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桉定购的盖宅子材料第一批已经送达了,满满十辆牛车的青砖,莲花村村民也都很惊讶,毕竟张家宅子已经建好啦。 蓝桉让店小二将青砖平均分到朱李王三家,青砖数量多且重,村里的年轻汉子都前来搭把手,旭大哥也带着人去给谢大哥帮忙。 王大娘很高兴,盼了大半辈子,总算能够一套青砖瓦房,她也打算好啦,就做张家这个样式的,不过不用这么大,中间大厅隔断,左边他们老两口住,只用盖两觉就好啦,右边给林哥儿俩夫妻住,要盖三间,将来有了小孙孙也有单独房间住。 “大娘,这么高兴啊。” “能不高兴吗,安哥儿,大娘真的谢谢你。” “大娘,你帮我们也不少。” 蓝桉看王大娘这么高兴也心情不错,他现在身子有点重,肚子上的软肉越来越多了,腿也有些臃肿,不过人没有长胖多少,皮肤还是白皙透亮,不过在张筱墨的照料下气色比之前更好。 当然,丽婶子也是功不可没,每天费尽心思给蓝桉做好吃的,各种补汤不断,人都消瘦不少。 朱泥瓦匠家的房屋也是参照张家来的,不过他们盖得没张家那么大气,也是中间大厅隔断,左边三间房,右边三间房,也打算做了张家一样的茅房。 朱泥瓦匠跟谢大哥本来也是懂设计的, 他们在自家房屋上还是愿意花心思的,不过也都是严格按照朱泥瓦匠的喜好来,谢大哥也都无所谓,只要朱泥瓦匠开心就好。 蓝桉给李家盖的宅子也就按照村里青砖瓦房来的,李家原本是四间泥巴房,家里一共有十口人,根本住不下。 东边最大的主卧是李老太太住,李老公公前两年去世了。 东边第二大的次卧是大儿子李甲一家四口住,李甲也是愁,他家大汉子都满十岁了,还是跟着爹娘挤在狭小的房屋里,小汉子也有六岁了,一家四口睡在一张大床上,也不是很方便。 西边是二儿子李乙一家五口住,李乙有一汉子一哥儿一姐儿,大的八岁,小的也才三岁,一家人也是挤在小的房间里。 李家两兄弟关系很好,也都是老实本分人,可家里人多地少,努力辛苦一年也才勉强让家里人吃饱,更何况老娘身体还不好,吃药看病也要不少钱。 得知蓝桉要买他家宅基地两兄弟商量好是不愿意的,毕竟他们没有能力盖房子,得知蓝桉愿意帮他们盖青砖瓦房,他们也是犹豫的,不愿意占别人便宜。 可是看了看家里的孩子,考虑再三还是同意的,两兄弟打算以后有了钱再还蓝桉,还是给蓝桉写了十两的欠条,他们也不确定,这十两银子是他们最大能承受的债务了,多了也还不了。 蓝桉挺喜欢这两兄弟的品行,也就打算给他们盖个大点的青砖瓦房,一共七间,东西各一间主卧两间侧卧,中间是大厅。 厨房跟茅房也是按照村里来的,给他们盖的泥土房,以后他们再想怎么折腾就是他们的事儿,当然这些李家都不知道,他们觉得有四间青砖瓦房很知足了。 材料来了,也就可以开始动工了,旭大哥跟孔大哥负责盖宅子,蓝桉没有操心。 天气开始热了,火锅店要暂时关闭,蓝桉打算开现代食堂,每日准备是十几个菜,多分量,这样不会很累,也比较赚钱,主要天热,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厨房干活太辛苦了,哪怕有冰,店里也不会很凉快,客官呆着也热。 菜谱蓝桉也想清楚了,就卖一些家常菜,价格当然比他盒饭要贵,但也比酒楼便宜,主要他也打算根据天气来更新不同的菜品。 蓝桉跟张筱墨简单商议下觉得可行,也就写信给白鹭,让他看着安排。 云陵县其他村庄也是按照吴大哥的吩咐发展生产,张筱墨也是每个月都要去各个村查看进度,也都还不错,特别是水湾村的鸭子喂养得很好,蓝桉得知后,立马让白鹭去收购,之前卤肉也可以卤鸭货了。 除此,蓝桉还对青芙村的荷花种植比较感兴趣,听说他们家家户户都种了荷花,今年荷花盛开蓝桉是看不到了,但是他可以让张筱墨多采摘些嫩莲蓬回来吃,当然张家其他人也可以去青芙村游玩,毕竟一整个村都是荷花还是很罕见的,不用想,以后荷花盛开,青芙村会是世家学子争抢着去的赏荷胜地。 “小东家,米行的粮食储备不够了。” 满大哥带来这个消息的时候蓝桉还挺意外,毕竟之前米行销售一直很稳定。 “怎么回事,不是前两日还送稻谷去了。” 蓝桉这才得知,因为初夏米行的粮食价格便宜,还有活动,且粮食都是新鲜的,客源越来越多,甚至有别的县城的居民过来购买,本来四五月就是粮食紧缺的时期,只要再熬过这三四个月,就是秋收了。 蓝桉觉得这是个好消息,就要县城之间进行流动,这样才能带动各个县城的经济贸易,县城人多了起来,有人就会有消费,经济也能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