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杨三姐试探杨玉环
第258章杨三姐试探杨玉环
杨玉环来了。
老皇帝李隆基被太子李亨“搁置”在了骊山别宫,仍旧是半死不活苟延残喘,看样子,一时半会也会继续维持着生命下去。
只是这样下去,老皇帝已经在渐渐淡出大唐朝廷的视野,虽然还顶着一个皇帝的名义。
作为皇帝的贵妃,杨玉环在面子上自然要留在骊山陪老皇帝。
只是骊山别宫清苦寂寞,杨玉环呆了一段时间,觉得无趣,就起驾回了长安,在宫里又住了几日,想起杨三姐,就出宫到杨三姐这里来了。
李亨倒是遵从了昔日的承诺,对杨玉环非常礼遇,尊为后宫之主。但杨玉环心里很清楚,李亨这种恭敬只是面子上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面子上的恭敬也会逐渐丧失。
这是必然的。
但杨玉环的心思已经不在宫里,她无心富贵荣华,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张瑄身上。
杨三姐迎了出府门去,杨玉环来的低调,她迎接的也低调,竟然没开中门。这要是让言官知晓,定然会参她一个不尊贵妃之罪。
“娘娘。”杨三姐拜了下去。
杨玉环笑吟吟地带着两个宫女上前去,一把扶起杨三姐儿,笑道,“三姐,几日不见,你倒是清瘦了许多……”
“是不是思念过度哟……”杨玉环突然打趣地伏在杨三姐耳边小声调笑道。
杨三姐跟张瑄的那点私密暧昧,杨家人心里都清楚,只是没有公开而已。
杨三姐妩媚的脸色一红,轻轻道,“娘娘说笑话了……奴家最近闭门修养,清心寡欲,瘦了一些也是正常的。”
姐妹两个亲亲热热地挽着手进了府,直奔花厅。
两女坐下,吩咐侍女上了茶和果品点心之类,就把侍女和宫女都给支了开去。
“三姐,我这才回宫,就听说张瑄鄯城大捷,大败吐蕃军马,得了朝廷的嘉奖。而且,还听闻朝廷竟然将回纥公主苏扈冬赐婚给了他,真是令人意外……”杨玉环慢条斯理地说着,眸子里却是闪烁着一丝极其隐蔽的落寞和幽怨。
听杨玉环提起张瑄,杨三姐轻轻一笑,却又有些玩味地打量着杨玉环。
杨玉环被杨三姐打量得有些发毛,嗔道,“三姐何故盯着本宫看?”
杨三姐嘴角轻轻一抽,却是撇过头去,轻轻道,“他能率军打仗,这还当真是让奴家有些意外。娘娘啊,你说他一个读书人,怎么就能通晓兵马韬略呢?一个读书人,不要说打仗了,就算是跑到两军交战的阵前,恐怕也会吓掉魂吧,可他竟然还真行了……”
“呵呵,本宫也是好奇呐。”杨玉环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在暗道,“这小冤家本来就是一个怪物,怎么能用正常人的标准去衡量他?”
“对了,听说他又领军追入吐蕃了……你说说这人,真是轻狂了,都得了这么一场大胜,见好就收就成了,怎么还率军杀入吐蕃,若是在吐蕃有个三长两短的,让……”杨玉环轻轻叹息着,却是猛然刹住了自己的话。
杨三姐默然。
片刻后,她轻轻道,“他不会有事的,我了解他,若是没有把握,他不会冒险的。”
“况且,说不定不过是虚张声势,追出边境然后就扭头班师了。徽儿在灵州,会及时传回消息来的。”
见杨玉环绝美的容颜上掠过一丝深深的担忧之色。
杨三姐心头一动,突然轻轻试探道,“娘娘是在担心张瑄吧……?”
“本宫……”杨玉环听杨三姐话说得暧昧,又逼视着自己的眼睛,心里发虚,面色发红,一时间也无言以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杨三姐。
杨三姐深深打量着杨玉环,突然轻轻一叹道,“娘娘跟那小冤家是不是……”
杨三姐这话问的很直接。
杨玉环大羞,下意识地垂下头去。若是别人面前,她定然会百般掩饰义正词严的怒斥回去,但在自己姐姐跟前,她心里有些心思藏也是藏不住的。
其实杨三姐早就看出来了,自打张瑄离开之后,杨玉环每一次跟她相聚都流露出某种异样,作为有心人的她,焉能看不出来?
只是她一直没有想捅破这层窗户纸。
杨三姐眼神非常复杂地望着杨玉环,压低声音道,“娘娘啊,这小冤家莫非是我们姐妹前世的冤孽?他勾走了奴家的魂倒也罢了,怎么又招惹上了娘娘?”
“娘娘的身份不同,他……哎……这个小冤家,让人可恨啊!”
