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年四月二十日,一封以幕府将军织田秀吉名义发出的请帖,由水陆两路加急送往倭国各地。请帖的内容大意是邀请诸国大名,前往京都参加六月初一举行的新天皇登基加冕仪式,并且言明,届时大明东洋总督徐晋也会出席,所有收到请帖的地方大名必须在五月初十前抵达京都,否则就是藐视天皇,藐视幕府将军,藐视大明东洋总督,后果会很严重!
威胁,这分明就是赤果果的威胁啊!
然而,藐视天皇,藐视幕府将军都不打紧,但藐视大明东洋总督徐晋问题就大了,后果真的会很严重!
所以,收到请帖的地方军阀均犯愁了,去,所谓的天皇登基仪式很有可能是一场鸿门宴,不去,又害怕明军大军压境,到时失去的恐会更多。
时间从来不会停它的脚步去等待,随着日子一天天的临近,一些实力弱小的地方军阀终于抗不住压力,开始收拾行囊动身赶往京都了,而一些实力强大的地方军阀则依旧按兵不动,估计是铁了心硬抗到底,这也难怪,换了谁手底下兵强壮,恐怕都不会甘心任人摆布。
另外,也有不少军阀在犹豫观望,他们一边相互串联,一边派出使者来见徐晋,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不碍乎是自己病了,又或者是某某亲属挂了,需要料理后事云云。
一眨眼二十天便过去了,五月初十是徐晋给出的最后期限。这一日,京都金阁寺舍利殿,躺在床上养伤的织信美子接过心腹崔水丸递来的一份名单,竟然得意地冷笑起来,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原来截至今日为止,赶到京都的地方大名仅得三成,而且绝大部份都是些领地靠近九州岛,直接暴露在明军兵锋之下的小军阀,嘿嘿,打脸了,竟然只来了三成,不知威风八面的徐大总督知道这个结果会是什么表情呢?
织信美子把那份名单递还给崔水丸,得意地吩咐道:马上派人把这份名单送去给姓徐的,本将军等不及要看他暴跳如雷的样子了,哈哈哈哈哈哈!
织信美子快意地放声大笑,结果屁股上一阵刺痛传来,登时让她老实地闭上了嘴,眉头也深深地皱了起来。
织信美子虽是个女同志,但不代表她不爱美,那天被徐晋下令打了三十大板,打得她屁股开花痛不欲生,从九州岛回到京都后,此女便整天躺在床上养伤,还专门请来数名女医给她护理,甚至忍住十几天不洗澡,生恐留下了难看的疤痕。
经过大半个月的休养,织信美子屁股上的伤已经好了七八成,但还没脱痂,刚才得意忘形地大笑,估计是不小心把伤口挣裂了。
美子小姐,你没事?崔水丸关心地问。
织信美子挥了挥手,冷道:没事,出去,顺便把女医叫来。
崔水丸连忙退了出去,很快,两名女医便进来给织信美检查了伤口,发现只是轻微挣裂,并不碍事。
织信美子松了口气之余不由暗恨,咬牙切齿地道:姓徐的,总有一日我织信美子会让你反过来跪地臣服,今日之辱,他日必十倍奉还!
两名女医不以为然地对视了一眼,因为她们都明白,美子小姐也就是自我安慰,过一过嘴瘾罢了,明军如此强大,想让那杀神徐晋跪地臣服,恐怕只有在梦里实现了,即使美子小姐有侥幸统一日本,也奈何不了徐晋这个大明的高官,除非美子小姐把大明也征服了。
五月十二日,九州岛熊本县,东洋总督府,织信美子派来的信使将一封信函恭敬地逞给了徐晋。
徐晋接过信函,当场便打开了一遍,织信美子派来的那名信使偷偷地留意着徐晋的脸色变化,很可惜,徐晋看完信函后依旧神色自若,并没有预想中的暴怒和失态。
徐晋随手把信函放下,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这才瞥了一眼那名信使,淡淡地道:本官本月二十五日将启程前往京都,让织信美子准备好迎接时宜。
信使小心翼翼地道:在下会把总督大人的话带到,只是现在抵达京都观礼的地方守护大名只有三成,那天皇的登基仪式还要不要如期举行?
徐晋剑眉一挑,冷斥道:废话,本总督向来一言九鼎,登基仪式自然是如期举行!
好的,在下这便回去禀明织田将军。信使连忙恭敬地道,不过眼底却是闪过一丝嘲讽,嘿嘿,看来这位徐总督也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如今各地的大名只来了三成,强行召开天皇登基仪式只怕会沦为笑柄。
徐晋把织信美子的人信使打发走,又慢条斯理地将杯中剩下的茶水喝光,这才施施地取出地图,然后对照织信美子送来的那份名单,在地图上大笔一挥,画下了四个触目惊心的血色红圈,随即搁下笔哂然地道:就你们了,出头鸟!
只见地图上圈出的赫然正是目前倭国中实力最强的四个地方大名,分别是:长尾国的上杉谦信甲斐国的武田信玄相模国的北条氏康尼子国的尼子晴久。
这四个家族乃目前倭国境内实力强劲的地方军阀,而且他们的头领均没有在五月初十前抵达京都,也没有派信使前来向徐晋找借口搪塞,很明显,他们是自恃实力,并不怎么把明军放在眼内。
既然如此,徐晋倒是不介意拿这四家来开刀立威,出头鸟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事实上徐晋早就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所以他把日期定得很宽松,天皇的登基仪式在六月初一举行,但地方大名必须在五月初十前抵达京都,从五月初十到六月初一的二十天时间,正是徐晋预留出来收拾那些出头鸟的。
现在出头鸟定下了,共有四家,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调兵遣将了,只要把这四家收拾完,剩下阿猫阿狗们保准连滚带爬地赶去京都参加仪式。
传本帅命令,一刻钟之内,所有将领到总督府集合!徐晋威严地吩咐了一声,亲兵们立即飞快地跑出去传达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