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补选官员有三种方式。 分别是会推,部推和常选。 会推又称廷推,主要针对三品以上官职。 届时由吏部会同九卿,共同推举官员填补官缺。 官缺有京官和外官。 京官职位有左右侍郎、左右佥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外官职位则有巡抚,总督,布政使、按察使。 部推是针对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员。 由吏部全权负责负责。 五品以下官员的选拔称之为常选。 常选又分大选和急选。 这些官员的选拔表面上由吏部负责,最终的名单则是由皇帝亲自决定。 现在太子监国,官员的任免权便理所当然的落到了他手里。 昨天进行过一次大选和几次部推,准备选拔任命的官员有很多。 想到这,史可法问黄道周:“哪些人是马士英的亲支近派?” “越其杰,杨文骢,田印。” “越其杰与马士英是至亲,杨文骢则是马士英的妹夫,而田印是马士英的至交。” 史可法想了想:“举贤不避亲,更何况朝堂正是用人之际...” 黄道周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越其杰,杨文骢,田印此前都担任过一官半职,后都被御史弹劾夺官。” “如此行迹卑劣之人,岂能复用?” “他们被举荐何职?”史可法问。 黄道周义愤填膺地回答:“越其杰被推举为河南巡抚,说是要和马士英一起收复河南;杨文骢被推举为右佥都御史;田印则被推举为户部郎中一职。” “部推之前怎么没见人说?”史可法也有些恼怒。 推举官员历来由吏部主导,对候选的官员要求考核很严格。 若是真如黄道周所言,这三个人根本没资格参与推举。 黄道周苦笑一声:“他们只是被免了官职,没有被废官籍。朝廷急需用人,负责审核的官员便没有深究。” 史可法皱着眉坐到椅子上,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知道马士英会在朝中布局,没想到动作竟然会这么快。 如果不加以牵制,等朝里都是马士英的人时,他史可法和东林党都会失势。 “推举的名单交给殿下了吗?” “还没有,但是各部均已署名,无法删改了。”黄道周再次叹了口气。 史可法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站在原地想了好一会。 “黄侍郎,名单上能加人吗?” 既然无法删改,不如加几个名字。 马士英在朝中布局的办法是安插亲信。 破局的办法很简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现在他大权在握,安排几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能倒是能,但各部官缺都有候选人了,就算想加也没职位了!” “有,按律大明南京左右佥都御史共需有四人,我记得还缺一个右佥都御史。” 黄道周想了一下,确实如此。 “不知大人想推举何人?推举右佥都御史需要都察院官员在场陪同考核,考核通过后署名。” “恐怕没有哪个御史愿意署名...”黄道周一脸担忧。 都察院是专门弹劾的部门。 临时在名单上加名本就违规,御史不会冒这种风险签名。 “署名不是问题,右都御史张慎言素与马士英不合,他会署名的。事出仓促,本官没有合适的人选。”史可法思来想去,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南京朝廷关系错综复杂,城中那些候补的进士、举人背后都有不同的关系。 稍有不慎就会选错人。 吕大器突然想起一个人,开口说道:“尚书大人,属下推荐一人。” “哦?推荐谁?” “前些天,正在宁波巡视刑狱的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给属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起一个人,说此人文武兼备,是个人才。” “快说名字!”史可法有些焦急。 “张煌言!” “张煌言?”史可法歪着脑袋,“我怎么对此人没有一点印象?” 吕大器介绍道:“张煌言是名门之后,其远祖乃南宋宰相文节公张之白。到其父张圭章时,家道中落。张圭章是天启四年举人,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 “张煌言是举人出身,并非进士。按照先朝惯例,初次入仕最高只能担任从五品知州,右佥都御史乃四品官职,张煌言不够资格...” “哦,有印象了!”史可法终于想起了这个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我会亲自向殿下说明此事,现在他人在何处?” “在宁波。” “太好了!”史可法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如果张煌言在南京,他反而不会提拔他。 毕竟南京的关系太乱了。 在宁波就放心多了。 “发急递,让他来南京担任右佥都御史一职。让这位名门之后,在大明朝堂搅一搅。” “属下这就去办!”吕大器转身来到桌子旁边,拿起笔后伏案疾书。 史可法让告诉黄道周在名单上加了张煌言的名字后,让他先回吏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