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母亲”用爱哺育“国家的孩子”】 【在内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叫做国家的孩子。 1959到961年灾害、饥荒、疾病使全国上下陷入困难,上海育婴堂里挤满了营养不良的甚至患病濒死的孩子。在这一危急时刻,内蒙古大草原决定敞开温暖的怀抱,由政府机构、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牧民领养,共接纳了华东地区3000多名的孤儿。 1960年,内蒙古对这些孤儿准备安置工作,建立了保育院、派遣保育员、提供生活和医疗服务。这些最小刚满月的襁褓婴儿,最大的也才七八岁的孩子们,就这样坐上火车去往内蒙古。 那个年代的内蒙也不富裕,但家家抢着养孩子,草原的额吉阿爸们...为了让这些孤儿融入草原的怀抱,用温柔的爱给了孩子们一个家。来自华东地区的孩子们,在那个全国物资匮乏的艰难时期全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那个年代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内蒙能接纳这么多的孩子,真的是实现了“接一个,活一个,养一个,壮一个”> <推荐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讲的就是“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 <蒙汉一家亲![打call]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打call]试问世界上还有几个国家能做到像中国这样?> <当时草原上确实管饱,有奶有肉。>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看过一篇报道,有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任凭怎么被保育员哄,都还是在哭,最后一个牧民妇女走过来,小孩子就不哭了,她抱着孩子说:“这是我的孩子,是长生天‘吉雅’(赐)给我的!”> <第一次听说到这件事,那段时间的历史感觉都没怎么出现了...> <有很多影视作品的,除了楼上说的电影外,还有《国家的孩子》、《静静的艾敏河》、《额吉》> <人类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不论血缘,视如己出。> ...... 李然然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内蒙人民真的心怀大爱。 光幕各界也忍不住喟叹中国的做法,“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不是空话,是真的得到了实现。 汉朝和唐朝有这方面的需求,赶紧将其做法记录下来,以后可以“学习”。 ———— 元 至元二十三年 忽必烈一方面认同未来中国的做法,知道未来几个民族都是“一家人”,另一方面在看回现实后还是坚定认为蒙古人才应该享受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就在陷入自我纠结之际,真金太子来到忽必烈前,说着自己的担忧。 “父皇,自元末农民起义的那次视频放出,南方尤其不稳,不过一年大小起义就频繁发作。” 忽必烈想起光幕视频的利弊,利是...除了预防太子早逝,好像没什么利的了,不论光幕是宣扬民族团结还是鼓励男女平等,这一切对大元的统治都是弊大于利! 该死的光幕! “他们反什么?没有战争好好生活不好吗?” 忽必烈认为作为少数民族的蒙古,要管理整个国家,就必须让被管理的人明白他们和蒙古人是不一样的。 但,大元几十年的统治,这一次因为光幕又能有多久? 除非,彻底汉化。 ...... 无论大元统治者间是如何想法,但大元治下的百姓却是不想要再等几十年之后出现的朱元璋。 ...... 【连着医死了两位皇帝的太医为什么能全身而退?】 【在我国明朝有两部着名的本草书,一部是明朝由刘文泰等人官修的《本草品汇精要》,另一部则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个人撰着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自万历年间问世后,出版了55种版本,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行世界。《本草品汇精要》则是在弘治年间被修纂后一直高藏于内库,直到清朝康熙三十九年才现世。 ... 明朝中期,太医院的院判刘文泰先是治死了明宪宗朱见深,后又治死了明孝宗朱佑樘。 这位刘太医是真的挺不靠谱,根据史料记载,刘文泰一开始不是太医,他是在通政司上班,通政司也就是负责内外奏疏文件的部门。 后面在成化年间,正四品的右通政刘大人就莫名其妙被调去了太医院,成了太医院的院使。 成化二十三年,朱见深告诉大臣,自己因腹泻导致身体虚弱,要调理几天。明宪宗后期因沉迷丹药,身体不太好,群臣也不太在意这次的生病。但之后刘文泰用错了药方,治死了明宪宗朱见深。 按理说,刘文泰这次的错误值得被凌迟处死,但很诡异的是刘文泰面对给事中韩重·,御史陈谷等人的弹劾 ,最终只是被刚登基的明孝宗朱佑樘从四品太医院使降成了五品太医院院判。 孝宗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但他自己肯定不会知道这次的轻拿轻放会也要了日后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