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陆寻欢也下了擂台之后,曹司马再次宣布:“下面,进行第二轮比试,领兵韬略比拼,请按照顺序依次上前抽取题目作答。” 台下,沈进拱手施礼道:“司马大人,上一轮从我这里开始,这一轮可否从四号开始?” 沈进的父亲就在州府为官,曹司马多少要给点面子,没有当场驳回。 他问其余三人道:“范通,萧张,陆寻欢,你们三人同意吗?” 范通答道:“我无所谓。” 陆寻欢答道:“大人你定了就是。” 萧张答道:“姓陆的第一个,那个……大个子,你第二个,沈进你第三个,我第四个。” 曹司马问沈进道:“一号,三号说你第三个答,你意下如何?” 沈进有些烦躁的挥了挥手:“行,行,开始吧。” 曹司马将目光看向了陆寻欢:“请四号上前抽取题目。” 他又对着后方示意道:“上题。” 一名士兵端着一只竹筐走上前来,竹筐里放着十只大约尺长的竹筒。 曹司马说道:“一共有十个题目,四号,抽取其中一个竹筒,打开,递给士兵,由士兵呈示给各位大人看过之后,再由本司马读题,你需要在一盏茶的时间之内做出答复。” 陆寻欢微微点头:“明白。” 他将手伸向了竹篮,随便选了一个竹筒。 而后,他打开了竹筒,取出了一张羊皮纸,展开看了看,将之交给了那士兵。 那士兵捧着那羊皮纸,上了台,给各位官员挨个看过,又走上前,交给了曹司马。 曹司马对着题看了看,读到:“假如今日接到陛下的圣旨,出兵讨伐南梁国,大王的目标是攻占南梁国阳山县城,阳山县城守军数量与我军相同,实力相当,请问四号,接到圣旨后,你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占领阳山县城?” 陆寻欢答道:“兵法云,歼敌一千,自损八百,能不打尽量不打。” 无论是台上的官员,还是两侧的五千士兵,听了他的答复,都不由得议论纷纷起来。 “什么,陛下圣旨让他攻占对方城池,他说不打?” “不打怎么夺城?” “这算是什么答案,这算是有领兵韬略吗?” 曹司马的心里,也是一片七上八下的,他对陆寻欢说道:“请四号详细阐述领兵韬略,不打,如何夺取阳山县城?” 陆寻欢说道:“兵法云,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 “我军的意图在于夺取阳山县城,但我们却装着不打阳山,大张旗鼓的,向着阳山旁边防卫力量相对薄弱的盐水县城进军,以此调虎离山。” “阳山县城守军得报,必然驰援盐水县城,由此阳山守卫就变得空虚。” 他施礼道:“兵法又云,兵贵神速,我军获悉阳山城守军驰援盐水城的报告,利用山川阻隔,利用夜间掩护,迅速回兵,以最快的速度直扑阳山。” “此时的阳山兵力空虚,我军不用吹灰之力,便能迅速破城。” 曹司马听了,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不管其他官员如何评判,至少在他听来,也算是奇谋了,也算是陆寻欢有领兵韬略。 他转身,向着各位官员施礼:“各位大人,你们如何评判?” 各位官员讨论了一番,有官员说道:“不错,好韬略,既能夺城,又避免了我方强攻损失大量兵力。” 也有官员说道:“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终究是空谈,要做到不被敌人发现我军的意图,非常不易。” 最后台上十位官员,六位给了支持,四位给了反对。 也就是陆寻欢的回答,得了六票。 曹司马问其余三位候选人道:“你们有更高明的韬略吗?” 三人目光回避,没有一人作答。 等陆寻欢回位之后,范通走上前,抽取了竹筒,拿出羊皮纸,递给了士兵。 士兵拿着羊皮纸,给台上各位官员看了一遍,最后交给了曹司马。 曹司马看了一遍之后,读道:“南梁国十万精兵突袭,破关之后,直抵中州城,中州城中,我方守军只有三万,请问,如何坚持十五天,保持中州城不破,等待我方援军到来?” 范通答道:“除了死守,还有别的办法吗,把能用的兵全用上,把能用的器械全用上,依靠我军百倍之勇气,与敌军血战到底。” 曹司马问道:“答完了?” 范通回道:“答完了。” 曹司马转身:“各位大人,请评判。” 台上十位评判官员们商量了一阵,七人给了反对票,只有三人赞成。 也就是说,范通的领兵韬略,得了三票。 范通很不服气的道:“各位大人,不死守,你们又有什么办法,还有更好的答案吗?” 曹司马问其余三位候选人道:“你们三位,可有更好的守城之法?” 沈进和萧张,直接转头,不看台上。 陆寻欢看了看二人,走了出来,施礼道:“回司马,在下有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