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就找个借口,说要跟大姐饭后聊聊天,就把大姐带过去书房歇息,顺便把书房的门关上,给我跟师公让出了一个安静私密的空间,方便谈话。 我没记错的话,师公的病症在后世一直没治好,而且没有孩子,那就说明一直他们很多年都没有找到根源,不知道是找不到名医还是放弃了医治。 鉴于需要详细了解病因,我跟师公要了一支笔和一张白纸,准备记录他的情况,名义上是向我的师傅请教,那做事就要做全套,必须把这些步骤做全了。 等书房的门一关,我就变得严肃起来,我这次过来李老师家里补习的目的一直很清晰,那就是医治师公,顺便跟他达成技术合作。 李老师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后世劳累过度的肩颈背的问题,也没有职业病缠身,所以师公才是我的目标。 下午,李老师还要给我补习功课,那留给我们私聊的时间不算多,于是我就直接开门见山。 孟师公是个豁达的人,不晓得李老师用的什么方法,总之李老师在厨房的时候,已经跟他达成共识,自然也是配合得很。 我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一下我们本次谈话的目标,希望他配合我的问话,然后,如果他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后面也能发问,双向沟通。 一个有才华的男人,如果没了事业和孩子加持,那得多憋屈,一旦有新的希望,不是模棱两可的那种,还是概率比较高的机会,他十万个愿意尝试。 这边谈话比较私密,自然声音比较小些,我把凳子移到师公的身边,靠得有点近,方便我看清楚他的脸色,眼睛还有舌头,而问话刚开始就跟中医的望闻问切类似,我问他答,情况我就用笔记录下来,不得不说,没专门练过的字就跟狗爬一样,不堪入目。 师公还误以为我不会写字,在用画画来代替写字,还好心地提议说,要不要他来写字,他可以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帮我记录我想记录的点。 我这脸上是一阵羞赧,回去就练字,不写得一手好字,真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乡亲们呐。 至于后面的菌类种植合作,就变成了他问我答,比如说我打算怎么合作?做多大规模?价格和利润有多少?他在里面充当什么脸色? 我根本不怕他发现我不一样之处,以后长时间共事,总归会发现异样,尤其是这种科研人才,观察细致,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自然,师公也是个通透明事的人,言语间主动透露,他会委婉地跟李老师转达,不暴露我这个聪慧的学生。 师公的阐述,用中医语言总结就是: 父母中年得子,早产多病,家境贫寒营养不良,农业工作躬身入局,透支身体,腰膝酸软,腰疼难耐,多年未有子。 用大白话翻译就是: 先天肾气不足,早产免疫力低下,吃得不好营养不良,工作过度透支身体,腰椎不好,肾虚气虚导致精子活力不够,类似后世的弱精症。 他的这种情况,我想起了中医医学书上的一个病例。 在中医学史上,有这么一本书,堪称瑰宝,它就是《医学衷中参西录》。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民国大医张锡纯毕生之经验做了总结。 其中,就有这么一个方子的故事,就跟师公的部分情况类似。 此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各种疼痛,比如臂痛、腰痛、腿痛。 就现代来讲,包括这个时代,腰腿痛的人太多了,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通常认为是风湿引起的,又或者是血瘀,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瘀血? 很多人想到气滞,没错,气滞血瘀。除了气滞,还有另一个原因,也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那就是气虚。 我们总以为气虚就是疲劳乏力,自然也就不会把它和疼痛联系起来。 张锡纯先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从这个角度入手,创立了一个方子,名曰健运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健运汤,治腿疼、臂疼因气虚者,亦治腰疼。” 健运汤:生黄芪24克、党参12克、没药*克、乳香*克、莪术*克、三棱*克、当归*克、麦冬*克、知母*克。【本方子来源于以上书籍】 党参,黄芪负责补气。 这两味药太常见了,从功效上来讲,比人参要稍微逊色,不用人参,是因为人参补气力度太大,容易引起头晕耳鸣,黄芪和党参力度刚刚好。 可以看到这里头用量最大的是黄芪,说明此方正是以补气为主,服用的前提就是气虚。 气虚,容易形成瘀血,瘀血阻滞引起疼痛。 气足,可以推动血液往前走,也能把瘀堵的血液通开。但又不是一味地补,因为瘀血已经形成,这个时候配上点活血的药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没药、乳香负责活血,三棱、莪术负责破血,破血比活血更有力量,在瘀血比较重的时候把担子挑起来。 这两组药对,在张锡纯的方子里出镜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