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恪来到戴处长办公室。 “戴处长,我有重要情况汇报。” 特务处戴处长抬头看着陈恪笑着说道:“陈科长,这两天你不是休假吗?” “说来也巧,就是在休假中发现的。” 陈恪接下来将昨天晚上遇到黄胜,一直到廖雅权突然请假,事情的整个经过叙述了一遍。 然后猜测地说道:“这个廖雅权非常可疑,他是从北平逃难过来的,在南京根本没有任何亲友,而且多次往返上海,这可不像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孤儿,能做出来的事。 这一次廖雅泉突然请假,我怀疑他应该得到了什么重要情报,需要她亲自护送具体送到什么地方,我们需要立刻调查。” 戴处长虽然很欣赏陈恪,但是仅凭他目前的一点猜测,就动用南京的特务处大张旗鼓地调查,显然不可能。 戴处长依旧平和地说道:“小陈啊,你说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这就安排人留意廖雅权的行踪。” 陈恪看到戴处长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的一番苦心并没有被对方放在心上。 不过仔细一想,这也怪不得别人,毕竟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猜测,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再加上他只是上海站的一名科长,想要指挥南京站的行动,人家没把他直接赶出门去,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 然而,陈恪并不甘心就此放弃。 尽管他还没有见到廖雅权,但他坚信这个女人就是日本间谍。 她的突然消失必定意味着她掌握了极为重要的情报。 陈恪开始思考廖雅权与黄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如果她真的获取了重要情报,那么很有可能是从黄家父子那里得来的。 于是,陈恪毫不犹豫地向戴处长发问:“处长,请问黄家父子从昨天中午到今天早上这段时间里,是否有机会接触到什么重要情报?” 听到陈恪的问题,戴处长立刻回想起昨晚的军事会议,而黄俊正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 昨天可是发布了最新对日的进攻计划,如果消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戴处长想到陈恪的推测,无论这个推测是真是假,他必须都要重视起来。 戴处长立刻对陈恪说道:“你有廖雅权的照片吗?” 陈恪立刻从口袋中拿出,之前从温泉招待所资料上揭下来的照片。 戴处长立刻让他的秘书把照片带走复制扩大,然后分发到长江码头,火车站,还有城门口。 这一次事关重大,戴处长又联系到了南京警察局,是配合警察暗中寻找。 现在仔细分析着发生的事情,现在廖雅泉突然失踪请假离开,如果她真的是传送情报,那么一定是用人体传送。 而不是用电台,不然她就没有必要请假了。 如果送情报,那么多半是送往上海,上海的日谍组织虽然遭受了陈恪的巨大打击。 但是陈恪很清楚在租界,在长江乃至海面上,依旧有很多鬼子的电台在活跃着。 不知道这一份情报到底是什么,但是廖雅权,冒着暴露的风险也要接连请假,证明这份情报比她重要。 此时,廖雅权必定已经踏上行程,尽管不清楚她采用何种方式,但在特务助理原地待命无疑会错失良机。 于是,陈恪果断地向戴处长提议道:“我打算立即带领队伍返回上海,期望能在情报抵达上海前将其拦截。” 戴处长认为这个办法可行,随即回应说:“很好,你马上启程,我会通知沿途各站全力配合。” 得到指示后,陈恪迅速离开了特务处总部,并驾车以最快的速度驶向上海。 就在陈恪离开南京后不久,南京方面接到了来自火车站的消息。 据报告,今早的一趟列车上,一名检票员发现了照片上的廖雅权。 尽管她当时身着男装长袍,但由于面容过于清秀,引起了检票员的特别关注。 当特务处的特工前来火车站询问时,那位检票员毫不犹豫地指出了她。 特务处得知廖雅权的踪迹后,他们立即赶到火车站办公室,利用那里的电话拨通了特务处的专线,将这一重要情报汇报给上级。 特务处接到消息后,行动迅速,立刻向铁路沿线的各个站点发出了廖雅权的身份信息,并下达命令,要求各站务必将她拦截下来。 特务处在沿途的各个站点都迅速做出反应,派人前往火车站查询廖雅权所乘坐的具体车次以及预计到达本站的时间。 此时,那列载有廖雅权的火车已经穿越镇江市,正向常州方向疾驰而去。 镇江市的特务们不敢怠慢,立刻将最新情况汇报给了常州和南京方面。 与此同时,陈恪驾驶着汽车抵达镇江时,也得知了这一消息。 他毫不犹豫地加大油门,让车子如离弦之箭般冲向火车。 而在常州市,特务们在接到消息后,立刻加强了对火车站的封锁力度。 他们增加了人手,确保所有人员只能进不能出,以防止廖雅权逃脱。 常州站站长背着手,在火车站的小广场上来回踱步,他目光如炬地盯着眼前整齐列队的几队特务,声音低沉而严肃地说道: “咱们常州虽然只是一个小站,但这次的任务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兄弟们务必给我牢牢抓住!我再强调一遍。 我们要找的目标是一名年轻女性,大约二十岁上下,身着男士长袍,头戴一顶礼帽。 都听清楚了吗?” 底下的特务们挺直身子,齐声高呼:“明白了!”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火车汽笛声,“呜呜呜,呜呜……” 而在列火车的后面,还有一辆汽车以惊人的速度飞驰着,仿佛与时间赛跑。 这辆车就是由陈恪亲自驾驶的,他一路上全神贯注地驾驶着车辆,目光紧盯着前方的道路,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追上那辆火车。 从镇江市出发后,陈恪一路疾驰,穿越了城市和乡村,越过了河流。 他不断地超越其他车辆,尽可能地缩短与火车之间的距离。 每一次加速、每一次超车,都让他离目标更近一步。 终于,在经过漫长的追逐后,陈恪在火车即将进入常州市的时候,看到了火车的尾巴。 他的心情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跟上了火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