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夫人怎么也想不到,裴炎居然为了一个认识不到一年的女子,而用这样的态度和自己说话。
“炎儿,你当真要为了一个外人而惹我生气吗?”她忍不住质问道。
“不,我并不想惹你生气,只是你触碰到了我的底线,所以我才忍无可忍。”裴炎如是说。
“天下女子何其多,你为什么非她不可?”如意夫人再问。
裴炎点了点头,“没错,你说得很对,天下女人何其多,可我为什么要放着我喜欢的人不娶,而听从你的安排,娶一个让我没感觉的人?”
“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怎么能没有任何反应呢?当年皇祖母劝说父皇和你分开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这样自我安慰呢?”
如意夫人又开始说教了,“皇后和裴谨最近是越发嚣张了,傅家人在前朝也比昔日活跃……”
“所以,你特意叫我过来,是为了说服我,要我为了成全你的私心,而牺牲我的幸福,对吗?”裴炎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
如意夫人却还固执地解释道:“炎儿,我不是叫你牺牲你的幸福,我只是希望你能认真斟酌。正妻之位何其重要,你必须慎重待之。你可以把沈小荷纳为侧妃,往后你们二人同样可以朝夕相对呀,完全不影响你们的感情呀。”
裴炎却是冷冷一笑,“不影响我们的感情?母妃,那我问你,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希不希望自己当皇后?你是不是觉得只要能够和父皇在一起,你可以完全不在乎自己的身份?”
“我告诉你,当年父皇面对着压力,最终无奈地娶了皇后,只能委屈你为小,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和他不一样,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委屈了自己的心上人,我会把她捧在我的手心,放在我的心尖上。”
“我不会让她在别的女人面前委曲求全,更不会让我们的孩子在别人面前低头。我就是这么一个自私的人,我不会为了外界因素妥协。”
“还有,我最后一次提醒你,你若刺她一刀,我可以自己刺自己三刀。你要是执意伤害她,我会让你后悔的。”
就这样,如意夫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儿子渐行渐远。她想叫唤裴炎的名字,却知道裴炎现在软硬不吃,根本不会搭理她的请求。
“嬷嬷,怎么办?炎儿现在钻进了死胡同了,怎么也出不来?”如意夫人无助地问道。
一开始,裴谨娶傅汐月的时候,如意夫人还很高兴的,因为傅家在朝堂之中的地位不算特别强势。
后宫有“端庄淑德”四妃,虽然那端妃正是出自傅家,但皇上并不喜欢她,加上她儿子幼年早夭,因此她在后宫的地位算是十分没存在感。
当时,如意夫人知道裴谨的正妻是傅汐月后,特别庆幸,觉得傅家不能带给裴谨太多的支持。
她一直以为,只要她坚持,裴炎最终会架不住的软磨硬泡,把陆清姿给娶回来。谁知道,裴炎却根本不乐意和陆清姿在一起,反而态度坚决地只要沈小荷一人。
沈小荷虽然是陆家人,但却是身份低微的庶女,跟陆清姿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加上陆清姿的母亲是林家人,祖母是江家人,而沈小荷的母亲是无名小卒,亲祖母是元家人,根本没有可比性。
“夫人,老奴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当讲还是不当讲?”刘嬷嬷突然又开口了。
“说吧,你有什么建议?”如意夫人问道。她现在十分沮丧,因为裴炎特意叮嘱她,不能伤害沈小荷,所以她现在特别地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嬷嬷四下张望一番,见身边无人,这才低声在如意夫人耳边轻语几句。
“这……这合适吗?”虽然是这样问,但如意夫人脸上却挂着惊喜的笑容,明显很认可刘嬷嬷的提议。
刘嬷嬷得意地说:“夫人,既然从公子那儿碰了钉子,那我们就从沈小荷那里下手。公子刚刚不是警告你,不允许你伤害沈小荷吗?行,那我们不去威逼利诱她,直接去求她,不就成了?”
“只要沈小荷不肯嫁给公子做正妻,心甘情愿为妾,那么就算公子态度再坚决,也是没用的。”
如意夫人再问:“话虽如此,但沈小荷会答应吗?我看她似乎不是很好说话,恐怕不会答应我的请求。”
在她看来,普天之下应该没有哪个女人这么傻,会主动跟自己的心上人提出做小。沈小荷看着就是精明人,怎么能忍受炎儿娶其他女人为正妻呢?
刘嬷嬷接着说道:“夫人,事已至此,我们没有其他办法,不如死马当作活马医,试一试吧。她若是真心喜欢我们公子,必定会为公子的前途着想才对呀。”
“若是她不同意做小,那只能证明她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对公子不是真心的。公子的前途十分重要,她怎么也得做出让步才行。”
虽然听刘嬷嬷这样说,但如意夫人还是觉得有些不靠谱,“万一她坚决不答应呢,那我们该怎么办?毕竟炎儿那性子,你也是知道的。”
刘嬷嬷却轻松说道,“公子说了不准对沈小荷怎么样,但没说不准我们对沈小荷的家人怎么样呀。只要她不答应,那我们就去向她的父母家人施加压力,务必让她知难而退。”
“我们可以一开始来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看看能不能说服她。如果不行,后边再采用其他办法,我就不相信,她的嘴巴有那么硬。”
如意夫人仔细琢磨一下,想着这或许是个好主意,她就不相信,自己若是诚恳地乞求沈小荷,沈小荷会没有任何反应。
“行,嬷嬷,那你现在就命人去安排吧,夜长梦多,我觉得我们越早过去把这事解决越好。对了,记得准备一份厚礼,再怎么样也不能空着手去陆府跑一趟。”如意夫人叮嘱道。
刘嬷嬷立刻道:“放心吧,夫人,我一定会准备妥当,绝不会失了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