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尘神色一凛,双手抱拳,郑重地道:“请公公回禀陛下,臣定当不负圣望,竭尽全力整军备战,以迎陛下亲征。” 宣旨太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而后翻身上马,一挥马鞭,带着队伍渐行渐远。 扬起的尘土中,只留下刘逸尘和秦文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面色凝重。 秦文率先开口道:“王爷,陛下亲征,此事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刘逸尘长叹一声,忧心忡忡地说:“是啊,这一战关乎大松帝国的荣辱兴衰,我们丝毫马虎不得,需得做好万全准备,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回到城中,刘逸尘片刻不敢耽搁,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大堂之内,气氛肃穆。 “诸位,陛下即将亲征,这是我等之荣耀,更是重大之责任。 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让兵卒的战力更上一层楼,方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刘逸尘目光如炬,扫过众人,神色严肃而坚定。 将领们纷纷点头,神情严肃,各抒己见。 “末将以为,当加强训练强度,让士兵们熟练掌握各种战术,灵活应对战场之变。”一位将领抱拳说道,声音洪亮。 “还需补充军备,确保兵器精良,粮草充足,如此方能保障大军无后顾之忧。”另一位将领接着说道,眉头紧锁,思考着种种细节。 秦文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不如从民间招募一些有特殊技能之人,如擅长制作器械的工匠,或许能在战场上发挥奇效,助我军一臂之力。” 刘逸尘略作思考,点头道:“此计甚妙,当速速去办。” 随后采纳了众人的建议,镇蛮关顿时忙碌起来,训练场上士兵们的喊杀声震耳欲聋,铁匠铺中打造兵器的敲击声此起彼伏。 而在帝都,皇帝也在积极筹备亲征事宜,调兵遣将,筹集粮草。 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进言献策,六部官员们忙得脚不沾地。 整个大松帝国都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紧张地准备着,犹如一张拉满的弓弦,只待那决定性的一刻。 秦文毕竟不可能一直在军中,虽说如今获封了爵位,但很多人心里都清楚,这不过就是个名誉头衔罢了。 因此几日后,秦文便决定带着义勇军告别刘逸尘。 这一日,刘逸尘亲自为秦文送行。 他望着秦文,语重心长地说道:“秦文贤侄,此去路途遥远,风波难测,一路务必多加保重。若日后有用得着老夫的地方,尽管开口,老夫定当全力相助。” 秦文满怀敬意地抱拳回礼:“刘老将军,您在这镇蛮关抵御外敌,责任重大,也要多加小心。愿您在战场上旗开得胜,驱逐蛮夷,保我边境安宁。” 说罢,秦文利落翻身上马,英姿飒爽。 他回首望了一眼刘逸尘,而后大手一挥,率领义勇军踏上归程。 一路上,秦文思绪万千,回想着这段时间在军中的种种经历,那些激烈的战斗、生死与共的战友、残酷的战场……心中感慨颇多,不禁长叹一口气。 烟波城,城门口处,一袭红衣的刘悦瑶已然等候多时。 她身姿婀娜,俏脸含情,那如火的红衣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更衬得她娇艳动人。 身边的刘思远身着锦袍,气宇轩昂; 金五福众人笑容满面,憨态可掬;以王宝宝为首的一众伙计也都翘首以盼,眼神中充满了期待,等待着秦文的凯旋而归。 当然,还有很多的人也都在城门口等候着。 特别是那些受粥场庇护的人,他们扶老携幼,满脸感激。 有的老人眼中含泪,双手合十,不断祈祷着; 有的孩子则兴奋地蹦蹦跳跳,嘴里喊着秦文的名字; 还有的妇女拿着自家做的点心,一定要来迎接他们心中的这位大善人。 人群中议论纷纷,都在夸赞着秦文的义举和英勇。 整个城门口热闹非凡,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道路的尽头,盼望着秦文的身影尽快出现。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时,远方扬起一阵尘土,马蹄声渐近。 秦文一马当先,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他虽面带倦色,但眼神依然坚定明亮,身姿依旧挺拔如松。 看到秦文归来,人群瞬间沸腾了。刘悦瑶眼中闪着泪花,提起裙摆朝着秦文奔去。 秦文翻身下马,一把将她拥入怀中,轻声说道:“我回来了,让你担心了。” 刘悦瑶微微抽泣着,紧紧抱住秦文不愿松手。 紧接着,刘思远等人也赶忙围了上去,纷纷向秦文道贺。 那些受粥场庇护的百姓们,呼喊着向秦文涌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抖着将准备好的茶水递到秦文面前,说道:“秦公子,您是我们的大恩人呐!” 秦文接过,一饮而尽,向老人道谢。 孩子们围绕在他身边,伸手去摸他的佩剑,眼中满是崇拜。 妇女们则将点心往秦文怀里塞,他笑着收下,分给了身边的伙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