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帝的恩旨 朝堂尚在《地方经济条律》的争论中,天武帝却在这一日再度抛下重磅旨意: “东宫辅臣苏子恒,尽忠职守,辅佐太子有功,其家族亦为国尽心。今封其父苏致远为建忠伯,世袭罔替,以彰我朝恩德。” 这一圣旨立即引起朝堂内外的震动。苏子恒虽身为东宫心腹,近年声望日隆,但其家族出身并非功勋世家,如今突然获封伯爵,实属破格,难免引发各方猜测。 翌日朝会,承德王宗邺晟率先提出异议:“陛下,苏子恒辅佐太子尽职,本应嘉奖,但其父苏济未曾立下显赫功绩,封为伯爵恐难服众。” 定远侯李彦忠附和道:“陛下,此例一开,恐怕会让朝臣与功勋之心不稳。臣请陛下三思。” 户部尚书刘行道也说道:“陛下,封爵事关重大,功勋世家皆以战功立爵,若无明确功绩,恐令世家不满。” 天武帝目光一扫,语气冷然:“苏子恒尽忠辅国,其父教子有方,何谓无功?朕封建忠伯,旨意已定,诸卿再议,莫非质疑朕的决断?” 宗邺晟与李彦忠见状,只能俯身请罪:“臣等不敢。” 东宫内,苏子恒得知父亲被封为建忠伯后,面露复杂之色。他对宗邺文说道:“殿下,臣未曾料到陛下会突然封爵家父,此举虽为臣一家的荣耀,但也将臣推至风口浪尖。” 宗邺文笑道:“子恒,你此言便错了。父皇此举,意在明确表态,让朝野明白,他全力支持东宫。你不必多虑,此乃对你的肯定,更是对东宫的强心针。” 苏子恒拱手道:“臣明白了。但臣忧心,宗室与功勋必然对此不满,甚至可能以此为由挑起争端。” 宗邺文目光一冷:“不满便让他们试试。本宫正需一场机会,彻底震慑那些蠢蠢欲动之人。” 苏家虽是小士族,但因苏子恒的缘故,早已成为东宫势力的重要部分。苏致远得知封爵之事后,连连摇头,感慨道:“恒儿,你虽为东宫效力,但此封号来得太过突然,怕是对你日后不利。” 苏子恒答道:“父亲,封爵乃陛下恩典,子恒虽心有忧虑,却也不能拒绝。接下来,家中之事需更加谨慎,避免成为朝堂斗争的把柄。” 苏致远郑重说道:“为父明白,此后家中事宜,全凭你调度。” 宗邺晟在府内召集心腹密谋:“苏子恒不过区区辅臣,其父竟得封伯,这分明是陛下与东宫联手压制宗室的信号。若我们不反击,宗室将彻底被边缘化。” 一名幕僚说道:“殿下可利用功勋世家的不满,联合他们共同弹劾苏子恒与其家族,指责其以权谋私、破坏朝廷规制。” 另一名心腹则提议:“与其直接弹劾,不如借地方士绅之口,对苏家在江南的影响进行抨击。江南士绅对东宫改革本就不满,若能挑起民意,朝廷便不得不审视此封爵是否合适。” 宗邺晟拍案:“此计可行。即刻派人联络江南的士绅,制造舆论,为朝堂弹劾做准备。” 宗清婉在江南巡察使府中收到士绅异动的密报,她冷笑道:“宗室果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这些士绅不过是他们的傀儡。” 她立即部署反制措施: 控制舆论:命东厂密探与舶司合作,追查传播不实言论的源头,凡发现宗室与士绅勾结者,立即拘押审讯。 安抚商贾:联合支持改革的新兴商贾,对地方经济进行补助,同时削弱士绅对百姓的影响力。 直击幕后:通过巡察使的权力,直接向天武帝呈报宗室与士绅暗中勾结的证据,申请进一步清查。 几日后,宗邺晟果然联合部分功勋贵族,在朝堂上提出弹劾苏子恒的奏疏,指责其家族利用改革谋私,封爵一事不合规制。 宗邺文不动声色,缓缓说道:“若按宗室之言,教子辅国便是谋私,那辅政亲王宗邺晟为何在江淮水道安插私兵?此事若无确切依据,便请宗室与功勋自证清白。”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宗邺晟面色一沉,却一时无法回应。 天武帝冷声道:“苏子恒尽忠,苏济封伯,皆为朕之决意。宗室与功勋若再行挑衅,便休怪朕动用廷杖。此事,到此为止!” 宗室与功勋闻言,不得不退却,满心怨愤。 封爵风波过后,苏子恒的声望进一步提升,其家族在江南的地位也更加稳固。 苏子恒对宗邺文说道:“殿下,此事虽平,但宗室与功勋的野心未除,臣担心他们会另寻机会反扑。” 宗邺文点头:“不错。但此事也让他们明白,父皇对东宫的支持非同小可。他们若再妄动,本宫必将其一举击溃。” 夜晚,苏子恒在灯下整理手中密报,思绪万千。他低声自语:“封爵虽为荣耀,却也令我步履维艰。然身为东宫之臣,便须担此重任。” 而在另一处,宗清婉正将宗室与士绅的勾结证据汇总,准备上奏:“大局已定,但宗室之乱未平。只有彻底铲除,方能稳固江山。” 烛火摇曳,夜色深沉。权谋的棋盘上,天武帝的每一步都在暗中巩固东宫,而宗室与功勋的反扑,却愈发显得苍白无力。这场棋局,正在一步步走向最终的决胜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