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与智慧,他继续说道:“至于左仆射所虑,朕自有考量。 朕会命人将此次晋升之事,详细昭告全军,让每一位将士都明白,在大唐,战功与荣誉永远成正比。 同时,朕也会加强军中教育,让将士们明白,我大唐对于立下军功者,必有擢升或封赏!” 一番话毕,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与欢呼。 特别是武将们,纷纷受到鼓舞。 “启禀陛下,张士贵将军有要事求见!” 就在这时,门外的内侍禀报。 李二不假思索:“速传!” 他意识到,张士贵这个时候求见,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禀报。 张士贵身为“玄武门长上”(即禁卫军司令的职务。)不仅仅担任着维护宫城安全的责任,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 那就是替李二掌管情报、间谍事务。 很快,张士贵大步走了进来。 行过君臣之礼,张士贵未及喘息,便急切地开口禀报:“启禀陛下,臣刚刚接到斥候的紧急密报,情况万分紧急! 据报,一支规模庞大的大厥军队,已悄然越过泾州防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浩浩荡荡地向长安城逼近。 其行军速度之快,意图之明显,似乎意在长安,威胁我朝根本。” 李二闻言,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抹凝重。 在场的文臣武将也露出凝重的神色,也有文臣武将露出惊疑之色。 不等李二出声,长孙无忌便不悦道:“为何大厥军越过泾州防线之前,没有收到任何斥候禀报?” “此事确实是末将失职。”张士贵自责道。 “不是追究责任之时。”李二沉声道,“可为何泾州没有军情急报送达?” “关于泾州是否送出急报之事,臣并未得到任何情报。”张士贵小心翼翼道。 “恐怕泾州在送出军情急报之前,已被大厥军攻破。”一旁的杜如晦若有所思道。 李二又皱了皱眉头。 “如今看来,柴大将军送回的急报所述之事无误,吉利确实是采取了声东击西的计策。”杜如晦接着说道。 “陛下,此事紧急,需尽快做出决策。”尉迟恭也忍不住出声,“臣愿领命前去阻挡大厥军!” 李二皇帝的目光在殿内缓缓扫过,每位臣子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局势的忧虑与紧迫。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在纷扰中寻得一丝冷静的缝隙,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尉迟将军所言极是,时间紧迫,不容耽搁。” 李二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士贵听令,立即加派斥候,务必探明大厥军的确切动向及兵力部署,务必随时向朕汇报。 同时,加强对长安城内外的安全巡查,防止内外勾结,确保皇城安全无虞。” 张士贵躬身应诺:“臣领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他领命而去,步伐坚定,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他深知,这场战役不仅是对大唐军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个人能力与忠诚的检验。 与此同时,李二转向杜如晦:“如晦,你向来足智多谋,对于如何应对吉利此番攻势,可有良策?” 杜如晦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吉利既已施展声东击西之计,我们亦需灵活应变。 臣建议,一方面加强长安城的防御工事,确保万无一失。 另一方面,可派遣精锐部队,在敌军必经之路设伏,利用地形优势,给予其迎头痛击,打乱其进军节奏。 同时,联络周边诸州,形成联防之势,共同抵御外敌。” 李二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他明白,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唯有团结一致,方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杜如晦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交换了一个深沉的眼神,彼此深知,此战不仅关乎长安的安危,更是大唐国运的一次重大考验。 “好,就依如晦所言。” 李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朗声道。 “长孙无忌,你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各项命令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并执行。” “臣遵旨!” 长孙无忌连忙躬身拱手。 李二的目光转向尉迟恭:“尉迟恭,朕封你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即刻率领一万兵马出发,前往阻击大厥军。” 尉迟恭领命,拱手道:“遵旨!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誓死保卫大唐!” 言罢,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大殿,准备即刻调兵遣将。 “程咬金、秦琼听令!” 李二的目光移向程咬金和秦琼。 “朕命你二人即刻调集京畿附近所有可用之兵,务必在长安城前构筑起坚固防线。” “臣遵旨!” 程咬金和秦琼连忙领命。 随着李二的一声声令下,殿内忙碌起来,文臣武将各司其职,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 夜,已黑。 韦羽紧握着缰绳,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