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前斗将,双方骑马相对冲过算是一合,这叫二马一错蹬。 须知二马相错,落地者一个不防,轻则被快马踢伤致残,重则会马踏要害吐血而亡,端的是凶险之极。 便是无碍,也会失了先机,受制于人。 前车之鉴就是被刘玄坐骑呼雷豹震喝落马的小霸王周通,他被自己的白马一顿乱踢,直踢得五脏六腑破裂,若不是刘玄给了他一个痛快,他怕是会活生生痛死。 幸得场中只有两骑,阮小二早有打算,将丁得孙摔下马后,他就地一滚,大喝一声,煞气腾腾。但见: 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臂膊有千百斤气力,眼睛射几万道寒光。 阮小二突显威风,直惊得坐下马跑将开去。 丁得孙被阮小二抱摔垫地,只觉一阵剧痛,但他亦是个铁打的好汉,没了阮小二束手,连忙一个挺身,捉起掉落的飞叉,横在身前。 阮小二心雄气壮,哪会给丁得孙机会,操起刀来,似黑熊撞树般,恶狠狠冲向立足未稳的丁得孙,势气凌冽,非要夺人性命,端的吓煞人。 见阮小二这副不死不休的凶狠模样,丁得孙心中暗暗叫苦:梁山怎会有如此莽汉,又无甚大事,何苦拼命。 丁得孙猎户出身,善使飞叉,便是大虫,亦敢飞叉一搏,可面对来势汹汹的立地太岁,中箭虎不敢弃叉,恐一叉不中,手中没了兵器,敌不过阮小二。 且手中有叉,尚能周旋一二,若是飞叉中了阮小二,那他可就和梁山结下死仇了。 豪侠刘玄的为人,丁得孙是敬仰的,此时刘玄当面,他实在不愿害了阮小二的性命。 水浒中丁得孙首次露面是在宋江、卢俊义领军攻打东昌府时,他和龚旺随张清出阵迎敌。 龚旺的运气很衰,出场就打巅峰赛,以一敌二被梁山五虎将平手大师豹子头林冲和神射手花荣轻易活捉。 丁得孙倒是展现了不俗的身手,也是以一敌二,不过他打的是小温侯吕方和赛仁贵郭盛。 吕方、郭盛两人皆使方天画戟这种难以精通的兵刃,他们上梁山时年纪轻轻,武艺还没有练到家,是属于一路成长的武将苗子。 但在攻打东昌府时,他们就算没有二流本事,亦算是三流顶尖二流末尾了,可丁得孙一人竟能抵住二人攻势,且还是在张清连打一十五位梁山兄弟的情况下,吕方、郭盛必是全力施为。 善使弓弩的浪子燕青在阵中瞧得二人无法拿下丁得孙,一箭射中丁得孙马蹄,马倒人落,丁得孙才被梁山擒下。 从这就能看出丁得孙武艺至少也是二流,达到了梁山十六小彪将的实力。 可有趣的是丁得孙明明能够在马上和吕郭二人鏖战,上了梁山后,宋江却把他归为步军将校。 最搞笑的还是梁山大聚义时,丁得孙排在了第七十九位,上应地速星。 从武艺本事,上山时间,功劳多寡,丁得孙的排名就说明了一切。 座位名次就是个名不副实的虚衔,想真正让人瞧得上,还是得要自己有本事。 不然晁盖在位时,上山投效的好汉怎会只识得宋公明,开口及时雨,闭口呼保义,梁山第一把交椅,如同虚设,托塔天王的名号,更似一个吉祥物。 丁得孙能够搭上末班车入伙梁山,排在七十九位,从这方面来看,他手上到底还是有着几分真本事的,毕竟就连关系户小遮拦穆春都在他下面一位。 且丁得孙手上的飞叉是一种奇门兵器,由枪柄作杆,三枪尖为峰,峰尖下系环,舞动时有哨鸣,起到扰敌心神的功效。 可刘玄却是理解不了丁得孙使用飞叉的精髓在哪里,飞叉这种长兵器,是钢叉的一种,马战步战缴人兵械都颇为方便,但丁得孙竟用来投掷。 若是丁得孙马上多挂几把飞叉,飞的又准,那刘玄没什么好说的。 问题是那么大一把飞叉,除了实力远不如丁得孙的,哪个会被轻易射中。 刘玄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丁得孙在张清身边待久了,再加上以前可能用飞叉袭杀过远胜他的敌人,这才会传出丁得孙善使飞叉的传闻。 光看场中阮小二欺身而上,丁得孙慌忙应对的模样,刘玄就没瞧出一寸长一寸强的地方,反而阮小二凭着一腔血勇,手中霸王刀如影随形,残光闪闪,尽显一寸短一寸险的厉害。 阮小二眼睛圆睁,手抡的都快冒火星子,势大力沉,直劈的丁得孙连连躲闪。 见状,刘玄大叫道。 “二哥,丁兄弟,我等无冤无仇,较量一番即可,且住手暂歇。” 阮小二出了一身汗,又是一度压着丁得孙打,心中火气自是散了一些,听到大哥刘玄的喊话,手中力道减少半分,朝丁得孙喊道。 “你确有几分本事,算个好汉,且罢手如何?” 丁得孙本就不想和阮小二死命拼杀,只是阮小二凶性太烈,打的太猛,他根本没有时间叫停,眼下得了空隙,连忙回道。 “如此再好不过了。” 见丁得孙答应,阮小二顺势收刀,跳将开来。 丁得孙亦是将叉划地而过,退将开来,持叉立住脚去。 万里乾坤如甑,一轮火伞当天。 六月日头,火热难挡,便是不动弹也会汗流如柱,更何况二人一番尽力厮打。 中箭虎早已成汗水虎,丁得孙喘了一口粗气,抹了一把水淋淋的黑脸,用手在衣襟上蹭蹭,行礼拜道。 “兄弟真是好武艺,好胆气,实我平生难见,不愧是梁山好汉,当的立地太岁。” 阮小二亦是回礼道。 “我只是不忿兄弟适才轻视刘玄哥哥罢了,仗着血气上头半把子力气,才能和你斗个平手。” 见二人停手,刘玄驾马向前,翻身下马,朝丁得孙行礼道。 “梁山刘玄见过丁得孙兄弟。” 丁得孙连忙向刘玄拜道。 “丁得孙拜见哥哥。豪侠刘玄大名鼎鼎,仁义广传,山东路哪个不知,谁人不晓,我时常听闻哥哥恩义之举,好生敬仰,今日一见,观哥哥仪表不凡,果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