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刘备上早朝。 启奏陛下,三韩国家已经愿意去国号俯首称臣,愿意成为我大汉版图中的一部分,愿意成为我大汉子民。 听到朝韩半岛被拿下,刘备令吏部草拟个官员任职文书好管理朝韩半岛,同时刘备将朝韩半岛改名为东州,划分五个州郡。 经过吏部内部商议,再加上其余官员的同意,吏部尚书张九龄将名单递交给太监杨焕。 杨焕将名单交给刘备,刘备看完后当场宣布任职,虞世南任东州刺史、闫柔担任东州将军一职,其余大小官员就按照名单上的来。 东州事情处理完,刘备开始转入正题。 诸位爱卿想必皆已知晓,当今之世,乃是五国并存之格局。然我大汉之威,岂能容他国与吾等同存于这朗朗乾坤之下? 朕一心想要剿灭其余四国,重现我大汉昔日之辉煌,让大汉的光辉再次普照这天下每一寸土地!今日召集诸位爱卿前来,便是想听听你们对此事可有何良策妙计,尽管畅所欲言,无需有所顾虑。 朝堂之下,一众官员们听闻此言后,顿时如炸开了锅一般,纷纷开始 就在此时,身为一国之相的荀攸站了出来,他面色凝重地向刘备拱手施礼后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我军可以挥师南下,率先剿灭吴国,而后再向西进军,一举消灭楚国。”说罢,荀攸便静静地退回原位,不再多言。 荀攸话音刚落,大殿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其余大臣们皆沉默不语,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坐在龙椅之上的刘备,静静等待着这位君主的回应。 只见刘备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丞相所言极是,与朕心中所想几乎毫无偏差。朕确实有意先铲除东吴这个心腹大患,然后再调转矛头,攻打楚国。 其一,江东地区向来物产丰饶、经济繁荣,若能妥善治理,此地必定会成为如同冀州一般富饶的地方;其二,荆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往西可以顺着长江长驱直入夺取其他州县,往北则能够对洛阳形成威胁之势,从而让曹操陷入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如此一来,我大汉霸业必成!” 陛下心中所谋划之事以及丞相所言,确实有其合理性存在,然而,像这般显而易见的策略破绽 以曹操之精明睿智又岂能察觉不到呢?依臣之见,曹操必然会洞察先机,率先对楚国发动攻击。 需知我国与楚国之间尚隔着一个豫州,即便我方有心一举消灭吴国,这也绝非短时间内能够达成之目标。 更何况,曹操此人向来善于把握战机、雷厉风行,他定然不会给予我们充裕的时间去从容布局、徐徐图之。 面对如此紧迫的局势,吾等必须尽快筹谋应对之策,方可保得江山社稷无虞啊! 臣觉得此法可行,但仍然有不足之处,应该在细加斟酌一下,做为司徒的戏忠站出来说道。 刘备也知道此法的重点就在于自己要在曹操没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拿下东吴进而取得楚国半数之地,但曹操会给自己时间吗,答案是不会的。 于是刘备就将目光转移到了太尉贾诩的身上,文和你可有什么好主意,解决这件事情吗? 听到刘备叫到自己,本来还在眼观鼻鼻观心的贾诩,想也不想的站出来说道,臣以为陛下可让人从幽州和冀州方面对曹操实施威压。 让曹操形成一个我们要进攻的错觉,然后在派遣一名使臣前往蜀国,联络洪秀全让他攻打曹操,从而让曹操无暇我们的战事。 陛下在派遣精兵良将,以最快的速度攻灭吴国,在转而入楚作战,届时曹操就算是反应过来也是为时已晚。 贾诩说完便自觉的退回自己的位置,继续开始他那眼观鼻鼻观心的状态,刘备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看着朝臣,他们知道刘备这是在等他们。 陛下臣以为太尉的办法甚好,一来可以让我们快速拿下吴国和楚国,二来可使曹操处于三线作战的疲惫局面。 届时我们连灭两国正是士气高涨之时,反观曹操士卒大多外调,陛下可乘胜进军攻取洛阳,届时只剩下一个蜀国,被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臣等赞同太尉之法,其余人也都纷纷开口,都表示赞同贾诩的话。 陛下,太尉之言乃是上佳之选,臣保举简雍出使蜀国,定能马到成功,荀攸站出来说道。 刘备看向简雍,如今简雍也是白发早已不是当年那么意气风发了,宪和你可愿意入蜀? 已经五十多的简雍出列,陛下臣自跟随陛下起兵以来少有功绩,今入蜀纵使客死他乡,也要完成陛下重托。 看着跟随自己的老人,说话还是这么铿锵有力,刘备点点头,朕派遣镇察司一路护你周全,宪和择日启程前往蜀国。 在令兵部和户部共同草拟一份出征名单和消耗名单,七日后朕要预览,兵部尚书贾诩和户部尚书董允知道自己的担子很重。 但与此同时,商议该打哪个的不仅仅刘备一人,同样曹操也在朝堂上与群臣商讨要攻打哪个国。 陛下,臣以为当先攻打东面的刘备,南方三国根本不足为患,陛下真正的敌人是刘备,而不是南面的三国呀,一名大臣激动的说道。 原因是曹操想要先伐蜀在顺江而下灭楚,最后拿下东吴与刘备一决雌雄,但这个提议刚说出来就招到大臣的反对。 曹操看着反对众人,冷哼一声,你们只知道刘备是朕的大敌,难道刘备就不知道朕同样是他刘备的大敌吗。 朕决意先法蜀乃是料定刘备不会先攻我秦国,而是南下灭吴,朕与刘备相知相熟几十年,难道朕还不如你们了解吗。 南方三国不灭,朕与刘备绝不会开战,最多就是在南灭三国之时互相骚扰,让对方后方不安宁就是了。 朕决定先南下伐蜀,你们不许再有异议,令人去通知张合、李鸿章严加防备汉国的动向。 夏侯渊、曹洪、乐进、贾复、南宫长万、张奎、刘牢之、方弼、高览、方相等将随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