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转,又到了应天府大宋临时皇宫之中。 李纲颇为高兴地对着赵构汇报道: “陛下,刚刚得到的消息,金国这一次释放了好几名咱们大宋被俘虏的官员,都是铁骨铮铮的不屈好汉。” 赵构闻言,顿时就没了兴致。 铁骨铮铮? 那特么不全都是主战派么? 他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随口道: “还有什么别的消息?” 一旁的黄潜善赶忙开口道: “还有一封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亲笔手写的国书。” 赵构接过这份国书,看着看着,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 他抬头看了一眼李纲,欲言又止。 李纲有些疑惑地开口。 “陛下,怎么了?” 赵构脸上的表情恢复了正常,笑呵呵地说道: “没什么。这样吧李卿家,你替朕去接见一下那几位刚刚被释放回来的官员,让他们知道,朕和朝廷没有忘记他们的忠义。” 李纲不疑有他,便告辞离开。 等李纲离开之后,赵构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对着面前的黄潜善、汪伯彦开口。 “两位卿家,你们都来看看这份国书。” 黄潜善和汪伯彦有些疑惑,将国书传阅了一遍。 看完后,黄潜善双目放光,立刻开口道: “陛下,臣早就已经说了,若是留着李纲,宋金之间永无宁日啊。” 汪伯彦也道: “是啊陛下,李纲之前可是打退过金人的,金人对他恨之入骨。李纲在朝中为相一日,金人就记恨大宋一日。” “如此形势,又怎么能让宋金之间彻底和平呢?” 黄潜善和汪伯彦的话让赵构有些心烦意乱,但此刻赵构最关注的却并不是这件事情。 他有些不高兴地开口对着两人道: “朕让你们看的,是金人有可能三度南下的事情!” “你们说,这要怎么解决?” 黄潜善和汪伯彦一时无言。 这两位主和派大臣,最擅长的就是构陷同僚搞政治斗争。 赵构现在却问他们打仗的事情,这让两人怎么回答得上来? 好在黄潜善反应极快,立刻回过神来,给赵构出了一个主意。 “陛下,河北、中原的地形过于平坦,金人的大军朝发夕至,实在是难以防守。” “陛下不如移驾南迁,到淮南,不,直接去江南便是。” 汪伯彦闻言也是连连点头,推波助澜。 “江南距离金国中都可是有数千里之遥,金国是断然不可能奈何得了江南的。” 两人的意见非常简单。 打不过,难道还不能跑了? 赵构一听,立刻怦然心动。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但马上,他又开始犯难了。 “李纲卿家和宗泽卿家等人恐怕不会喜欢这个主意,不,他们肯定会反对这个主意的。” 黄潜善趁热打铁,开口道: “所以现在问题不就又回来了吗陛下,李纲是绝对不能继续留在大宋的相位上了。” 如今大宋的宰相们之中,李纲位列左相,排名第一。 黄潜善是右相,排名第二。 汪伯彦作为枢密正使,排名第三。 两人都位在李纲之下,对于这种情况极为不满。 赵构听完两人对李纲的攻讦,依旧迟疑。 “唉,其实朕也不喜欢李纲,但他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 黄潜善看出了赵构内心之中的动摇,正色道: “臣就直说了吧,陛下若是想要移驾南迁,有李纲在,此事断无能行之理。” “究竟何去何从,是要保住李纲等待金人怒而兴师,还是南迁保证陛下您的安全,尽在陛下一念之间!” 赵构纠结良久,终于下定决心。 “罢了罢了,朕倒也不是怕死,只是如今大宋天下尽系于朕之一身,朕实在是不敢出什么差错啊。” “等会就召集群臣议事吧。” 【正如黄潜善和汪伯彦所料,赵构南迁的提议遭到了李纲的激烈反对。】 【赵构见状,认为李纲是不将赵构的安危放在心上,从而彻底记恨上了李纲。】 【很快,赵构就下旨批准了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的奏章,撤销了刚刚成立不过两个月的河北西路招抚司和河东招抚司,将张所、傅亮两位正积极在黄河以北招兵买马的主战派大臣撤职流放。】 【此外,黄潜善、汪伯彦又发动诸多御史言官上奏折疯狂弹劾李纲。】 一份李纲亲笔所写的请辞奏折很快就放在了赵构的面前。 这倒不是说李纲想要撂挑子。 按照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宰相只要被御史言官弹劾,就会主动上奏折请辞。 皇帝若是支持宰相,自然驳回奏折,如此宰相也就有了底气去压制言官。 皇帝若是不支持宰相,那么就可以批准奏折让宰相辞职,也算是给宰相一个体面。 赵构看着这份奏折,沉吟片刻,提笔写下了批示。 “……论人臣之大戒,罪莫过于擅朝。置辅相于仰成,责尤严于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