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洛到了文华殿,立即召见了周延儒,向他通报了徐光启的调查结果。 丢了那么多银子,周延儒满腹委屈地说道: "臣向漕运总督杨一鹏交接银两时就反复叮嘱,一定要安全运到北京,没想到杨一鹏连这点事也办不好,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臣对漕运一窍不通,但也能想到,沿途肯定要派重兵保护,至少在漕运船前后三五里之内,不允许出现来历不明的船只。" "杨一鹏倒好,事先什么事都不管不问,事后一问三不知,若不是漕政荒疏不堪,怎会发生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臣建议朝廷召杨一鹏来京,看他作何解释!" 周延儒管着都察院,都察百官本就是他的职责,出了这样大事,杨一鹏、武之望难辞其咎,于情于理于法都要削官夺职,械拿到京讯问。 常洛沉思片刻后,随即下旨,免去杨一鹏漕运总督之职、免去武之望山东巡抚之职,令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联合调查京杭漕运的隐藏的种种弊端。 漕运就是水运,明朝将沿海沿江的山东、河南、南直、江西、湖广征收的米粮,由水路运往京师,此五省粮食征收、运输所构成的一系列政务,即称为漕政。 漕运总督始设于景泰年间,官名全衔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品级为正二品,与陕西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同级。 杨一鹏的前任是与东林党过从甚密的李三才。 漕运总督位高权重,杨一鹏被解职的消息刚刚传出,就有无数的人奔走钻营。 有人找到了孙承宗,有人找到了袁可立,还有人找到了王安,都想谋到这个肥缺。 泰昌元年五月初一,常洛发布谕旨,任命杨嗣昌为漕运总督,整顿漕政。 杨嗣昌万历十六年出生于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三代单传,父亲杨鹤,现任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万历三十四年,十八岁的杨嗣昌考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在殿试中以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获赐同进士出身,从此步入仕途。 历任杭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福建司主事、户部江西司员外郎。 泰昌元年二月,常洛破格擢拔杨嗣昌为户部侍郎,协助毕自严清查北直军屯田。 仅仅过了三个月之后,年仅三十三岁的杨嗣昌又被任命为漕运总督,直接由从三品,升到正二品。 不到半年时间,杨嗣昌走完了别人半辈子也走不完的路。 这个任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杨鹤还是从塘报中得知儿子被任命为漕运总督的。 父子二人一西一东两个总督,这令他惶恐莫名,一面给皇帝上表,坚称: "漕政事关国家命脉,嗣昌学问稀松,资历浅薄,难当此重任,叩请另择良臣。" 一面给儿子写信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以你之才学,做个侍郎已经顶天了,不许受任漕运总督之职。" 杨嗣昌对这份从天而降的荣华富贵也充满了畏惧,三次上书请辞。 前两次常洛都置之不理,第三次则批复道:"父命难违,就敢违抗君命乎?渎奏再三,是何道理?着该督五日内到任,若再推诿,严惩不贷!" 杨嗣昌看了皇帝的严辞批复,吓得面无人色,麻溜地收拾好行装,带着十几个随从,当夜就往淮安上任去了。 常洛第二天本想着召见杨嗣昌的,得知杨嗣昌连夜跑了,笑道:"好个杨嗣昌,怎么这么没胆量?你一没贪赃,二没枉法,我能拿你怎么样?" 山东巡抚一职,则给了丁启睿。 丁启睿是孙传庭的同年好友,眼见着孙传庭平步青云,心里充满了艳羡,谁曾想到好运在一夜之间就降临了,喜得他心花怒放。 临赴任前的一个晚上,丁启睿设了一个局,请孙传庭、郑崇俭、瞿式耜喝酒,四个人开怀畅饮了大半夜。 孙传庭说道:"山东临河靠海,历来就出大盗,丁兄到了那里千万要小心。" 丁启睿笑道:"怕什么?到时候,只要我报出你们三个阎王爷的大名,别说人了,连鬼都给吓死了,谁还敢在山东闹?" 四个人都大笑不止。 眼看着杨嗣昌、丁启睿青云直上,最失落的莫过于周延儒,天天在没人处痛骂杨一鹏和武之望之废物点心,坏了他的入阁美梦。 在三法司会审时,周延儒严辞训斥杨一鹏:"本院将银子交割给你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你又是怎么说的?误国误民如此,你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杨一鹏任凭周延儒怎样折辱,除了唉声叹气之外还是唉声叹气,一句话也不敢顶撞。 周延儒一心想搞死杨一鹏,重重地一拍惊堂木:"杨一鹏,本院怀疑你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情节,从实招来,你现在己经不是官身了,本院可以对你用刑了!" 杨一鹏才梗着脖子辩解道:"周都院,我吃朝廷俸禄吃了几十年,再混账也干不出那等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