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这样? 魏阳确实又有疑惑了。 倒不是他真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翡翠,毕竟龙石种之所以能被誉为翡翠中的天花板,那肯定是有科学依据的,其在构成上肯定具备翡翠的特点。 可为什么它又没有明显的苍蝇翅结构呢? 这又是超出他认知的地方,让他不得不又一次问起了老爷子。 这对老爷子来说当然不是问题,但他却习惯性地反问起了魏阳:“你知道龙石种翡翠产自哪里吗?” 这魏阳当然是知道的。 作为业内人士,他既然知道龙石种的存在,那就不可能一点功课都不提前做,于是他回道:“听说是产自勐拱河勐拱河支流龙河两岸的溶洞里。” 没错,大名鼎鼎的龙石种翡翠之所以特别,其在产地上就跟其它场口所产翡翠有所区别,它竟然不是出自于盛产翡翠的雾露河沿岸,而是在翡翠主要产区勐拱地区的另一条名为勐拱河的支流里。 这条支流原本是无名的,但因为龙石种翡翠而被附带着命名为龙河。 只可惜,魏阳能从公开资料查到的也就这一点,其它一无所知。 其实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老爷子又说道:“既然你知道它产自于溶洞里,那就很好解释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爷子简单讲述起了原因。 原因自然是涉及到了真正的专业知识。 众所周知,地表上的绝大部分矿物质,包括岩石,都是在亿万年的地质变化过程中,由地底的熔岩溶液喷发出地表后再冷却而形成。 还有,大部分矿物都是以晶体的方式存在。 包括翡翠。 也包括前面提到过的玛瑙,只不过它是以隐晶质形式存在,也就是肉眼看不到晶体颗粒大小的那种。 还包括大家所熟悉的水晶。 关键知识点来了,熔融态物质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假如凝固速度过快,同质分子间靠范德华力来形成大个头晶体的可能性就越小。 比如说,同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溶液,假如冷却凝固速度过快,就会形成玛瑙,缓慢冷却凝固的话,则会形成水晶。 本质上,玛瑙和水晶的分子成分是一样的,但却因为冷却凝固时间快慢而变成两种物理属性上有极大差别的东西。 同理,翡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它的晶体颗粒之所以有粗细之分,也是因为冷却凝固时间的不同所造成的。 凝固快的晶体颗粒小,在视觉表现上以沙星的形式存在。 凝固慢的晶体颗粒粗,在视觉表现上则以大块的苍蝇翅形式存在。 “你的意思是说……龙石种翡翠其实也是以晶体的方式存在,只不过因为冷却凝固时间过快,所以晶体颗粒变得极其细小,肉眼很难看到的缘故?” 尽管老爷子讲述得极为专业,但有一定化学基础的魏阳还是听懂了他的意思。 但老爷子的解释并没完。 他接着说道:“对,溶洞一般存在于地下水极为丰富的地方……” 又一波专业知识到来。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溶洞之所以能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在喀斯特作用下被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溶洞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在这一漫长的过程里,又一个关键点是不能或缺的,那就是足够丰富的地下水。 而足够丰富的地下水,恰恰就是夹杂在大片石灰岩溶液中的小片硅酸铝钠能被快速冷却的原因。 这也正是龙石种翡翠的成因。 而龙石种翡翠之所以能面世,也跟溶洞的形成过程有关。 从化学原理上来说,溶洞所在地是由大片石灰岩所构成,而石灰岩里的不溶性碳酸钙,在饱含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的侵蚀下,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并被水流所带走,从而慢慢形成溶洞。 而在溶洞的形成过程里,原本藏匿于石灰岩中的翡翠是不溶于水和二氧化碳的,在它周边的石灰岩被溶蚀之后,它就留在了溶洞中,直到它被人发现带出溶洞。 这就是老爷子的完整解释。 确实非常专业。 但他在解释完之后,却又反问了一句:“你现在明白为啥真正的龙石种翡翠能做到种色相融,就算带色也不会有色根了不?” 跟往常一样,在每教完魏阳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之后,他都会举一反三地问魏阳一番。 这差点就把魏阳给难住了。 也好在他刚才有认真听。 众所周知,龙石种翡翠之所以被誉为最为顶级的翡翠,出了名的种色相融,无棉,无裂,无杂质,带色也无色根,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按照老爷子的解释,翡翠在熔融状态下,在高温作用下,带致色元素的分子也好,不带致色元素的分子也罢,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类似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 可是一开始冷却,分子在溶液中游走的过程里就会先存在一个同类相聚的过程,分子会通过同类分子间所形成的范德华力聚合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