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网 > 历史军事 > 日月永在 > 第三百一十二章:海图和神秘的欧洲面纱(中)

第三百一十二章:海图和神秘的欧洲面纱(中)(1 / 1)

文华殿中,内阁四臣收拾好一天要奏报的政事,循例,他们要前往谨身殿与朱允炆开一个时辰左右的小朝会。

大朝会是一月一次,但小朝会则一日一开,范围仅局限在朱允炆这个皇帝与四名内阁辅臣,这个小朝会被外廷私下里称为:‘五人会议’。

大明这个国家的大事基本都是靠这个小会定下来的,真正的大朝会基本不是用来议事,更多的是宣读制诏。

即五人会议定下来的国事拿到大朝会上直接宣布,各部各领差事下去推行即可。或者便是用来宣布新的人事任命。

“几位阁老,陛下有旨,今日的小朝会罢了。”

四人刚联袂走出殿宇,迎面便碰上一个跑腿的小宦官,后者为他们带了一句朱允炆的口谕。

杨士奇站出来问了一句:“陛下可说缘由吗?”

皇帝勤勉,一般是不会停小朝会的,登基以来除了不在京的日子,基本没有懈怠过。

“郑和郑公公从阿拉伯回来了,一大早就在乾清门外候召,陛下说今日要跟郑公公谈海事。”

“好,知道了。”

挥退小宦官,四人只好折身回到文华殿。

“陛下一向重海事,这郑三保打阿拉伯一回来,陛下连小朝会都不开了。”

呵呵一笑,杨士奇打自己桌子上拿出一份本来打算在小朝会上说的奏本开口道:“我这刚从通政司接到泉州海运司的一份题本,正打算找陛下汇报呢。”

“泉州海运司?”

泉州海运司是大明眼下的重地,杨士奇提及,郁新便接了话茬:“出什么事了?”

“泉州海运司转运使耿江、泉州水师指挥使陆大虎前几天被拿进锦衣卫大牢了。”

仿佛被拿下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胥吏一般,杨士奇说的很随意:“这情报是昨晚泉州府衙门送到通政司的,正打算今早跟陛下汇报一下,估计现在陛下应该已经从郑和那里知道了。”

文华殿里顿时一片议论之声。

“拿进锦衣卫大牢?泉州海运司乃是我大明财税、商贸重中之重,这福建锦衣卫简直是乱弹琴,他们有什么资格拿人。”

第一个蹦出来吵嚷的便是税部尚书李子容,他怒气冲冲的说道:“这耿江履职以来,泉州海运司的工作一向做的很好,税收年年攀升,纵使出了什么问题,锦衣卫也应该给朝廷,给内阁通个气,说一声。”

“谁拿的人?”

没有第一时间表态,郁新更关心是谁那么有魄力,直接拿下泉州当地两大坐地虎。

杨士奇与他对视一眼,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安定伯顾语。”

泉州皇商分会的会长?

郁新楞了一下,一个商会的会长,有什么资格把这两人送进锦衣卫的大牢,这不是胡扯呢吗。

“这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文华殿里的吵杂声更重三分:“就算他是外戚,又有什么资格插手地方的事,四位阁老,此事应及时禀告陛下,治安定伯逾矩之罪。”

大家伙还是比较克制的,只说逾矩,没说擅权。

前者最多申饬一番,后者可是要掉脑袋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人家到底是国舅,后面站着贵妃娘娘呢。

“哪里逾矩了,可别忘了当初安定伯本身就是从御前司锦衣卫百户的位置上离得京。”

杨士奇呵呵一笑:“这几年一直没人知道福建的锦衣卫指挥佥事是谁,现在这不是浮出水面了嘛。”

各省的锦衣卫系统内阁一直都摸不清楚,这是御前司直辖,内阁也从来没有插手打探过。

内廷和外廷之间,都在克制。

“这几年锦衣卫随意执法,想拿人就拿人,弄得地方人心惶惶,这还怎么施政,怎么治国。”

李子容气的不轻,丝毫不顾忌顾语的身份:“中枢直辖的官员有没有犯错,是不是犯错,按章程就应该上弹劾的奏本到都察院,由都察院会同刑部派人去查,最后三法司一起复核定罪交由内阁审批。

之前府县一级的官员很多连当地省里的按察使司都没有查明白,锦衣卫百户所就开始拿人了,现在倒好,连中央直管的泉州海运司,锦衣卫都想抓就抓。

以后都这样做,那还要什么都察院,要什么按察使司。直接让锦衣卫入驻布政使司衙门不就完了?”

地方的按察使司职能类似于后世的公检法外带司法厅,而锦衣卫的职能,这些年已经转变的更像是纪委。

民间的监管和商业的监管开始变得越来越松,更多的人手人力都用在官员的内务监察上,可谓是让地方苦不堪言。

地方有锦衣卫,南京有西厂,这两个单位谁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手,或者说招募培养了多少的眼线。

可能是贩夫走卒,也可能是青楼戏子,甚至,会是这些一二品大员新纳的小妾。

人人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杨士奇看着李子容,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税部尚书,在这件事情的上的反应过于激烈了。

这个李子容,似乎跟耿江是同科进士,录进前,好想是同乡学堂一个教谕教出来的同门师兄弟?

