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求所有涉案官员必须到场,接受公开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逐一揭露了文官们伪造证据、相互包庇的丑陋行径。 他的每一个问题都直击要害,每一个判断都基于事实,让文官们无从狡辩。 朱祁镇的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朝野的震动。 民众们看到了他们心中的明君正在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而那些原本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朝堂之上,一股清新的风气悄然兴起。 一场激烈的朝堂辩论在朱祁镇的亲自主导下拉开了序幕。 文官们虽然心怀不满和恐惧,但他们也知道此时必须站出来为自己辩护。 于是,他们纷纷起身发言,唇枪舌剑之间尽显其狡猾与阴险。 首当其冲的是吏部尚书王直。 他站了出来,一脸正气地说: “陛下此举恐有伤国体,吏治之事历来复杂多变,岂能一概而论?臣等虽偶有失误之处,但亦是为国为民之心可鉴。” 然而,朱祁镇并未被他的言辞所迷惑。他冷静地回应道: “王尚书此言差矣。吏治腐败非但无助于国家之发展,反而会成为国家之蛀虫。若不能及时清除之,大明将何以立足于世?至于你等所言之失误之处,朕自会查明真相,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接着,兵部尚书于谦也站了出来。 他原本对改革抱有期待和支持的态度,但此刻却不得不为了自保而站到了朱祁镇的对立面。 他语气沉重地说:“陛下之决心臣等皆知,但改革之事需谨慎行事。若操之过急,恐将引发朝野动荡,甚至危及社稷安危。” 朱祁镇听后微微一笑,他深知于谦的忠诚与正直,但也明白他此刻的无奈与挣扎。 于是,他温和地回应道:“于尚书之言虽有其理,但朕以为改革之事宜早不宜迟。腐败之风若不及时遏制,必将愈演愈烈。至于朝野动荡之忧,朕自有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气氛愈发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在李东阳及几位御史的轮番嘲讽与攻击之下, 涉案官员们的脸色愈发苍白,眼神中闪烁着不安与悔恨。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贪婪与腐败, 如今已成为了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第一位被点名的官员,是吏部的一名侍郎,名叫张昭。 他颤抖着身躯,缓缓走出队列,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哭腔: “陛下,臣知罪了!臣一时贪念作祟,收受了地方官员的贿赂,为其谋取官职。臣愧对陛下的信任,更愧对朝廷的重托!” 张昭的坦白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其他涉案官员也纷纷跪倒在地,或低头认罪,或痛哭流涕,场面一时之间变得混乱而凄凉。 然而,朱祁镇并未因此而心软。 他目光如炬,冰冷地扫视着这些曾经高高在上、如今却如丧家之犬般的官员们。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张昭,你身为吏部侍郎,本应秉持公正,选拔贤能,却为一己私欲,罔顾国法,收受贿赂,败坏吏治。你的罪行,罄竹难书!” 接着,朱祁镇一一指出每位涉案官员的罪行,言辞之间没有丝毫的留情与宽恕。 他提到有的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中饱私囊; 有的官员则滥用职权,打压异己,排除异己; 还有的官员更是胆大妄为,伪造公文,欺上瞒下。 每揭露一项罪行,都如同在朝堂之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文官们的心不断下沉。 “你们这些人,身居高位,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和百姓的敬仰,却背信弃义,贪婪成性。你们以为自己的罪行可以永远被掩盖吗?你们以为朕会姑息养奸吗?告诉你们,朕的眼睛是雪亮的,朕的心是铁打的!朕要还大明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要还百姓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 朱祁镇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回荡,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力量。 面对朱祁镇的冰冷诉说和无情揭露,涉案官员们彻底崩溃了。 他们有的磕头如捣蒜般求饶; 有的则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还有的则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文官集团中的一些人,也开始面露悔意和不安。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触怒了天威,无法再逃避责任。 次日。 朱祁镇亲自带队查抄了内阁次辅、户部尚书王直的府邸。 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一时间,天下为之惊骇,人心惶惶。 朱祁镇这一雷霆万钧之举,不仅震撼了朝堂,更让无数百姓瞠目结舌,议论纷纷。 “陛下竟亲自下令,锦衣卫夜袭户部尚书府邸,这……这简直是前所未有!”茶馆里,说书人手中的惊堂木一拍,全场寂静,随即爆发出阵阵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