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五年科举尚未开考,却首先迎来了洪朝一大喜事,当朝洪宪帝李天养五十九岁寿诞,在农历四月二十二这一天,普天同庆。
忙碌一生李天养不知不觉便已步入到甲子之年,古代其实庆贺寿星大寿,一般取九之时会大办一场,比如五九之寿诞其实便算是一人六十甲子之寿了。
满朝文武在李天养五九大寿之前,便曾共同上奏请李天养昭告天下,举办一场声势浩大对寿诞,但是却倍李天养当场否决掉。
甚至于朝廷诸位臣公向李天养共同贺寿的行为,也被李天养强力制止了,用她的话说:“老子都半截身子埋土里的人了,你们还想要給老子大操大办,是不是在提醒老子已是垂垂老者,没多少活头了?”
“跟你们这干杀才天天见面,老子早就已经看腻味了,难得过生日,还要老子看到你们这群混账玩意儿的嘴脸?”
“老子还不如跟自己的家人聚聚,享享平日无法体会的亲情!”
“所以,这回的寿诞便一切从简吧,除了借此向天下百姓减免今岁之农税外,便不要铺张浪费了!”
洪朝基业自商贸而起,故而如今立国之后,洪朝之中的商贸活动在历朝之中,怕是仅次于两宋时期了。
不过便是如此,商贸活动带来的商税,却已是成为了洪朝财政收入的半大之数,对于农税的依赖已是降到极低。
此时李天养下旨昭告全国,减免今岁洪朝所有农税收入,却是一点压力没有,朝廷上下也人人为之称赞,除了财政部长甘大彪。
既然李天养都下旨禁绝祝寿了,甚至还用上了多年不见的粗语,洪朝上下的朝臣们,在苦劝无果之后,倒也妥协了。
反正,李天养自己不愿意大办寿宴,其实对财政部和民政部等部门来说,也是一件大好消息,大家不用准备诸多事宜,支出各项银钱。
在李天养寿辰这天,住在内城的李天养两个儿子李赟与李玉祁,各自携带家眷入宫,前来跟李天养祝寿。
“儿臣赟祝父皇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儿臣玉祁祝父皇日月同辉,千秋不老。”
“孙儿虞祝皇祖父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
李家李天养这一脉人丁一直不算昌盛,所幸膝下一女二子都算优秀,没让李天养他们操劳太多,唯一让李天养有些不喜的,是年岁渐长之后李赟与李玉祁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却是越发平淡,甚至不如路人。
这多半是权力带来的祸端,都是天家无亲情,随着年纪渐长,便是再懂事都孩子们身边,总会聚集一群趋炎附势之辈。
李天养的态度一直算得上坚决,对于李赟太子之位从来没有动摇过,让底下无数的大臣们少了很多其他心思,都还算安分守己。
可是,总有那想要火中取栗,不甘寂寞之徒,混到李玉祁这位王子周边,在他身边撺掇挑拨着,意图挑起李玉祁对那张皇椅的野心。
而李赟固然还算懂事,一直以来虽然地位稳固,可上课却也沉心静气地处于卫生部的中层部门,每日里风雨无阻地工作,推行着他们卫生部制定的卫生医疗体系。
李赟愿意表现出兄恭弟慕的态度来,可是李玉祁受到身边人的挑拨,以及担心会在李赟继位后失去自又等的呢女因素,却是再无早年间的兄弟之谊了。
“都起来吧!”
李天养今日作为寿星翁,心情格外的高兴,尤其是他们这一家子人,难得团聚在一起,这温馨的场景,在李天养登基之后,殊为难得。
而且,他们李氏最近除了李天养的寿诞之外,还有另外一件喜事,那便是幼子李玉祁在前些时日,拥有了第一个孩子,荣升为了父亲。
李家添丁进口这种美事,却是比李天养大寿之事更为高兴都事情,尤其是李玉祁家添的是一位公主,虽让李玉祁有所失望,可是李天养与陈玉墨反是高兴得很。
对于男女之别,李天养看得不是那么重要,反而受到后世影响,李天养却是更欢喜女孩儿一些,所以当初李天养对于李琼的关爱,远比后来生下的李赟他们受宠。
小公主被李天养亲自夺了李玉祁取名的权力,将其命名为明珠,意为掌上明珠。她的出生,給她父亲带来的好处,便是从王子,变成了王爷,李天养大笔一挥,洪朝第一位王爷齐王出现。
不过李天养虽册封了齐王給李玉祁,但是却没有给予对方封地,到如今李玉祁都还只是一个光杆王爷,平日开销都还是财政部每月定额发放,超出费用甚至还得李玉祁他们自己想办法填补。
“可惜琼儿一家离得太远了,赶不上今日我的生日,否则咱们这一大家子,将会更加热闹。”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李琼一家人远在大元岛,虽然早就通过书信,提前送给李天养一份贴心礼物,还有吉祥话,可是一家人缺了她的存在,李天养还是觉得遗憾。
“这丫头也是,让她们一家人搬到北京城来,我好歹也是个皇帝,給他们一家人安排一份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嘛!”
“她偏偏就是倔强,愣是不愿意北上,只愿意跟她家那个没什么能耐的混账东西一起,守着他们那份日子过活。”
虽然看似李天养是在抱怨、不满,可是与他同坐高堂的陈玉墨哪里看不出李天养其实还是蛮欣慰自己这个女儿,找到了属于她的那份幸福,能够不为自己这个父亲的权势所动,他的那个女婿其实哪里真如李天养自己口中所说那般,没什么能耐呢?
“好啦好啦,一大家子人今日都在陪你过寿,老是叨叨个没完,我可不伺候了啊!”
陈玉墨白了李天养一眼,随后回头对身边陪伴着自己这一群孩子们放话:“都吃东西,别理这个家伙。”
一场温馨的家宴就此展开,有了长辈动筷之后,其他晚辈们也终于活泛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