什么加班,基础薪资也不会给你涨……这也就导致了安华纺织公司看似红红火火,王立清日进斗金,王科长和孙旭这些技术骨干以及高层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加薪升职。

然而那些普通工人们还是老样子,赚的还是那点钱,一个月不过三四块薪水而已。

安华纺织公司的发展,并没有给工人群体带来实际上的好处……

人家企业发展壮大了,老板赚大钱了,高层管理和技术骨干拿高薪拿期权分红,但是和你一个底层臭打工的有什么关系?

哦,老板说企业发展了,普通员工也有更多发展机会了,能够升职加薪了……这种话听听就算了,普通员工有个毛线的发展机会,不过是安稳那份工资养家糊口而已。

而那些有能力的员工当然能够升职加薪,但是他们的升职加薪和企业本身的发展其实没啥太关系。

哪怕原先工作的企业倒闭了,真正有能力的人换一家公司照样拿高薪……说不准还能顺便升职加薪呢。

安华纺织公司作为一家典型的商业组织,也处于差不多类似的情况。

公司高层和技术骨干,这些有能力的真正人才受到了高度重视……吃到了公司发展壮大的红利。

而普通工人,原先是什么样的,现在还是什么样的……连个加班费都赚不到手,因为老板王立清觉得加班费太贵,不划算,还不如多请几百人进行轮班。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王立清这样的做法却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甚至是受到很多地方官府欢迎的!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样的工作量,一个员工加班加点干完了,基础工资和加班费一起能够让这个工人赚十块钱……个人收入是高了,但是就业岗位就这一个。

而王立清的做法是,同样的工作量,我请两个人来干,只给基础工资,最终一算,尼玛只需要给七八块的人力成本,这节省了人力成本不说,而且两个人干怎么都比一个人干的快,所以生产速度还提升了,总产量也提升了。

最终,这还创造了两个就业岗位!

一个收入更高的工作岗位,两个收入低的工作岗位……而出于就业率的考虑,很多大楚帝国的地方官府更倾向于后者。

理由?前者,只能养一个家庭,虽然说这个家庭的生活可能会稍微好一些,但是后者却是能够养两个家庭……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也是大楚帝国官方规定加班费必须达到基础薪资一点五倍,休息日是两倍,法定假期是三倍的缘故……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工人利益,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企业雇佣更多的人,增加就业岗位。

如果没有这个强制性的加班费限制,那些企业家们就会让现有员工天天干十六个小时,反正也不用高额的加班费。

固定月薪的情况下,能让你多干一个小时,人家老板就多赚你一个小时的产值,多爽啊!

而大楚帝国的劳动法严厉打击的就是这种情况。

安华纺织公司的变化,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楚帝国诸多劳动密集企业的一个缩影,至于好或坏,哪怕是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法,工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帝国工业发展,最终让帝国的工商业变成如今这模样的帝国高级官员们,其实也很难对这种情况的好坏有什么准确的判断。

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至于以后会怎么样,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那以后再说呗……

时代嘛,总是有自身的局限的。

哪怕是帝国皇帝罗志学拥有着后世的灵魂,也有着诸多后世的见识……但是他也无法保证说后世的诸多法律法规,社会模式就适合帝国的发展。

生产力,社会模式,政治构架都完全不一样……直接什么东西都照搬的话各种问题瞬间就能够给你爆出来。

尤其是生产力问题。

大楚帝国如今的生产力,撑死了也就原时空十九世纪中期水准,这样的生产力下你要照搬后世二十一世纪的诸多组织构架,那不找死嘛!

后世诸多国家还有很多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呢,什么医疗、教育的保障,还有各种失业补贴,弱势群体的补贴等等。

你大楚帝国也学着给搞一个?

分分钟给你搞破产!

什么是大楚帝国?

从外表去看,这是一个属于军事实力强悍,工商业强悍无比,在综合实力上,能把地球上的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吊打一百遍的强大帝国!!

从内部去看,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华夏传统特征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国,在政治核心模式上,其实和明朝没啥区别,都是天子和臣子共治天下,只是大楚帝国里的君权比明王朝时期更集中,更强大而已。

文化上,依旧是奉行传统儒家文化,仁孝、君父这些概念依旧是社会主流,并且得到帝国的大力宣扬,帝国一向来自我标榜以仁孝治国……只是帝国税务机构收税的时候,可不跟你讲什么仁德……

经济上,土地等生产资料奉行私有制,土地还好说,这玩意经过三十年土地的分散,基本实现了土地的分散,几乎所有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没有什么大地主了,官府也早早把官田通过大规模的以租代购等模式发放给了农民手中。

目前的大楚帝国的农民们,清一色的自耕农。

但是在工商业领域里,厂房、机器这些新型的生产资料,却是被集中掌握在国家资本以及民间资本家手中。

这也是大楚帝国工商业经济体系里的核心模式:国家资本控制核心产业,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普通产业。

整体上以国家资本为骨干,民间资本为枝叶的相互配合,限定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里,有一部分特征有点类似普鲁士时期的古典国家资本主义,但也不完全是……说实话连罗志学自己都搞不清楚如今帝国的这种经济模式到底算个啥……

至于放大到整个帝国,从政治到经济,乃至到一些文化层面,罗志学就更分不清楚了……因为原时空里人类历史上,就没出现过这样的帝国,没有相应的名词给他参考。

所以用俏皮一点的话来说:这玩意就是个奇葩!

这样的一个帝国,其生产力模式还只有十九世纪中期的水准,这也就注定了这样的一个国家在很多方面,其实做不到和后世那样。

甚至这样的一个帝国,和原时空里诸多近代国家也不一样。

这也就让罗志学很难在记忆里找到相应的参考对象……这连参考对象都没有,这制定各种政策的时候罗志学也就不能直接拿过来用,得小心反复的斟酌尝试。

有时候罗志学觉得可以的政策,但是试行后就会出现一大堆问题。

有时候罗志学觉得很不靠谱的政策,试行后反而效果还挺不错的……

类似的情况其实出现过非常多,有些结果是好的,有些结果不行,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如今搞诸多政策的时候,都喜欢先进行小规模试行。

就是因为前头没有可学习的对象,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发展,可不就得小心翼翼的,要不然一脚踏错,说不准就掉进万丈深渊里了。m.八七七zwm

在这样的一个帝国里,才会出现安华纺织公司这样的纺织企业,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它在新技术变革的浪潮里,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王老板的身家逐渐丰厚,在王夫人面前逐渐有了些底气……工厂里一些获益的人,比如说孙旭则是收入颇丰,都准备着购买独栋小楼安家落户,更准备着找时间带孟小姐回老家一趟,正式敲定婚事了。

王立清也好,工厂里的管理层们、技术骨干们也好,对工厂的发展都保持了极大的乐观,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搞下去,他们今年的工厂营收有望达到去年营收的三倍!

王立清都想着,等到明年,自己说不准就能还一部分拖欠王夫人多年的钱了,每当想到这个可能性,王立清就忍不住心里高兴啊!

只是安华纺织公司澎湃发展的时候,安华纺织公司里的普通工人们,还是原先的样子,没有丝毫变化……他们的收入如同死水一般波澜不惊!

(本章完)

yetianlian。m.yetianlian

最新小说: 史上最惨三国开局 吾乃世家子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 大唐秦公子 春秋晋国风云 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 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开局融合李存孝,从攻略皇后开始 大秦:二世胡亥,开局召唤李元霸 穿越原始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