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 朝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朱慈炯来到皇城向父母告别。 崇祯倒没什么,周皇后哭的快不行了。 她拉着朱慈炯的手,不停地嘱咐。 “一定要注意安全,遇到敌人千万不要死磕,先走为上!” “水烧开了再喝,否则会拉肚子。” “辽东寒冷,换季的时候别冻着。” “到了辽东别舍不得吃,这是为娘攒点的一点钱,你拿好了。” 说话间,周皇后从身后的宫女手里接过一个包裹,递到朱慈炯手中。 包裹沉甸甸的,不知装了多少金银财宝。 “娘,”朱慈炯捧着包裹,眼眶湿润地喊道。 这一声娘让周皇后好不容易平息的内心再次掀起惊涛骇浪。 她抱着朱慈炯放声大哭,舍不得他离开。 崇祯被哭声吵得有点头疼,起身来到殿外。 勇卫营副将李宪忠正在殿外等候。 见崇祯来到,他上前施礼:“陛下。” “嗯,”崇祯点头问道:“人都安排好了?” “回陛下,二百勇卫营骑兵精锐已经安排妥当!”李宪忠回答。 “让你交代的事交代下去了吗?”崇祯又问。 “已经交代完毕!”李宪忠认真道:“不管是谁问起,他们的身份都是送旨钦差的卫队,并非定王殿下的护卫。” “嗯,”崇祯倒背着手看向东北方向:“李宪忠,辽东战事极为焦灼,你要做好随时奔赴前线的准备。” 李宪忠浑身一震,激动地双手抱拳:“陛下,臣时刻准备着。” “那就好!”崇祯拍了下李宪忠的肩膀,站在殿外慢慢等待。 不知等了多久,殿内的哭声才渐渐停止。 朱慈炯来到殿外向崇祯辞别:“父皇保重身体,儿臣告辞。” “一路顺风。”崇祯说道。 朱慈炯对崇祯的冷漠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他跪在地上给崇祯磕了一个头,起身离开。 在走出十步左右时,身后忽然传来崇祯的声音:“到了战场,别丢了皇家的颜面。” 朱慈炯身子僵硬的停下脚步,转身向后看。 他并没有看到崇祯的脸,只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 “儿臣领旨!”朱慈炯红着双眼再次磕头。 不等他起身,王承恩从远处走了过来。 他将手里的包裹递到朱慈炯手中并说道:“这是陛下赏给殿下您的。” 定王接过包裹时掂了掂,发现里面不是金银。 疑惑间。 王承恩解释道:“里面是青橘。” “青橘?”朱慈炯看了一眼包裹,又抬头看向崇祯的背影,一脸茫然。 “父皇此举是...” “老奴也不懂,殿下自行揣测吧。”王承恩如实回答。 “谢...父皇赏赐!”朱慈炯再次叩谢,起身离开。 穿过一道又一道宫门,很快来到午门附近。 二百勇卫营骑兵早已等候多时。 他们都是李宪忠亲自挑选的精锐,可以以一当十。 不用李宪忠叮嘱他们也清楚,定王若是出了事,所有人都得陪葬。 熟悉人员后,朱慈炯率领钦差队伍离开京师,奔赴辽东。 一行人行军速度非常快,从京师发出后仅用了七天就抵达山海关。 出关后又用了三天抵达宁远。 平辽总督王永吉早就得到了消息,他亲率中军高级将领到帐外迎接。 这么做有两个目的。 一是巴结朱慈炯,毕竟对方是皇子身份特殊,后续遇到朝臣弹劾,可以让他帮忙向崇祯求情。 其次对方是送旨钦差,按规矩也该出账迎接。 鼓乐声中,一众高级将领将朱慈炯迎入中军帐。 传达完旨意后,王永吉亲自给朱慈炯搬了个凳子:“定王殿下一路辛苦。” “不辛苦,不辛苦。”朱慈炯把凳子推到一边,站着回答。 王永吉对这个小细节很满意,他朝帐外吼道:“来人,备好酒席给定王殿下接风。” 说完后他又看向朱慈炯:“军中物资贫瘠,菜肴单一,希望殿下不要嫌弃。” 朱慈炯严肃道:“能吃饱就行!饭菜可以吃,酒就不必了,喝酒容易误事掉脑袋。” 其他人听完之后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唯独黄得功皱了下眉,脸上的肌肉也跟着抽搐了一下。 他有酒瘾,每次打仗前必须喝酒才行,否则没力气。 朱慈炯敏锐地将黄得功的表情收入眼中,他朝黄得功拱手道:“世人皆知黄总兵喝完酒才有力气,刚才那番话只是针对我自己,希望黄总兵不要介意。” 唰—— 众人的目光齐齐落到黄得功脸上,紧接着又看向朱慈炯。 黄得功哈哈一笑:“定王殿下说话真是敞亮,黄某佩服!” 王永吉也很佩服朱慈炯,不过并不是因为那番话,而是朱慈炯敏锐的观察力。 他能从这么多人里面搜集到黄得功的表情,可见其观察力之敏锐,以及心思之缜密。 王永吉不知道的是,朱慈炯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被经历逼出来的。 曾经无忧无虑的皇子,突然有一天被人带出京师,颠沛流离千里抵达南京。 到了南京后,情况更加严重。 上至朝臣勋贵,下至宫女太监,一个比一个危险。 他能信任的只有寥寥数人。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有独特的一面。 寒暄声中,众人快速吃完了接风宴。 饭后喝茶时,王永吉忽然问道:“定王殿下此番入辽可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