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辞去工作这点,柳叶也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其实他的父亲柳二柱早就和她谈过这事。 肖卫国的事业越做越大,作为他的爱人,躲在学校里当老师无法替肖卫国分担一点什么,有点说不过去。 柳叶也是个明事理的人,自己的那点和肖卫国的事业比起来,她知道哪头轻哪头重。 替爱人分担一点负担,她个人没有什么意见。 “行,暑假开学我就和学校领导打个招呼。以后你那边有什么事需要我,我尽量学着去做。” 得到柳叶肯定,肖卫国很是开心。 “媳妇,你真好。” 肖卫国上去就要动手亲热一下,却被柳叶一把推开。 她到现在走路还不利索,可不敢再让这牲口近身子。那传家宝不是她现在的功力能吃的消的。 已经到了秋季,窗外的树叶已经有了枯黄的迹象,时不时有一片擦着窗户上的玻璃飘落而下。 新婚燕尔的肖卫国,把公司的事情全部推掉,安心的陪着柳叶度起了蜜月。 以前总是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着柳叶,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借口,他怎么会放过机会。 肖建和虎子回到了肖屯,随着秋天的到来,他们地里的二亩多早玉米也到收割的时间。 一大早,他们两个拖着板车,拉着麻袋和竹筐下了地。 暑气差不多已经下去了,地里有了一阵阵的凉风。 大片的庄稼都快到了成熟的季节。豆子,玉米,棉花..... 一片片整整齐齐的铺满原野。到处都能看到农人们在地里劳作的身影。 生产责任制,包干到户的政策已经施行了多年。 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地,干劲那叫一个足。 没用两年的功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再不和以前那,每天为一日日三餐发愁了。 人们的日子一天天的建好,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再到穿的好住的好,一步步提高着自己的生活质量。 尽管现在大家都还有些穷,但人们的眼里是有希望的。 有了希望,生活也就有了盼头。 千百年来,一代代的农民都是这样,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生活没有盼头,一年到头都不到希望。 “虎子,咱们玉米棒子今年长的不错,产量应该不会低。” 肖建在前面拉着空板车,扭头冲跟在后面的虎子喊道。 高虎肩上扛着一把短把的板厥子,(北方常见的一种家具,一般用来砍玉米秸秆和高粱秸秆用的。)顺手从路边扯下一片高粱叶放在嘴里叼着。 “建哥,咱俩一年光种这几亩地,都够一年吃的了。” 其实他们两个生活中并不缺钱,也不缺吃的用的。 肖卫国他们兄妹几个哪次来,都会带不少的生活用品和钱。生怕他俩饿着。 他们两个坚持的还在地里忙活这点农活,只不过是一种,用收获证明他们价值的办法罢了。 他们两个都是从小吃惯了苦的孩子,他们可以活的不怎么风光,但不能没有自己的价值,这是他们做人的尊严。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嘻笑着聊着天,路上碰到不少的村民,一个村里的人,基本上不会有不认识的人,大家相互热情的打着招呼。 “小建,你俩下地啊。” “嗳,大娘,棒子熟了,赶着天好去收了去。” “叔,你家的棉花开的真好,今年要发财啊。” 肖建也时不时的停下脚步和地里正在忙活的熟人打着招呼。 “哈哈,我发啥财啊,要说发财,谁有你哥发财,小建你也是,跟着受这罪干啥。跟你哥吃香的喝辣的多好。” “嗨,我就喜欢在咱们庄稼地里待着,自在。” 肖建拉起自己的板车,边走边笑着回应。 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大家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每个人之间都非常的和善。 邻里之间不管谁家有点啥事,都会相互的伸把手。 甚至家各家种的青菜萝卜啥的,也会和邻居一起分享,今天我给你几个辣椒,明天你给我几个柿子啥的。这都是常有的事。 与被高楼大厦隔开的城里人相比,这里更多了几分人情味。也是许多老人,一辈子不想离开家乡的原因。 来到自己家的玉米地里,两个人扒下外套,一个穿着一个小背心,一头钻了进去。 由于肥料充足,又不缺少雨水,今年的玉米长势格外的好,一个个大玉米棒子,像小孩胳膊一样粗。 肖建在前面拿个袋子掰了玉米装进袋子里。高虎在后面挥动着板厥子,把没有了玉米的秸秆砍掉。 这些秸秆不仅可以烧火,家里有喂了大牲口的也可以铡碎了喂牲口。 这种体力活对两个壮小伙来说,也不算轻松。 掰了几袋子玉米后,两个人体力也来到了尽头。 “虎子,歇会吧。” 肖建一屁股坐在已经放倒的玉米杆上,招呼着浑汗如雨的虎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