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 崆峒山,云雾缭绕,山势险峻,山间古木参天,溪流潺潺,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近日,山中群妖的心情却如同这变幻莫测的天气,阴晴不定。 搬山大王曾在妖族中声名显赫的存在,竟惨死于曹鲲之手。 消息传开,群妖无不心情凄然,然而,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他们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守在山中。 翌日清晨,万窟山洞口,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了狐妖们忙碌的身影上。 一名身着铠甲的校尉,手持令牌,风尘仆仆地赶来。 早有准备的狐妖察觉到了他的到来,连忙上前迎接,并迅速禀报给了玉狐老祖。 玉狐老祖身着白色袍服,吩咐手下备好迎接之礼。 校尉杜康,身材魁梧,步履稳健,步入洞府,目光在四周扫视一圈后,终于定格在了玉狐老祖的身上。 他微微躬身行礼:“参见老祖,在下杜康奉令传讯,朝廷遣中散大夫冯谦,赍擎丹诏,御笔亲书,前来招安,敕赐金牌御酒,现在鹰嘴岭大营,静候老祖。” 玉狐老祖闻言,脸上顿时绽放出喜悦之色:“此乃我崆峒妖族再生之幸!” 随即,他命手下狐女托出一盘璀璨夺目的宝石,作为礼物赠予杜康。 杜康接过宝石,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随即恢复了平静,客气地谢过玉狐老祖,随后便告辞离去,返回鹰嘴岭大营向中散大夫冯谦禀报。 玉狐老祖送走杜康后,立刻召集了族中高层商议此事。 经过一番讨论,众人一致决定接受朝廷的招安,以换取妖族的生存空间。 于是,玉狐老祖便差遣族中智勇双全的白灵郎君率领一众妖族高手,前往鹰嘴岭大营商谈招安事宜。 第三日清晨,阳光普照,鹰嘴岭大营内,中散大夫冯谦已经整装待发。 他身着官服,头戴官帽,手持丹诏和金牌,身后跟着一队装备精良的士兵。 三辆香车已经备好,车上装载着御酒和丹诏等物,打着御赐销金黄旗的金鼓旗幡,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出了大营,迤逦前行。 经过艰苦跋涉,冯谦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万窟山。 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最终来到了玉狐老祖的洞府。 玉狐老祖率众恭迎,礼待有加。 冯谦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招安诏文。 诏文中,皇帝对妖族表示了宽容与理解,并承诺只要妖族愿意归顺朝廷,便既往不咎,赐予他们合法的地位与权利。 同时,朝廷还将派遣官员前来管理妖族事务,确保双方能够和平共处。 玉狐老祖等妖族高层听完诏文后,纷纷跪倒在地,叩拜谢恩。 冯谦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将丹诏和金牌交给了玉狐老祖,并赏赐了御酒以示庆贺。 冯谦语重心长地说道:“还望诸位能恪守本分,效忠朝廷,保境安民,只要你们能够遵守朝廷的法令和规矩,朝廷也绝不会亏待你们。” 玉狐老祖接过丹诏和金牌,激动得热泪盈眶,走上前一步,向冯谦称谢道:“感恩陛下仁慈,我崆峒妖族再见天日之光,铭心刻骨,不敢有忘,请大人放心,我们一定会遵守朝廷的法令和规矩,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次日清晨,玉狐老祖亲自安排车马,捧着一盘价值连城的珠宝赠与冯谦。 冯谦起初不肯接受,但玉狐老祖再三献纳,言辞恳切,他这才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随后,冯谦在妖族的护送下启程返回大营。 招安事成后,崆峒再无战事,三军班师回朝。 凉州百姓得知战事结束的消息后,纷纷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妖族不出崆峒山,他们又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了。 这种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日子实在不是人过的。 数日后,皇帝的撤兵圣旨和嘉奖诏书抵达了凉州。 曹鲲作为此次平妖之战的功臣之一,自然也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大喜之下,在武安城大摆宴席,既是庆祝,也是为赵王、长阳侯、夏阳侯等人送行。 妖族不闹了,他们这些人也该回家了。 次日,他率领凉州百姓恭送赵王姬材、长阳侯薛贵、夏阳侯许胜等朝廷大员离开 凉州战事消弭后,许多百姓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返乡。 他们携家带口,满怀激动的踏上了归途。 也有一部分百姓选择定居在武安、汉平等坚城之中,希望能够在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经此大乱后,凉州百业凋敝,百姓生活困苦。 曹鲲以刺史的身份张贴告示,号召世家大族、豪强富户捐款捐粮,帮助百姓重建家乡。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曹鲲在凉州的威望日益深重。 他不仅手握军政大权,更因秉公执法,保境安民,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谁敢不给他面子,那就自找苦吃。 世家大族、豪强富户因为狐妖之祸,背井离乡,贱卖家产,已经是损失惨重,可是现在还要强忍着不快,含泪捐款捐粮,为曹鲲歌功颂德。 面对曹鲲的盘剥和压榨,世家大族、豪强富户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 可是那又如何? 胳膊拧不过大腿。 现在的他们不过是曹鲲案板上的鱼,谁敢不服那就是一刀。 有了世家大族、豪强富户的钱粮,曹鲲截留八成充入凉州府库,拿出二成为归乡的百姓发放粮中牛羊。 这一善举,又让曹鲲赢得了一波爱民如子的美名。 眼瞅着曹鲲拿着他们的钱粮收买人心,世家大族的怨气又重了三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凉州逐渐恢复了一些生机。 百姓们修建房屋,开垦田地,商贾往来,输送物资,百业复苏。 然而,在这看似“安宁美好”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因为在狐妖之祸期间,不管是世家富户,还是平民百姓,为了保命贱卖了田产,以至于数百人无田可耕,无地可种。 有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沦为佃户奴仆,有人则是流离失所,成为流民,四处乞讨,甚至落草为寇。 其中最大的一支流民足有十几万人,其首领名叫杨赐,年纪轻轻却武艺超群,为人仗义,在流民中颇具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