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铁路(1 / 1)

海运无非是一个点子,能不能做成还有诸多细节需要考量。
就算成功了,也不可能承担所有运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还记得我先前说到的蒸汽机吗?”
三人听到“蒸汽机”,俱是一愣。
郑和是真的一愣,于谦、杨荣这两位知道些内情的,却是心头陷入思索。
这也是林煜在故意抛出的小小试探,看看杨荣对之前的课程内容了解多少,是不是连“蒸汽机”都知道了。
如果知道“蒸汽机”,就说明大明帝国的高层,对“蒸汽机”或许有了些兴趣。
有兴趣好啊!
没兴趣,那林煜反而还得头疼。
杨荣的表情管理很出色,但越出色,问题暴露得也越直接,因为他没有一星半点的迷惑。
再看旁边的郑和,多耿直啊!
一脸茫然,完全没听懂“蒸汽机”是什么东西。
真气……鸡?
什么玩意儿?
不等郑和开口发问,于谦作为明面上的唯一知情人,说道:“林先生,这与蒸汽机有何关系?”
“很简单,铁马冰河,冰河都可以有,为什么不能有铁马呢?”
嗯……嗯?
铁马?
铁做的马?这有什么用?
不对,蒸汽机……铁马……
于谦脑子想破天了,也想不出来,这两样东西能有什么连锁反应。
别说他了,另一位知道蒸汽机的杨荣,同样也不清楚,蒸汽机跟铁马能扯上什么关系?
这其实很合理,人是想象不出来自己完全没见过的东西的。
林煜也不卖关子了,当下开口说道:“之前我讲课说过,蒸汽机可以用于铸币,从而解决大明目前铜钱面临的劣币驱逐良币之困局,而蒸汽机也不止这么一个用途,它还可以制造一种特殊的陆上交通工具。”
“铁马不过是一个比喻,它的正确说法,应该叫做火车,或者说蒸汽动力火车。”
“关于蒸汽火车,有这样一句谚语:铁路修到哪里,和平就通到哪里。”
可以说,蒸汽机对工业时代而言,最大的影响就是交通运输行业所引发的铁路革命与蒸汽轮船革命。
蒸汽轮船与铁路,看似很简单的两样东西,但对时代的战略意义,堪称无比重大。
有了铁路,陆权论与世界岛,才有真正实施的机会。
否则,世界岛上的陆权国家,将会永远受制于落后的陆地交通运输,而始终难以有所发展。
林煜的目的已经显而易见,大明想发展工业革命,就要发展铁路革命。
没有铁路,那对世界岛的征服也就无从谈起。
不仅如此,大明目前的这些疆土,也不可能真正消化。
没有铁路,华夏就永远只有明朝汉地的两京十三省,到后面清朝的汉地十八省。
所谓清朝对国土的控制力强大,那都是扯淡。
对于藏地高原、西域、漠北、辽东这些土地,即便螨清也是鞭长莫及,用了二百多年也难以真正消化。
直到后来打通铁路,才真正得以安宁。
铁路就是陆权国家的定海神针,有了铁路,才能谈陆权论。
铁路只能以工业革命发展,工业革命在北京为都城的情况之下,又没有足够条件去发展。
但北京定都已成定局,再盲目迁都回去,也只是加剧矛盾。
而且,林煜也没有任何办法,去彻底解决南北两京的政治经济矛盾,别说他了,后世的工业文明时代,也很难有办法妥善处理好。
另一时空,大明用过的办法,是皇帝、太子分驻南北两京,比如朱棣坐镇北京,朱高炽监国南京,还有朱高炽坐镇北京,朱瞻基巡狩南京……
到后面崇祯也想采取这个办法,但奈何脸皮太薄,再加上时局已经无力回天,只能作罢。
林煜不打算用这个办法,因为这套法子也有隐患,皇权可不是那么好分的。
皇帝、太子分开在南北两京,要么需要皇帝、太子之间的绝对信任,要么是皇帝、太子有一个能早死。
朱棣对朱高炽没有绝对信任,但有绝对武力,所以不怕太子会反。
朱高炽对朱瞻基有没有绝对信任,这说不好,因为朱高炽死得早,太子去了南京巡狩半年不到,皇帝就先驾崩了。
有隐患也来不及爆发。
那就退而求其次,把漕运先掐断,再利用蒸汽机与铁路,在南京开启工业革命。
有了工业重镇之基,再有名义上的定都,南京即便没有实权,也能成为大明在南方的定海神针了。
说白了,权力不够分,那就狂点科技树!
力大砖飞,简单粗暴!
有了铁路、海运去连通南北,经济上又有工业革命支撑,再加上定都南京。
南京成为大明经略南洋的都城重镇,名正言顺!
北京则作为庙堂政治中心,进而经略漠北、岭北、辽东诸地。
若是将来进取西域、西南,仅靠南北两京肯定还不够,还可再设一个西京、成都什么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新小说: 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 饥荒年,我投喂的居然是傲娇女帝! 铜盆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 娘胎开始逆袭,出世即无敌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抗战:从成为上海滩大亨开始 开局背抡语,怎么夫子破防了? 三国开局屠龙三兴大汉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