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刚才受到了惊吓,王主任安排考古队休息了大半个时辰。 等到大家的情绪稳定了下来,这才又开始继续勘查。 不过,相比开始,考古队员们是愈发的小心了! “太壮观了,有生之年能够见到如此规模的地宫,不枉此生呀!” 看着眼前的一切,陈金阳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说是世界奇迹也不为过呀!”王主任也是感慨万分。考古队的同学们也都惊呆了。 他们一个个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看着这些精美的雕塑和艺术品。 个个赞不绝口,流着哈喇子,眼睛都不带眨一个的。 如果是在后世的网络时代,估计又要拍照发朋友圈了。 谭震则是直奔后边的偏殿,那里可是存放着大量的木箱。 他怀疑要找的《永乐大典》很可能就在这里。 推开偏殿的房门,触目所及是层层叠叠的木箱。 谭震拿下来一个木箱,用撬棍撬开了它。 木箱里面满满都是书籍,因为年代久远,上面都有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抹去灰尘,颜色发黄的封面便显露开来。 书封面用的是比较厚重的宣纸包裹,正中用行书写着“永乐大典”四个大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写着“大明永乐四年编撰”。 没错!它正是王教授他们苦苦寻觅的《永乐大典》正本! 谭震大喜过望,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你了。 总算是功德圆满,也不枉每天那么辛苦的来回了。 “王主任,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永乐大典》找到了!” 谭震兴冲冲的跑到大殿,找到正在研究考察大殿建筑结构的几位老教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们。 “真的找到了?” 陈金阳激动的直发抖,他用力的抓着谭震的手,把谭震都抓痛了。 “老陈,你…看你,把孩子的手都抓痛了,不要激动!听他慢慢说…”。 王主任拉开陈金阳的手,笑着说道。 说是不要激动,其实王靖也是心潮澎湃,恨不得马上一睹为快。 “几位老师,走吧,心动不如行动,跟我来…”。 谭震带着几位老教授往后殿走去,央视的那位记者也闻讯跟了上来。 毫无疑问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他作为新闻媒体的记者,有责任把它记录下来。 后面偏殿层层叠叠的都是木箱,嘉靖皇帝将它存放在这里,足以见他对《永乐大典》的重视。 几位老教授看到打开的木箱上面放着的《永乐大典》,都是欣喜若狂。 陈金阳更是老泪纵横,双手颤抖着摩挲着书本的封面,言语哽咽的说道:“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这个木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永乐大典》可是有一万多卷的,好几百个木箱。 找到了《永乐大典》,谭震算是功德圆满了。 他决定明天开始要好好的休息几天。 这段时间一直跟着考古队忙着寻找《永乐大典》,好长时间没有休息过了。 真的很怀念在四合院睡懒觉的日子! 考古系的学生们都很兴奋,对他们来说,考古就是他们的工作。 能够亲自参与到永陵地宫的发掘是他们此生最重要的资历,更是他们一辈子值得炫耀的事情。 他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记录着这里的每一件文物,还有对宫殿的测量、拍照,忙的是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只有谭震是最悠闲的! 他不是考古系的学生,他的任务只是协助考古队找到《永乐大典》。 现在任务完成,接下来的考古研究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他这里走走,那里看看。 随便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都会跟他热情的打着招呼。 通过几天的相处,谭震的勇敢,果断,机智给考古队的全体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也都喜欢上了这个年轻还有点稚嫩的阳光男孩! 谭震转悠到了后山。 你很难想象,在这阴暗的地下陵园,这里也是绿树成荫,鲜花绽放。 “救命呀…来人呐!” 突然,一阵呼救声传来! 谭震晃了晃脑袋,难道自己听错了? 他顺着声音向前走去,远远的就看见一个男同学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嘴里还在喊着:“救命…救命呀…”。 “出了什么事?”,谭震拦住了那位奔跑的学生。 那位学生一看到谭震,立马像看到救星一样,抓住谭震的手说道:“你在就好了,快去救救眼镜吧,他快要不行了”。 从那位学生断断续续的言语中,谭震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话说人有三急,这位学生因为肚子有点不舒服,想着找个地方方便一下。 可是这地宫里面情况复杂,一个人又有点害怕,就和那位戴眼镜的学生相约一起到后山方便。 他们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正要蹲下方便时。 转头却发现在前面的树林中,有一棵巨大的灵芝。 它大如斗笠,颜色金黄,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