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三国历史,可经秦琅一支笔,却完全变了,以往人们崇拜的是魏武曹操,这是个能文能武十分了得的人物,可三国才连载了五回,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便让杀了吕伯奢一家的曹操被无数人唾骂,而刘备三兄弟更是主角光环开满,异常耀眼。
那位红脸的关公,与黑脸的张飞,更是在民间拥有超强的人气,据说现在屠行已经直接把张飞像请进去,当起他们的祖师爷来拜。
而关二爷更受欢迎······
本来秦琅以为杀猪的们会把大将军何进供起来拜呢,毕竟古往今来,杀猪屠夫能混到何进这等地位,可没几个,连屠狗樊哙也没这么牛啊。
可大家还是喜欢那个怒鞭督邮的猛张飞,真性情人。
“三国志我读过无数遍,可却从没有你写的这么精彩。”老房感叹着,“你这笔真是太厉害了。”
“三国志是记录历史的史书,我这是以历史为依据改编的小说故事,不一样的。史书重点是记录真实的历史,而小说讲究的是故事的精彩。”
老房还是很佩服秦琅,“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角度,写出来却完全不同,也不知道百年之后,后人又如何写我们。我们俩到时在那史书或故事里,是忠还是奸呢?”
“房公你肯定是留名青史的大忠臣,还是大能臣,开国贤相,世代名相!”
“至于我嘛,我秦三郎也许将来会被人称之为幸臣,又或奸臣?其实也无所谓了,到那个时候,也看不到了。”
“房公,明天一起去钓鱼如何?”
老房摇头,今天来大戏院,主要是来听伍先生讲最新一回的三国的,至于明天,哪有这么多时间跟秦三郎瞎混,“你有时间,不如在家多写两回三国。”老房道,“至于我嘛,秋风起,草木枯,这秋收在即,我准备去我京郊的庄子转一转。”
“秋收还早着呢,这才八月。”
秦琅现在去庄子较少,主要是庄子虽多,用不着他去管理,反正都有管理层替他管着,他需要的是制订框架、定好规矩就行。
“你家封地今年又能进项不少?你那块封地真是个宝地,听说土地都能一年两熟,还能种甘蔗炼糖,种白叠花织布,又有个大石炭矿?”
秦琅知道这事早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实了,没什么可隐瞒的。
“其实不瞒房公你,我那封到三年了,至今还一直在往里面砸钱呢,前前后后砸进去的钱,价值三千万匹绢了,净亏!”
三千万匹绢,就算现在每匹绢值钱二百,这也意味着价值六百万贯,这些铜钱若堆一起,估计能把长安都给淹没。
而若是换成粮食,三千万石粮,长安百万人口,有吃十年。
老房更惊讶的还在于,秦琅三年就往里砸了六百万贯,他这是在其它地方赚了多少钱,身家有多丰厚啊。
“哎,我真老了,跟不上你们这些年轻人了。”老房摇头。
“房公有啥事直说。”
老房有点不好意思,扭捏了半天才道,“就是贱内让我问下三郎,今年的霜糖,我们跟卢家能多分点吗,还有这白叠布,我们也想要点!”
“当然没问题。”面对房玄龄的提议,他痛快的就答应了,不就是点白糖和棉花嘛,秦家现在可是最大的白糖商,也是最大的棉花商了。房家跟卢家联手经商,这几年也是涉猎很广,什么赚钱就干什么,白糖棉花这些值钱的紧俏货,他们自然也有在做。
“近年白糖越来越紧俏热销,如今不仅安南岭南遍地兴起甘蔗园,连江南也开始大量种甘蔗了,好多原本是稻田,现在也改种了甘蔗,这事已经在地方上引起沙官员的注意,朝中也有官员对此事进行讨论了,如今有一股议论,认为种甘蔗只能制糖,而糖并非人人需要的民生之物,只是富贵人家享受的奢侈品,占稻田种甘蔗制糖,这是在抢夺百姓的口粮,认为这是一件坏事,请皇帝禁止种甘蔗。”
这种议论,秦琅当然也早就听说过的。
其实从某方面来讲,种粮是维稳,保证粮食安全,也就是保证国家王朝的稳定,毕竟民以食为天。
但另一方面,种植本身也是经济行为,市场会影响到百姓耕种。
就好比这种甘蔗和种棉花一样,同样一块地,尤其是在岭南的地,种稻子的收益是很低的,因为岭南人少,可岭南雨水充足,一年可以两收,因此岭南那边并不是太缺粮食,粮食运去中原路途遥远成本高,粮食少外运,更加使的本地粮食较充足,粮价也少波动。
但甘蔗和棉花这些新兴的经济作物,提炼出的白糖和加工的棉布,现在却是价格贵重的奢侈品,外贸市场上越来越大的需求量,也使的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种甘蔗种棉花的收益越来越高。
种一亩甘蔗或棉花,远远超出种一亩水稻两季的收成,百姓也不傻。
于是大家纷纷增加这些经济作物的产量。
甘蔗、棉花,甚至是桑、麻等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稻麦等在不断减少。
这样下去当然会有危险,房玄龄提醒秦琅,也算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让他早有准备,免的措手不及。
“房公,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有商讨的余地,朝廷确实需要干涉管理,但也不能一刀切。在保证基本农田,保证口粮、皇粮情况下,发展一些经济作用,既能让百姓增收,也能让朝廷增税,这是双赢的好事。”
“南方向来就穷,尤其是岭南、安南之地,现在借着贸易之利,因地制宜在保证本地粮食生产供应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作物,创收增收,这是好事啊!”
房玄龄呵呵笑道,“我知道你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事呢,你得掌握主动,只要能够有充足的理由说服陛下,那么相信陛下也是会支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