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过后。 各州总管和刺史开始陆续进京述职。 这样的述职不是朝廷强制性的,而是看主官的意愿。 也可以用奏章的形式,不用亲自回京。 但大部分总管和刺史都选择回京城述职。 这是难得面见皇帝的机会。 多在陛下面前露脸,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被调回京城了。 虽说在外也属一方大员,封疆大吏。 但州官和京官比起来。 离皇帝还是远了些,地位也稍逊一筹。 主政一方,就得远离朝廷中枢,失去京城的关系。 想要更进一步,那是难上加难了。 因而。 除非是离京城特别远的州。 否则大多总管和刺史,都不会放过这个面圣的机会。 接见总管和刺史的过程中,小皇帝就发现一个问题。 大周设置的州实在是太多了,全国竟有两百多个州。 地方官府机构过于臃肿。 严重影响朝廷诏令的执行效率。 这是几百年历程中遗留下的问题。 为了拉拢贵族势力。 不断地设州置郡,用官职来安排支持各自政权的贵族子弟。 精简地方机构——势在必行! 但是得好好谋划一番。 要不然。 一下子让大量贵族子弟失去官职,指不定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庞大的地方行政机构。 使得有权有势的人全都成了“官”。 端着朝廷的“铁饭碗”,不求上进,啥事不做,还能旱涝保收。 这无疑给朝廷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不利于政权的稳定,也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同时,加剧两极分化,造成阶级对立。 宇文衍接见过的总管和刺史,可谓是良莠不齐,有人才也有草包。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门第,出身大族。 当真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其中。 最为显着的世家大族,当属于——“五姓七望”。 所谓“五姓七望”,就是五个姓氏的七门望族。 它们是: 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 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望族,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 这些望族都是在中原大地上传承几百上千年的大族。 彼此互为姻亲,关系盘根错节。 占据了官场和朝堂的众多官位。 甚至身居高位,能够左右一个政权的走势。 形成一个庞大的士族势力。 论其影响力,丝毫不逊于当下的关陇贵族。 像唐国公李渊他们这一脉,既是关陇贵族,亦出自陇西李氏。 这些望族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毒瘤。 对于中央皇权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历史上。 隋唐两朝都竭力想解决这个大麻烦。 比如,隋朝推行科举考试,打破名门望族的官场垄断。 武媚娘给唐高宗李治出的主意是禁止七族联姻。 在一段时期内,稍微抑制了七族的影响力。 但在武则天去世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直到唐末起义。 屡次科举不中的黄巢,恨透了这些把控科举晋升渠道的名门望族。 率领义军对五姓七望出身的官员贵族进行了疯狂地血洗。 杀得那叫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从此。 五姓七望一蹶不振,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小皇帝当然不能像黄巢一样,直接大开杀戒。 那样造成的影响太大。 有可能直接动摇国本,得慎之又慎。 …… 二月中旬。 北方边境各州总管回到京城。 小皇帝叫上韦孝宽,李穆,尉迟迥,颜之仪,乐运,王轨六人。 一同召见了他们。 并州总管梁士彦,夏州总管虞庆则,并州总管高颎,幽州总管阴寿,相州总管赵王宇文招。 “臣等参见陛下!” “众爱卿平身!” 宇文衍笑呵呵地让他们平身入座,宫女奉上香茶。 “此次抗击突厥,诸位居功至伟,朕甚欢喜……” “陛下,老臣倒是没出什么力,西部达头可汗恁是忍着没有开战!” 梁士彦当即把他和达头可汗之间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听到大周军队当着突厥人的面赶走牲畜时,在场的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都知道小皇帝送狼旗给达头可汗之事。 没想到正中他的心思。 这老小子,果真对突厥大汗之位有想法。 “居延海可以说既是防御突厥南下的桥头堡,也是大周军队出击漠北的大后方。” “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朕准备大力经营居延绿洲!” “修建居延城,赦免五年以下徒刑的犯人,迁居过去,与边防军士一起屯垦戍边……” “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宇文衍把经营居延海绿洲的想法说了出来。 “陛下,老臣赞同!” “居延海水草丰茂,可以种植粟、麦、高粱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