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丫头身上的衣服早换上了,小胳膊小腿的也简单的洗了一下,就是满脑袋的泥巴还糊在脸上。 少禹没见过这种阵仗,以后玉丫头要挨打了,心急的跑上去。 “爹,是我的错,你别打妹妹。” 周应淮睨过去,“还杵在这干什么?去重新打盆温水来。” 少禹愣了一下,之后才反应过来,赶紧把锅里还剩下那点热水都打了出来。 玉丫头揪着周应淮的衣服,声音细弱可闻。 “爹,我自己可以。” “闭嘴。” 少禹把木盆放在周应淮脚边,可周应淮抱着玉丫头找了好几个角度,始终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傅卿笑骂他:“你这么抱着她不累吗?放下来吧,玉丫头自己会洗。” 周应淮只得把玉丫头放下来。 “之阳你过来,我有事儿要跟你说。” 认出少禹,乐安已经不闹了,这会儿正张开小手要哥哥抱抱。 少禹把她接过来,端着个小凳子坐在那里看玉丫头洗头。 傅卿拿了梳子,重新帮周应淮梳了头,想起刚才所见,她又笑起来。 “你说你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怎么偏被一个不到一岁的奶娃娃折腾成这样。这也就是没有外人,要是叫人看见了,你威名何在?” “在自己家人面前要什么威名。” 看着乖乖待在少禹怀里的乐安,周应淮眉心紧皱。 “这孩子在你们面前都是乖得不得了,怎么在我这里就张牙舞爪的。” 傅卿忍着笑,“有其父必有其女。” 周应淮眉峰轩起,“这话是这样说的吗?” 给他梳好头发后,傅卿才说起了正事儿。 “这么算下来家里的木炭还是不够,我们怕是要再烧一些木炭?可是后山的树木这几年怕是不能再动了,之阳,你知道哪里还有做木炭的好木材吗?” 周应淮想了想,“倒是有这么一两处,也不远。” 罢了,他喊着少禹:“你明天跟我一起去。” 村里那几个炭窑早就大雨冲毁了,要想烧炭还得重新造一个。 “对了,你刚才出去办的事儿怎么样了?” 周应淮侧眸看着她,唇角抿着笑。 “自然是成了。” 傅卿有些意外,“他们都没意见?” 周应淮从凳子上站起来。“他们能有什么意见。现在井水已经有了,他们出门几步就有水喝,谁还想费劲儿跑到上山去。再说了,你连粮食都愿意分给他们,到时候要是真的没了水,你会不让他们来家里接?” 她轻笑起来,“那还是他们占了我们便宜,想来还是我们亏了呢。” 可只要不再干旱,得利的就是他们家。 周应淮效率很快,跟少禹两个人砍了柴火,还直接在外头造了个炭窑,两日过后,他们已经背着新烧好的木炭回来了。 村里家家的火炭都比他们的多,倒也没人说什么。 连着做了两三回的木炭,天气瞬间就转冷下来,而周应淮也正在着手要把山泉水引到家里来。 村里好些人都去过镇上,说虽然有人卖他炭,但是价钱太高,且木炭品质太差,都是问的人多买的人少。 老刘头家的房子一时半会儿的还盖不起来,现在依旧住着陈婆子的房子。 今日大伙儿都来了这里,就是想说说卖炭的事情。 李云娘往双手哈了两口起气,又使劲儿的搓了搓。 “傅妹子,咱们木炭的价钱定多少为好?” 早做完小月子的傅卿终于有了出门的机会,她仔细想了想。 “以前镇上的木炭是六文钱一斤,就现在这个行情,就算是喊到二十文一斤也不为过。” 大伙儿一听,顿时都高兴起来,甚至都不觉得冷了。 二十文钱一斤,这么算起来,他们家里囤的那些木炭少说也能买个一二两银子了。 放在以前,这个价格可是村里人想都不敢想的。 可傅卿话锋一转,又提醒他们。 “可听说之前镇上乱喊价卖货的人都被里长罚了,所以这一口价也是顶天了,再往上喊价的出了事儿我们也不好帮。” 大伙儿都点了头,纷纷表示绝不会坐地起价。 “还有,大家一齐卖炭,赚多赚少靠的都是自己的本事,绝不能因为自己的木炭卖不出去就低价抛售。若是这样,来买炭的人只会把价钱越压越低,往后我们想再出售,可就不会再有这个价钱了。” 她才刚说完就立马有人接了话,“傅妹子你放心吧,这些我们都懂的。” “听说以前王大有偷了周少禹的野兔出去卖,故意压低了价钱,弄得周应淮的兔子都不好卖了。” 提及王大有,大伙儿的议论又往他身上去了。 “我前头去镇上看见王大有了,他又做起了卖豆腐的买卖,只是陪在她身边的是个娇小的女人,不是秀芳啊。” “他什么时候另娶了?怎么没听说过。” “咱们村进不来又出不去的,谁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这有什么不知道的,在村里断水之前就听了些风言风语了,说他背着秀芳跟一个寡妇不清不楚的。” …… 傅卿沉默着,并不想搭这个话茬。 周应淮就陪在她的身边,知道她面上冷漠,可心里到底还是在意的,便出声喊住了他们。 “那就明天直接去镇上,咱们分开些,一部分去集市,一部分去商铺挨个问问。若是有需求大的,大家可以记下斤两,给些定金,隔天再给他们送过去,又或者他们亲自来村里买也成。” 周应淮才刚说完,大伙儿立马安静下来。 春生爹不放心,“让人进村来,会不会惹来麻烦?” “不会。” 周应淮说的干脆又笃定,给所有人吃了颗定心丸。 “之前为了自保,大家不得已才说村里得了瘟疫。如今旱情已过,新上任的里长又是个能干的,烧杀抢掠的事情绝不会再发生。” “再者,以后两河村还要跟人交往联系,总不能让瘟疫两个字笼罩一辈子。我们解释的人家不见得能听得进去,叫人亲自来看一看才是最有说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