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人真要是固执起来,那是九头牛都拉不动,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劝服得了的。 所以注定赵老太太这三儿媳妇白跪一回。 赵老太太是下定决心要回家的。 任凭三个儿媳妇痛哭流涕地忏悔,也不同意留下来。 最后大儿媳妇一咬牙,含着眼泪对赵老太太说道: “娘,您要是非得回家不可,那我和老大带着孩子跟您一起回家。 让二弟三弟他们跟着队伍走。” 赵老太太过去一直跟仨儿媳妇斗法,一般斗法的结果,基本上算是势均力敌。 今天终于见三个儿媳妇向她服软了,她心里头畅快。 因此难得收起过去那副刁难人的嘴脸,肯和颜悦色地说话: “老大媳妇啊,还有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你们都听好了,娘想回家去,虽然有你们的原因,但是不大。 主要还是娘不想折腾了,死也想死在自己家里。 你们谁也不用留下来陪我,不需要! 你们谁要是敢不听我的话,非得留下来不可,那我可急眼了啊。 你们听话吧,只要你们好,我这一辈子也就算值个了。” 赵老头儿跟赵老太太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算是最了解她的人,一听这话,就知道赵老太太说的不是气话,而是心里确实就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也闷声闷气地对儿孙们说道: “有我陪着你娘就行了,不用你们陪。你们都忙你们自己的吧,别惦记我跟你娘。” 赵老太太小儿子扑过去就抱住她大腿,哭得鼻涕眼泪的: “娘哎,您就可怜可怜儿子们吧,跟我们一起走吧! 没有您和我爹在,我们这心里头没招儿没落的! 我们可怎么办呦!” 赵老太太摸着小儿子的头,眼泪也流下来了: “儿啊,娘也舍不得你呀!可娘到岁数了,不想再跟着你们奔波劳累了。 娘辛苦了一辈子,这次娘就偷个懒,让娘歇歇吧!” 话说到这份儿上,那赵老太太这就是打定主意不跟他们一起走了。 劝也劝了,求也求了,哭也哭了,爹娘非要回家,他们也拦不住。 最后也只能同意下来。 其实跟赵老太太有同样想法的人,还大有人在呢。 本来许多人跟着陈秀秀出来,心里就没谱儿,不知道出来以后,到底能不能讨一条生路。 结果好么,才刚一出来,就打了一场硬仗,死了这么老些人。 很多人就又后悔了。 商量着不如就回家吧。 大不了真有小鬼子打来,他们往山上跑呗。 至于说遇到天灾没粮食,这不刚把小鬼子的驻地打下来么,过去求求陈秀秀,看看能不能给他们多分点粮食,救救急。 反正陈秀秀她们继续往前走,没准还能多打下来几个小鬼子驻地,肯定不缺粮食的。 别说,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 陈秀秀自然也听人汇报过这些动态。 刘胜利在旁边就问她: “秀秀啊,你咋想的?” 陈秀秀苦笑一声: “师父,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 拦我是不会拦的,他们想走就走。 至于说想让咱们多给他们点粮食,倒也可以。 只不过能给的也不多。 毕竟,咱们下一次再能弄到粮食,还指不定是啥时候呢。 其实师父啊,我自己个也不确定,咱们是继续留在天宝镇好,还是走出来好。 前路漫漫,前途未卜啊,一切都是未知数。 兴许这些回去的人是对的,也兴许咱们走出去是对的。 谁也说不好哇。 所以,是走是留,我是不管的。 我只能说,继续留下来的人,我会尽我所能护着他们。 打算回家的人,我也会尽我所有给他们准备一些粮食。 再多的,我也做不到了。” 刘胜利点点头: “你是对的,所有的选择,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咱们只要无愧于心就行了。” 所以最后像赵老太太这些人,临走的时候,陈秀秀安排人,给了他们每人二十斤苞米面,五斤高粱米。 再多的,陈秀秀也拿不出来了。 就这些,掺着野菜,多少也能对付个十天半个月的。 当然,这些人拿了粮食,也不是马上就能走的。 必须得等派出去的探子,看好了回去的路上没有小鬼子才行呢。 其实这些准备回家去的人,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 不知道他们这次做出来的决定是对是错。 所以在暂时还不能往回走的空档,都在这儿小声跟那些不跟他们一起回家的亲朋好友互相道别呢。 这一别,很有可能此生一辈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可不得好好说说话么。 这一等,没把派出去的探子给等来。 倒是等来一帮子衣衫褴褛的人。 这一帮子人,那可有来头了。 他们是柳树镇附近的一个绺子,叫兴江好,也是胡子。 当初柳树镇一发生鼠疫,绺子里有个过去曾经当过大夫的胡子,就感觉到要不好。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