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烨听堂妹说钟家事,说起自己祖母。 “那些老妇人看不上一个人,就是给她生了孙子她一样挑其他问题,我祖母同样如此,对我母亲对香香她娘没有不挑的,我父亲愚孝,我可不愿意。祖母挑我母亲的不是,我就说让我母亲带我们回外祖家,祖母再给我父亲娶一个您老人家满意的。我刚成亲那会,祖母挑香香她娘,我就带着媳妇住在聂家,过年也不回来,我祖母怕外人笑话,只能闭嘴。” 王太后见堂哥越扯越远,岔话说道:“我派人查了,聂承平参加会试那年,钟翰林的祖母过世,他在家守孝,但别人见了他也应该有人觉察。” 王景烨笑道:“那一回我小舅子考试前两天被人强迫喝了酒,他这人有个毛病,一喝酒浑身刺挠,脸肿的像猪头,那次考试他强撑下来,考得并不满意。” 王太后点点头,难怪没人觉察他的长相。 “钟翰林续娶的填房,只生了三个女儿,他倒是对填房深情没纳妾,过继了一个儿子,那也是在他母亲的强迫之下。我以前还挺欣赏他的这种夫妻情深。” 王太后冷哼两声,“如果聂承平是他的亲儿子,我倒要看看,他到时候是什么嘴脸?我最讨厌这种男人,如果心中有人就不要娶别的女人,娶了别的女人,还为了心中的人冷落原配,那这个男人就是卑鄙。” 王景烨说道:“我也最讨厌这种,不过我岳父不是,他是在我岳母去世后出的门,香香他娘一开始也怀疑岳父,要不然他娘去世没多久,他岳父就出门了,出门带回来的是**的母亲,她因为这个和岳父吵过。 “岳父说我不管你信不信,你母亲过世之前,我并不认识承平的母亲。香香她娘以前不信,岳父过世后,人不在了,回想父亲说的话她才相信。” 他说完又问道:“堂妹让承平不出门,难道钟家看出承平和钟翰林长得像还要认回去?无凭无据,就凭长得像就要认儿子?长得像的人又不是没有,他要是认,那我就要问问他原配不是病逝了吗?难道说是和外面女人生的?那我不管他是不是翰林,我就要给他几个巴掌。” 王太后说道:“钟翰林估计没脸认,但他母亲钟太夫人,七十多岁,性子执拗,怕是不会那么容易放开。钟翰林是长房长子,谁愿意长房长子断了血脉靠过继传承子嗣?” 王景烨问道:“不是过继他兄弟的儿子吗?那也是钟太夫人的亲孙子。” “钟太夫人不喜长子后娶的填房,也不喜次子儿媳,因为都是她婆婆定的人选。她的一辈子就耗在婆媳方面,只要是她婆婆做的主她都不喜。七十多的人了,说训儿媳就训,钟翰林夫人不爱出门,特别是跟着婆婆出门,婆婆从不给她留面子,当着众人面说训就训。所以,钟太夫人不喜儿媳的事谁都知道,不过她的两个儿媳她都不喜,别人也没怀疑钟翰林原配去世和他后娶的填房有什么问题。不过,钟太夫人和亲家李太夫人再也没有来往,这点就很可疑。 “我之所以问你,就是如果承平的母亲是钟翰林原配,我不会选他的外孙女当儿媳,停妻另娶的子孙,如何当我的儿媳?” 王景烨见堂妹眼神阴郁,不说话。 堂妹虽然没有给他说过先皇对她如何,他能感觉到,先皇对堂妹或许就像钟翰林对原配,是长辈做主无奈而娶,心中另有她人。 所以堂妹痛恨这种男人,也从来没有因为先皇病逝而伤心。 他记得先皇病逝那年他来京,见堂妹脸色很平静,以前总是紧绷的感觉。 堂妹还小声说了一句:终于是太后了,他装着没听见。 “我看八九不离十,你也不用给堂嫂说,如果有什么人来找承平,你一概否认。以后也不用躲着,坦荡就好。记着,一切有我,我不会让别人欺负堂嫂姐弟。” 王景烨说道:“我知道了,我也不希望承平不是聂家的血脉,香香她娘自从父亲去世,这些年姐弟相依为命,让她的话说,她宁可不要我,也不能不要她弟弟妹妹。” 王太后笑了笑,堂嫂一直是心直口快,也幸好嫁了堂哥,有堂哥护着她,护着她的弟弟妹妹,不然聂家得吃了他们姐弟四个。 家大业大,没有父母的孩子们就是狼嘴里的肉。 她本来想让聂承平入仕,看来还是算了,免得闹出来,对堂哥堂嫂来说又是麻烦事。 被王太后认为执拗的钟太夫人,心烦意乱,那天她见了聂承平,就觉得和儿子长得像,应该说一模一样。 她留下个人盯着那辆马车,去了个庄子,一打听,庄子里住的人是给翻盖之前迎客来酒楼的一个商家,平阳府的,姓王,媳妇会功夫,打了邱三爷,邱三爷没闹。 她派人去平阳府查薛四太太的娘家,又去见了薛大将军的夫人,侧面打听薛薛四太太娘家都有什么人。 廖夫人对弟媳娘家知道的不多,薛四爷的亲事是薛四将军定的,当年薛太夫人并不愿意,以后没少为难薛四太太。 钟太夫人把儿子叫过来,什么都没问,只是说前几天去给李太夫人上坟。 儿子面色有愧。 那又如何? 她记得李太夫人得知女儿离家出走,给娘家都没留一句话,给了儿子一巴掌。 这一巴掌就像打在她脸上。 是她向李家求娶,是她保证对儿媳会像亲闺女,可是儿子却和一个寄养在钟家的表小姐不清不楚。 儿媳走了,一句话没留走了,只带了她两个陪嫁丫鬟。 钟太夫人记得,儿媳走的前一天,亲自给她煲了汤,说对不住,当不了钟家的好儿媳。 她以为儿媳看出儿子心中所想,安慰儿媳,说有她在,谁也翻不了天。 儿媳说,她怕熬不下去。 她看着儿媳的泪眼,以为儿媳会想不开,又是一顿安慰。 儿媳说人有很多路可以走,她不会走绝路,就是对不住婆婆。 第二天,儿媳走了,只留给她一个字条,上写:钟家长媳李氏暴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