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何雨水和刘燕一起开始了她在外交部的工作。 当她下班回家时,何雨柱与文丽兴奋地聆听关于领导对她的友善态度以及外交部工作环境的热爱。 看到妹妹这样说,尽管何雨柱心中仍有不小的忧虑,他也只能毫无条件地支持妹妹的决定。 随着何雨水的工作逐步稳固,何家的日子过得越发惬意,他们的家庭逐渐成为许多人艳羡的对象。 明眼人都能看出,何氏兄妹皆为才俊,何家的未来必然更加辉煌。 如今他们的地位和生活水准已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但是,对于知情人来说,他们不仅羡慕嫉妒,更深深佩服何家!这些人们都知道,何家曾只是寻常百姓家,母亲早早离去,父亲离他们而去另组家庭,他们缺少可靠的依靠,全靠着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 兄妹二人,一人在大型机械厂崭露头角,一人凭借清华大学学位进入外交界,双双成为国家公务员,这些都是何雨柱一手造就的。 在他们看来,只要何雨柱继续拓宽人脉、低调稳健发展,何家必将会从普通百姓转变为精英之家,子子孙孙都极有可能走上仕途。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何雨柱积累的人脉资源极其丰厚,要非何雨柱不图名利,他的职位早就超越副科级。 何雨柱的选择间接推动了何雨水的发展前景,以何雨水的教育背景和人脉,她的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因为那些原本属于何雨柱的人脉资源,在他不需要的情况下,会自然转到他仅存的至亲何雨水身上。 这样一来,只要何家兄妹还在,他们的后代也将得益于这段关系,进入体制或大企业,进而攀登权力阶梯…… 随着京城风云变幻,人们对何家兄妹的关注渐行渐远,大家的目光焦点集中在更高的层次变动之上。 随着上层人物不断出现问题,哪怕普通人也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何雨柱愈发小心翼翼,只在必须的时候接一些无法推辞的私活,日常生活中就只是机械厂和家这两个点之间奔波。 不再出席高级领导的场所,经过他的提醒和高层领导的反思,意识到无法改变现状后,决定主动离职并南下工作,妻子也随同。 这样的举措让想要对付高层的人不再纠缠不清,这对南下夫妇的日子过得相对平静,不必像电视剧中的那样在被迫离开后艰辛度日。 看到这一幕,何雨柱内心自然欣慰。 当他注视着各类学府纷纷躁动起来时,他庆幸地想着,还好早早帮助妹妹完成了学业,同时庆幸自己的孩子还小,仍能在小学安心学习,不受这场风暴波及。 但他并未忘记叮咛妹妹以及正接受学业的何瑾瑜等同学,让他们专注学业和工作,不用理会别人的举动。 面对这种情况,何雨水也能察觉到异样,经过一段时间在外交部的磨砺,她的政治意识变得更加敏锐,非常赞同哥哥何雨柱的观点,并向何雨柱保证绝不会胡来。 另一方面,因为何瑾瑜两兄妹年纪尚小,才十岁的他们虽然不太清楚为何父亲会这么说,但是懂事的他们乖乖点头应允,承诺在学校会努力学习,不参与无谓的顽皮打闹。 同时,为了保险起见,何雨柱还要求已有一年没接送何瑾瑜姐弟两人的妻子文丽重拾接送的工作,避免他们受到潜在风险。 在这年内,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事件波及到家庭,何雨柱利用各种理由,光明正大地将家中的珍贵古董家具以及珍藏的字画、瓷器等古董转手卖出,实际上是悄悄藏进了收纳空间,就连地下仓库也未能幸免。 总结而言,何雨柱做好了许多预备措施,确保这场 ** 尽可能避免波及家门。 可是令何雨柱出乎意料的是,在他在平稳生活中,重型机械厂开始动荡不安,甚至影响到了他自身…… 何雨柱从未想象过,机械厂的变故会犹如天翻地覆般突如其来! 首先是工厂 ** 委员会迅速建立,新任主任竟是从别处调来的。 随后,不久前才从厂长升任书记不久的吴书记与新任黄厂长皆在毫无预警中调职离厂,包括一众中高级主管近十人皆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领导离职后的空缺职务瞬间得到了填补,新加入的员工均是从外部调动,而他们很快融入团队并掌控事务,仅仅一周时间便使工厂在高层大范围更换的阵痛期里逐渐稳定下来。 实际上这种剧烈的变化程度远远超过何雨柱原先的预估。 虽然他原本估计工厂难免经历波折,暗示上级提早把赵书记调动以便他专心工作,但看着唐主任对自己疏远的态度以及只有两个副主任熟悉,其余全是他没见过的面孔,何雨柱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果然,半个月后,在新任主任完全掌握厂权之后,约他面谈时赞扬了他的贡献。 接着提出,以他的才华应承担更多职责,建议他去后勤部门出任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