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这种时候,济尔哈朗说话了。 “饶余贝勒,其实这个问题,没你们想的那么难。 这支两万人的明军,主要就是他们的三千多骑兵难以解决。 只要吃掉他们的三千多骑兵,剩下的那些,都是清一色的新兵。 先前的时候我就搜集过这方面的情报。 上次作战,我之所以败的原因,也是因为没办法,被常经文逼迫到了极限,只能选择冲锋。 但现在不需要,如今该着急的是他们。 我军的优势在于骑兵机动性。 目前我军依旧有八九千的骑兵可战,常经文麾下的步卒,其实无须多虑。” 济尔哈朗说到这里时,看向达哈木问道:“达哈木,明军的具体情况是你在侦查。 明军的这支两万人军队,主要是由什么兵种配合组成的?你探查到了吗?” 达哈木闻言顿时站起身行礼道:“主子,郑亲王,奴才已经探查明白了。 这支明军主要是以火铳兵为主。根据探马得到的情况来看,他们也就是中军内,才有一些刀盾兵。 外面的,全都是清一色的火铳兵,并未看到长枪兵以及弩手。” 达哈木的话音落下,旁边的额加图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他问道:“你确定主要是火铳兵? 长枪兵和弓弩手这些都没有?” 达哈木很肯定的说道:“非常确定,关于这一点,我让探马仔细探查了好几次,主要就是火铳兵。 也就是中军部分,应该是有一些刀盾兵,其他的,都没什么兵种了。” 济尔哈朗听到这里,不禁扭头看向阿巴泰说道:“饶余贝勒,看来我们不用这么重视了。 明军的火铳,你我都知道,火铳兵,不堪一击!” 在火器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济尔哈朗说不堪一击?这正常吗? 要是在明末,那可太正常了。 在大明朝,火铳一直都无法彻底取代冷兵器的弓箭这些。 并不是说火绳枪不行,也不是说大明朝只有火绳枪。 要说燧发枪,谁能相信,在崇祯的时候,大明已经有燧发枪了。 但为何不大规模装备? 要钱啊!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质量。 大明朝不是不能生产好的火铳。 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贪腐太特么严重了。 本来生产一支火铳的正常造价,假设是二十两银子。 把钱拨付给工部,还是说让皇家的兵杖监生产,都可以。 但拨付二十两银子下去,首先就是上面的官员要捞一点。 层层克扣之后,到了下面,可能制造一支火铳的银子就剩下五六两银子了。 你以为这些银子就能全拿来制造火铳了? 想多了,这又不得不说到大明朝户籍制度的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轮班匠制度。 啥意思呢? 天下匠户都要进京服役,免费给朝廷干活儿,还不给钱的那种。 每三年到京城服役三个月,基本上相当于一年一个月。 朝廷不给钱,也不给吃的,你还得自己带钱来生活三个月。 这可不是倒霉了嘛! 但匠户也要生活,本来古代嘛,跑京城来,特别是距离远的。 像陕西、湖广等地区的,这么远跑来京城,我还得自己出路费,到了后,还得自费给你干三个月。 我还活不活了? 那怎么办? 当然是通过武器制造,或者是其他制造上面捞钱了。 像这制造的火铳,到他们手里,一支火铳就剩下六两银子,那他们还得扣点下来,当自己的伙食费啥的。 得,这一支火铳的钱更少了,但还得制造出来,那咋办? 那就整点劣质的火铳交差就算了呗! 至于说后果是什么,他们才不考虑这些,他们要是考虑后果,那他们就得饿死。 虽然后来大明朝,搞了个输银代役的规定。 但每一个州府都是有名额限制的,不然朝廷就没工匠干活儿了。 而这个名额,地方官府又可以吃钱。 所以最后的劣质火铳到了战场上,打不了两枪就给你炸膛。 钱不够,劣质生铁锻造的枪管,哪里扛得住开火。 而到了明末,这种情况更甚。 你问朝廷要火铳,要盔甲,朝廷的武库内还真有。 像什么火铳,火炮,武器盔甲,一大堆。 但没人愿意要,像盔甲这玩意儿,你拿手都能给掰断,这样的盔甲,有啥用? 火铳,运气好,打几枪才炸膛。 运气不好,第一枪就炸膛。 这也就造成明军的火铳,出了名的烂玩意儿。 哪怕是边军自己花钱找工匠打,但在工匠这个行业,克扣钱,已经司空见惯。 那也得扣点,不过这次是私人出钱,而且本身出的也多,工匠克扣的有限。 在使用质量上,倒是没啥大问题,但还是因为有克扣的缘故,射程不远。 有些火铳制造的不太好,射程可能还没弓箭强。 因此到了现在,建奴对于明军火铳的印象,那就是出了名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