杨三姐长吁短叹。
窗户纸被捅破,杨玉环心里倒也轻松了许多。她咬了咬牙,忍住羞,低低道,“我……他让我在长安等他两年,两年之后,他会接我出宫!”
杨三姐吃了一惊,紧紧抓住杨玉环的手,柔声道,“娘娘,你当真为了他,宫里的荣华富贵都不要了?”
“荣华富贵本来就是过眼云烟……我只求下半辈子,能做一个普通的女人,过几年安心的生活——留在宫里做什么?纵然锦衣玉食也是凄苦孤独,没有什么好留恋的。”
********************************************
等到李亨赐婚封赏的诏书传回陇朔,已经是八月底了。那个时候,正是张瑄在吐蕃拿下契林错要塞的时候。
因为消息闭塞,再加上张瑄也没有派人往回通传消息,所以陇朔也不知张瑄的具体行踪,只是张瑄率军一去一个多月没有动静,陇朔上下自然有些“动静”。
封常清和张巡自然是非常焦急不安。
封常清镇守灵州,代理大都督权力,维持大都督府的运转。
而张巡则将鄯州卫留下布防,重新安置在了原先的要塞堡垒以及各城池之中,然后自己就带着百余军卒,昼夜兼程赶去了河珧一线。
李光弼率军4万驻防河州,张巡赶来,李光弼知道他是张瑄的亲信,亲自迎出了城去。
“张大人!”李光弼带着几个亲兵,迎了过来。
“李将军!”张巡神色复杂地拱了拱手道,“大都督临去之际,吩咐下官安抚完鄯州事宜,便赶到河珧军中待命。”
李光弼扫了一眼张巡身后的女扮男装的花奴儿,朗声一笑,“本将奉大都督军令驻扎河珧,听闻大都督在青海一线与吐蕃人决战,鄯城大捷,消息传来,令人欢欣鼓舞啊!本将这里的儿郎们得到捷报,士气高涨,此刻也跃跃欲试,准备与吐蕃***战一场!”
张巡轻轻一叹,神色比较焦虑。
鄯城大捷固然可喜,但这份喜悦因为张瑄率军入吐蕃至今下落不明而被冲淡了许多。
若是张瑄带着这三万军马失陷在吐蕃,恐怕将来朝廷还是要治罪的。
似乎是看出了张巡的担心,李光弼突然上前来压低声音道,“张大人,不必担心,以本将猜度,大都督军马定然无恙。非但无恙,而且应该是在吐蕃境内连续作战,声势不小。”
“本将在吐蕃那边派了一些探马,虽然不能深入,但也得到了一些消息。这些日子以来,吐蕃兵马连续调动,行动诡秘。而原本镇守在河珧一线的兵马,先后分两次悄然回撤,让人猜疑。”
“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大都督的军马在吐蕃引起了吐蕃的震动,吐蕃兵马回撤,应该是为了对付大都督的军马。”李光弼笑了笑,“大都督命本将在此驻防,另有密令。本将深信,大都督不久之后就会有消息传过来的。”
张巡眼前一亮。
花奴儿却是突然想起了张瑄临别前跟她说过的话,“你我再见,必在河珧!”
……
……
张瑄率军深入吐蕃,长期没有消息传回,生死未卜。在很多人看来,张瑄率军有全军覆没在吐蕃国内的可能。由此,自然就有些“有心人”蠢蠢欲动,陇朔监军李辅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辅国本来被张瑄死死压制,心怀绝望,知道自己很难再翻身;可张瑄竟然鬼使神差地率军轻入吐蕃,迟迟未能回归,这让李辅国本来死寂的心又复燃了。
早在朝廷封赏传回陇朔之前,李辅国就向李亨发出了密报,参奏张瑄贪图军功轻敌冒进,擅自进军吐蕃,多时未传军报,有全军失陷在吐蕃的可能,请求朝廷委派要员,稳定陇朔局势云云。
李亨接到李辅国的密报,一颗心就沉了下去。
若是张瑄率三万军马失陷在吐蕃,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若是让吐蕃人抓住机会,再次反攻,陇朔危矣!
想到这里,李亨忍不住咒骂了几声。他心道张瑄啊张瑄,你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呢?为什么非要率军追进吐蕃呢?你要是把大唐这三万兵马沦陷在吐蕃,本宫饶不了你!
李亨当即召集杨国忠、陈希烈、陈玄礼和张继勇等人商议此事。杨国忠和陈希烈大吃一惊,陈玄礼和张继勇抓住机会,又是一通明参暗奏,在李亨面前,将张瑄贬了个一文不值。
看那架势,纵然是张瑄侥幸率军逃回国来,朝廷也应该拿下张瑄,以儆效尤。什么有功之臣,分明就是朝廷的罪人!
两人的参奏李亨虽然没有采纳,但却派人八百里加急传召陇朔大都督府,由监军李辅国暂时统领陇朔一镇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