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次坐一起吃饭差不多,江浸月面前摆着一盘红烧排骨,对面是一贯边做题边吃饭的岑遥。 【演讲的事不提?】初一发誓,这是它最后一次提醒。 /提它干嘛,吃饭要用心。/ 【得,你自己看着办吧!】初一不说话了,它倒是要看看,到最后时间怎么办! 岑遥写完一张试卷,饭也吃得差不多。 在此期间,江浸月都没说话,保持安静一直在努力地干饭。 等她放下筷子,岑遥一双明眸认真凝视她,突然开口道:“演讲,你想说什么主题?” 她的声音,不冷也不热,仿佛例行公事那般。 【……】 死也没想到这件事是岑遥先开口提出的初一只感觉现在心中有一万匹野马奔腾而过。 “看你。” 初赛演讲的主题是演讲者随意挑选,只要符合国家认同,符合法律认同,符合大众认同皆可。 江浸月起身,顺理成章拿过岑遥面前的餐盘,叠上自己的餐盘。 她们都吃得一丝不剩。 很好叠。 岑遥没再说话,看着江浸月去放餐盘,眼底是说不清的情绪。 …… 最后,岑遥选定的主题是:梦想 每个人都会谈及、每个人都曾有过,或许实现或许未曾。 演讲稿,是岑遥用午休的时间写出来的,两千字,分为两个部分。 当江浸月把这份演讲稿拿在手里的时候,心头不禁微微颤抖。 前一部分,用旁观者的视角不带感情地叙述了一个身处常人难以想象的穷困家庭的孩子追逐梦想的故事,其中遇到过严风呼啸,遇到过夏日烈火,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踩着一颗颗追梦之途上的钉子,一步一步向前。 叙述者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展现那个孩子大致经历,通篇没有过多的感叹词,却能够引人共鸣。 而后面一半,都是在写对梦想的认识,她说,梦想是人一生中最纯粹的东西,它生长出来,给予身处困境的人一股无穷的精神力量。 它让痛苦者坚强,让失落者重拾信心,让绝望者看到悬崖缝隙的光。 它让身处大山的孩子,打破地域的隔阂,去往更宽广的地方;它让不幸受难的人们,摆脱生理和心里的限制,寻找更璀璨的明光。 结尾处,是一首小小的诗。 “追梦四方心闯荡,青春血泪做舟扬。他日不语笑阑珊,霞云遥望满湘江。” 看似普通,读来却有一种从永久奋斗到潇洒肆意而心满意足之感。 一个普通人不懈追求梦想的一生。 文笔虽有稚嫩却不失深刻,也不失作为一个年轻人的那种响彻云霄的豪情壮志。 初一默默凑近,【你看看人家,多么清醒的奋斗者,再看看你自己,好安心摆烂吗?】 /安心,有他们我就放心了。/ 江浸月放下稿子淡淡回应,让初一实在是哑口无言。 岑遥念的是前面一部分,完全脱稿,声线清冷而不失情感,把那个孩子的经历娓娓道来,让人不自觉沉溺于她的声音中。 好似,有一种吸引人耳朵的魔法,顺应她的声音,漫入听者的意识。 随后,难以脱离。 但在岑遥说完的下一秒,一个清亮圆润不失气势的声音随之而起,抑扬顿挫而理性自然,很轻易能够引人深入思索。 不是枯燥的念出来,而是对话似的阐发,让人很容易就顺着她的思路走。 后一部分,是情感与理智的碰撞,江浸月对节奏的把握和自身情绪的控制到了极致,从小小的视频里看,那股不输真正的演讲家的气场顿现。 初一忍不住一叹,好家伙,本以为岑遥的临场能力已经是一绝,没想到它家宿主才是强者! 这演讲质量,甚至吊打某些号称“演讲名家”的人。 她们交接时,毫不突兀,两种不同的风格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没加美颜和滤镜,自然和真顿现,凭借她们的容貌也不需要。 拍摄地点是无人教室,后面黑板上的板画写的内容也是梦想。 达到了相互衬映的效果。 但也算是因为她们,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场景格外美好,也极能调动观看者和听者的情绪。 下午放学前,这段不过七分钟的演讲视频到了班主任的手里。 她先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一脸震惊,又找了同办公室的老师看,在一行人震惊的目光中不加任何改动直接打包交上主办方。 发过去后,她整颗心都是颤抖的,这样的演讲水平,进决赛肯定没问题…… 没想到,江浸月的水平极高,而一直没怎么参加这类比赛的岑遥也不差,她们两个一相遇,碰撞的火花可以照亮一个世界。 江浸月不知道这边发生的事,因为她现在已经离开学校大门。 因为走得比较晚,大部分很多学生已经离开,外面空荡荡的,只有几辆车和几个正着急等待他们家孩子的家长。 因为上次的事,江烟琇很久没联系她,校门口也没有熟悉的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