心里咯噔一声,杨士奇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

他昨晚拿到通政司的奏本后就有些烦躁,倒不是为耿江的落马而忧心,即使后者是江西籍出身。

江西党为官者上万,怎么可能都是包拯?

有贪官污吏很正常,仅仅一个官员的落马不可能就会成为江西党的污点,让杨士奇烦躁的,是将耿江拿进大狱的顾语的身份。

一个外戚,又是皇商宗人府势力的身份。

他出手,绝不可能仅仅只是表面上履行职责那么单纯的一层意思。

而现在,李子容的反应更加重了杨士奇的隐忧。

拔出萝卜带出泥,宗亲会不会借着这个机会,大搞幺蛾子呢?

福建地邻江西和浙江,这些年商贸繁荣,福州、泉州两港堪称是大明财税两块重地,其中利益之丰厚,一直为江西党和浙党所惦记。只不过江西党势大,两府的重要官员都是江西籍士子任职罢了。

而现在耿江落马,浙党未必就见得会跟他杨士奇一致枪口对外,不落井下石就算仁义了。

“诶,各省锦衣卫正常行使监察权和调查权,也是皇权特许的,怎么就影响正常施政了?”

严震直开口道:“只要地方的臣工行端坐直,还怕锦衣卫行无名之狱,栽赃陷害不成?”

“杨阁老。”

李子容站起身行礼道:“下官还是建议,泉州海运司的事,由三法司审察,不应交锦衣卫,以免出现屈打成招、严刑逼供的事情。”

这个耿江,果真干系不小!

杨士奇有些烦躁的抬手:“这泉州的事,内阁还没有拿到谨身殿向陛下汇报,如何处置圣意还没有下,你们操的哪门子心?这文华殿是用来理政的,不是用来吵嘴的,一个个废话连篇,像什么样子!”

说是在训斥李子容,但杨士奇的目光却一直盯着严震直。

指桑骂槐,说什么我也是内阁首辅,我没开腔之前,还轮不到你来唱高调。

严震直还没来得及反唇相讥,就看到自己老大哥郁新的告诫眼神,便老实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批复奏本去了。

文华殿,再次开启有条不紊的工作模式。

而他们所斤斤较较看重的泉州问题,在此时的乾清宫,无论是朱允炆还是郑和早都扔到一旁懒得多说。

主仆二人,正兴致勃勃的聊着海事呢。

主要还是前者在说,朱允炆静心倾听。

“此番奴婢往阿拉伯,一共获取海图十三份,分别是通往不同地方的,奴婢除了拓下这些海图之外,还在当地招募、买下了许许多多的阿拉伯极西之地的各国人。”

郑和眉飞色舞的进行着介绍:“有金发碧眼者、遍体漆黑者,他们肤色迥别、发色各异,语言更是五花八门,光为了翻译之事,奴婢便费劲了周折。”

要说语言翻译,眼下绝对是大明面临的最大问题。

欧洲主流语言是什么?

日耳曼语系、英格兰语系、法语系、西斯拉夫语系等等,堪称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下来十几样。

开始的时候,为了听懂这些玩意说话,对话间必须要找找两个翻译居中进行。

即阿拉伯当地通欧洲语系者,将这些话翻译成阿拉伯语,再由通汉语者将阿拉伯语翻译成汉语。

那个麻烦哟。

想要减少中间的交流障碍,郑和自己苦学了阿拉伯语。

不得不说,郑和还真的是一个语言天才,要不然青史上的他,不可能走遍大半个世界,并且在欧亚非都畅行顺利。

“眼下奴婢正在努力攻读其他语系,为此找了十几个老师。”

朱允炆连连点头:“学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是一项大工程,不是一日可成之功,不过也不能光你一人学习,有没有组织其他人一道学习啊。”

“船队中奴婢招募了几十个有这方面田赋的随奴婢一道,眼下也都各有成绩。”

万事开头难,学外语再如何困难,肯下功夫又有这方面天赋的话,三五年的光景倒也足够了。

“奴婢这次带回来了大约三百余名极西之地各国人,从他们口中得知,前几十年极西之地很多国家遭受了一次巨大的瘟疫,至今也没有全然恢复元气,所以为了生计,他们一直都在寻求一条能够通往东方的通途。”

马可波罗游记是否存在并不重要,但是大明这个东方帝国,欧洲人是一定知道的。

就像朱允炆一直寻找前往欧洲的海图一般,欧洲人,也一直对书中记载的在神秘的东方,有一个巨大无比又遍地都是财富的帝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瘟疫,不就是十四世纪的那场黑死病吗?

朱允炆挑挑眉毛,这场瘟疫导致欧洲三成以上的人口死亡的同时,也导致上帝宗教学说从神坛上跌落。

欧洲主流制度开始由封建制向资本制(重商主义抬头)进行渐变,文艺复苏之前的相关各种学术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继而学术大爆炸,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

“今天朕推了一切的活动,咱们好好聊聊。”

朱允炆必须要揭开这个时期挂在欧洲脸上那层神秘的面纱,他必须要知道此时的欧洲,是否已经开启现代化进步的路程,如果已经开启,那么,又走到什么一个地步了。

最新小说: 满级武者遍地走,第一杀手怂成狗 易,三国 穿越异世之基建狂魔 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见龙定鼎 三国:庶民崛起中 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 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 重回九三:开局分家,白眼狼们悔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