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文父回来,沁榆问他他的老鼠宠子抓没抓到老鼠。 “哎,现在老鼠也精,几个笼子都空空的。” “爸,我有办法。” 文父以为沁榆是在和他说笑,笑嘻嘻道:“你有什么好办法?要真有效,我向街道推荐你,给你请功!” 虽说这话有开玩笑的成份,但“请功”二字还真不是玩笑。 很多人不了解,这个年代的卫生很差。 老鼠、蚊子、苍蝇多得不得了,曾经的京城就是一个庞大的垃圾堆。 某位着名作家的“龙须沟”就是其缩影。 真不夸张! 那垃圾都堆到皇宫墙根儿啦! 一条胡同,有一条长长高高的垃圾山,你敢信? 垃圾一多,老鼠蚊子什么的自然就多。 上面下定决心搞好卫生,便有了“除四害”运动,号召全民“除四害”。 50年代的四害是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60年代重新定义为:老鼠、臭虫、苍蝇以及蚊子。 麻雀不再属于四害。 直到九十年代都还在大力除害。 (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硬生生给弄成了指标,规定某某单位必须除多少害。然后就出现了“一根老鼠尾巴多少钱”这样的事。) 沁榆拿过她背回来的背包,文父并没有注意到“文文并没有这样的包”,只是看着沁榆从里面拿出一样又一样的小玩意儿。 只见沁榆手脚麻利把这些小东西组装好,然后放进背包里背上,示意文父和她出门。 “文呀,你拿的这些……小鼓钟有什么用啊?” 出了门文父忍不住问到。 沁榆好悬没被他的话呛着。 什么小鼓钟? 这是她整出来的简易版“超声波驱鼠器”。 好吧,它们的外表又像缩小版的钟,又像小孩子玩的鼓,所以文父才说它们是“小鼓钟”。 “爸,这是我弄出来的驱老鼠利器!” “我和你说,有了它们,就可以把老鼠给驱赶到要它们去的地方,再把它们消灭!” 她没搞“超声波杀鼠”。 那倒是方便,但是老鼠要是死在没人发现的角落,岂不是把老鼠给变成了“细菌培养皿”? 死老鼠会臭,会生蛆,生出更多的细菌。 还是把它们驱赶到划好的地方,再人力扑杀。 文父不信,以为女儿异想天开。 不过么,孩子有想法是好的,肯于实践也是好了,他要鼓励不要泼冷水。 “就这儿吧。你看好喽!” 沁榆选了处地方,计算过角度和方向后,把几个“超声波驱鼠器”摆好,打开。 她计算过,这方圆百来个平方的老鼠将会按照路线跑到她们划定的地方。 哦,忘了说,划定的地方摆着一个“吸鼠器”。 不然老鼠哪里会乖乖跑到指定的地方,肯定是乱蹿啦。 “你这是做什么呀?” 文父看着沁榆跑来跑去,实在不知道她在做什么。 “嘿嘿,瞧好了,要不了两分钟这附近的老鼠都会跑到我画白圈圈(用粉笔划的)的地方。” “哎呀爸,你赶紧拿着这个,一会儿打老鼠!” 说着话,文父手里多了把不知道沁榆什么时候拿来的铁锹。 一会儿来的老鼠可不少,用铁锹拍才快。 “你这……哎呀我的天哪!” 文父拿着铁锹觉得有点尴尬,可他话还没说完,就看到以那个白圈为圆点、四周不断朝圆点跑来老鼠。 “爸,还愣着干什么呀,快打呀!” 沁榆战术性后退,把“战场”交给文父。 文文是娇生惯养的女孩子,可做不来打老鼠的事。 “哦哦。” 文父拎着铁锹就上了。 沁榆怕他老胳膊老腿会有闪失,悄悄给他加了个“凌波微步+逍遥拳法+三十年功力”的BUFF。 某位老爷子:老子创造的顶级、高级武功用来打老鼠?! 很快有人加入打鼠大军。 附近的居民看到老鼠朝着一个方向跑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瞅见一位老同志挥着铁锹在战斗,他们也马上拿上工具加入。 人多力量大,很快跑过来的老鼠都被打死了。 啧,一地“鼠不瞑目”的鼠。 “这些老鼠怎么会跑来?” “是呀,这么多,吓死个人了!” “哎呀,我听说动物躁乱是有灾!这么多老鼠乱跑,难道是要地震?” 后一句吓到了众人,个个都露出害怕神色。 沁榆哭笑不得,正要解释文父却站在一个石墎子振臂一呼:“大家不要怕,也不要乱猜!这些老鼠是被我女儿赶来的!” 众人都吓了一跳,表示不信。 文父面色有些潮红(激动的),再次大声道:“是真的!我女儿发明了驱鼠器!能把老鼠赶在一起集中消灭!” 哎呀呀,文文真是为家、为国争光呀,他真高兴——都不觉得累了! 沁榆有种能用脚拇指抠出三室一厅的感觉。 那啥,不是说好这个年代的人都内敛么,文文她爹这么激动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