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盼在接到任命诏书后,很快便准备去奉月府上任了。 这也意味着她顺利从国子监毕业。 裴循心里虽仍是不服气,可再也没什么脾气了;倒是孟抗,竟然有些舍不得她。 在当时大闹国子监的事件中,林盼的从容与豪气,让孟抗对她起了几分敬佩; 半年多以同窗身份相处下来,孟抗更觉林盼是个值得相交之人。 如今她要结业为官了,孟抗未免生出些许留恋之情: “林姑娘这一去,就成了林大人,今后鹏程万里,也不知何时才能与你再见了。” 林盼笑道:“孟公子这样豪迈的人,也会说这等戚戚惜别之语吗?” 孟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亦笑道:“只盼我也能早日符合结业要求,能够像林姑娘一样,为表姐、为孟家、为大华建功立业。” 冬月未过,奉月府就正式挂牌开府了。 孟遇安最近刚从洛阳收到裴嘉传回的消息,称紫微城的重建工作已接近尾声,很快便可竣工。 鉴于此,孟遇安也就没有为奉月府另外开辟办公场所,而是把它暂时安置在中书省的一座空偏殿中。 等来年迁都洛阳,紫微城中自会有奉月府的正式官署。 林盼初来中书省那日,为表对前辈的敬意,先去拜见了中书令顾焱。 论朝中所有官员,顾焱最是待人谦和有礼,虽然官位和资历在诸臣中皆是数一数二,但就算是面对青涩后辈,也毫无倨傲之色。 “林大人后生可畏,我常听国子监祭酒谈起你,说你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但不管怎么说,为官和上学总还是有很大区别,林大人往后若是有什么困难,自可来找我,我必知无不言。” 顾焱之言,令林盼如沐春风,也让她起了敬意: “下官年轻稚嫩,来日只怕要多麻烦顾中书提点教导,下官先谢过中书大人栽培了。” 与中书省官员大致见过后,林盼去往奉月府,与卫幽兰会和。 卫幽兰早接到了孟遇安的通知,知道将有一位刚从国子监毕业的年轻姑娘被派给她做副手。 刚见到林盼时,卫幽兰只觉她双眼中透出的勇毅与坚定,仿佛年少时的孟遇安。 “今年多大了?”卫幽兰含笑问道。 林盼微微低首,恭谨答道:“回府监大人,下官快十七了。” “十七,真年轻啊,”卫幽兰温婉而笑,又感叹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生过孩子了。” 林盼抬起头,目光清澈地望着卫幽兰,没有特别理解她话中的深意。 卫幽兰从桌案堆积的书册章表中翻找出一札文卷,递给林盼: “这是户部并集贤院数统司送来的,里面是各州去年的女子初婚年龄统计。和往年相比,这个数字平均提高了一岁半。” 林盼边翻看文卷,边欣悦笑道:“这是好事啊,不那么早婚配生育,女子就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自我,也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卫幽兰点头赞同:“这也是陛下设立奉月府的重要原因之一——让女子不再被婚姻和家庭所束缚。” 林盼放下文卷,重新看向卫幽兰,问道:“卫大人,那咱们奉月府平常都做些什么呢?” 卫幽兰道:“与各州督察使和刺史保持联系,时刻关注全国女子教育、从业、婚配等大事,保证陛下制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 “还有,如果发现某地存在侵害女子权益之事的发生,奉月府也要及时派出专员前往调查和解决。” 林盼眼眸转动,想到自己从中书省听到的风声,好奇道: “听说陛下设立奉月府,是为了不日推广的重大改革,果真如此吗?” 卫幽兰笑道:“对外头来说,这是坊间传闻;但你现在已经是奉月府的官员了,这就成了你分内之事,我正要告诉你。” 遂道:“陛下着意要取消包办婚姻和多妾制度,更为了平稳落地来年开春的男女同校,才安排我等以奉月府之名代天巡牧。” 林盼听后,大喜过望:“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喜事啊!果然只有女人才知道女人真正需要什么,陛下真是亘古未有的明君啊!” 但卫幽兰可不像林盼这般乐观,她把自己在孟遇安面前表达过的忧虑又告知了林盼: “这件事恐怕没有林大人想得这么简单。就算现在天子是女人,朝廷官员中也有许多女人,但女人仍然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尤其是底层女子,想把她们从任人宰割的命运中拯救出来,依然任重而道远啊!” “卫大人说得有理,”林盼表示认同,“千年症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所以才需要你、我、以及整个奉月府群策群力呐,”卫幽兰微笑道,“陛下如此信任和重用我们,我们就要倾尽全力办好她交代的事,万不可再给陛下多添麻烦了。” “下官明白。”林盼拱手称是。 林盼初上任的这段时间,日日焚膏继晷,将各省各部交付给奉月府的资料和文件一一仔细看过,对其中的重要事项皆做了批注,还写出了洋洋数万字的思考心得,分门别类后交予卫幽兰观阅。 “卫大人,下官以为,教化民众应从虚实两方面入手。”林盼建议道。 卫幽兰颐然笑问:“何为‘虚实两方面’呢?” 林盼答曰:“虚者,即自上而下鼓动风气,如派遣官员去往各州各郡巡查,在巡查期间多做宣传讲演,向民众传达陛下的精神,将新思想播撒四方。” “实者,即自下而上搭建基础,这便是切实保护弱势女子权利不受侵害,让每一桩冤情都得以昭雪。只有最底层的土壤肥沃了,才能生长出鲜艳繁花。” 卫幽兰赞道:“怪不得祭酒大人常夸奖你文章写得好,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随即,卫幽兰在林盼的建议和帮助下,整理出“虚实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送往中书省与其共同决策。 顾焱逐条细则看过,越看越觉得文中内涵和口吻都颇像孟遇安亲笔所写,自是没有任何异议,只待门下省审查后便可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