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洪武二十七年 朱元璋前阵子才说要让这些王孙去监督黄河治理工作,现在光幕又讲了黄河治理历史。 从里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吸收后世人的方法。朱元璋对光幕此次出的视频感到很惊喜。 众王爷还在收拾出远门的行李,都未急着离开京城。 而某几位王爷也互相约着在京中的醉仙楼吃饭,光幕也就是在此时出现了。 “暴元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 他贾鲁怎么还得了好名声!”秦王朱樉骂道。 “就是,暴元罪有应得,蒙古人从前干的破事,他亡也亡在黄河上算是因果报应了。”湘王朱柏也很讨厌元朝。 ...... 大家都在痛骂元朝时,朱棣则有了不同的想法。朱棣现在尝试着用朱元璋可能会考虑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贾鲁镇压起义,自取灭亡。但他治理黄河却是用了心的,王朝末年民力和财力加上几十年的积怨,修治黄河决口一事,只是一个导火索。 治黄河,亦可以看出治国。 朱棣按捺住内心的澎湃,此次去监督治理黄河时,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才好! 自从听光幕说未来自己会成皇帝会是明太宗,这野心也不可抑制的疯涨起来。于是,朱棣给自己重新定下了一条路。 ———— 明 万历七年 皇帝因着光幕对张居正越发信任和敬重,张居正依旧是大权在握的内阁首辅。 “时良治河之大才!”毕竟是自己提拔上来的人,张居正对他的能力很有信心。 潘季驯从嘉靖四十四年开始治理黄河,到万历六年总理河漕,这期间对黄河的治理已经过数年了。 万历六年时建的“两河”工程也在万历七年初见成效,陛下还给潘季驯赏赐了钱物。 今日光幕又讲了后世的方法,于是,张居正提笔给潘季驯写信。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康熙帝感慨道:“可惜治河能臣靳辅和陈潢都已逝去。” 陈潢是在康熙二十七年时因诬陷还未入京,便病死了。靳辅在康熙三十一年时替陈潢平反,不过就在同年,靳辅也病逝了。 “靳辅所撰写的《治河方略》和陈潢所撰写的《治水述言》都是优秀的治水书,你们下去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两本书在治理江河方面都有深入探讨,讲的也很透彻。” “儿臣遵旨。” 因皇上的话,朝堂上刮起了一股治水学风。 ...... ———— 【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史同|手书|“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bgm:壁上观) 【伴随着音乐的响起,一幅幅画缓缓展开,娓娓道来属于“婉平”那充满传奇的一生。 ... 最后再转到现实中,旁白一句句读着上官婉儿的墓志铭。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李隆基 进来挨打> <杀个李三郎给大家尽兴吧> <她们少年时相遇,见过盛唐之繁华,历经武周之风云,时过境迁,都在权势中沦为枯骨,可她们的感情却是真挚的> <婉平啊,我的意难平> <呜呜呜我的婉平,李隆基真的TMD滚[大哭]> <史同百合CP我最喜欢的一对,她俩不管是不是爱情,在古代这种身居高位,互站对立面却真切动人的情谊真的磕死我了> <李隆基还搞官方毁墓,在史书上污名化她们,抹杀她们的功绩...李隆基的盛世是承了前面的光,害,为什么太平不做女皇>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①> <两人肯定是有感情的,在宫中相识,惺惺相惜。只不过后面这份感情也掺杂着利用,可惜都没玩过李隆基> <前几天刚去的陕西考古博物馆,看到这个墓志铭真的泪目。图片评论:唐昭容上官氏墓志.jpg> <太平真的好好[大哭]我要你青史留名,我要千年万年后人们仍然记得你[大哭]> <这首歌配婉平,再加上太太的画,真的绝美了> <李隆基,我和你不共戴天!李隆基,我要杀了你!李隆基,你不要脸!李隆基,你这个乱拆cp的昏君![发疯]> <婉平就是真的[大哭]> <我这辈子就是婉平的狗> <仙品> ...... 竟然刷到婉平的手书了,李然然有些惊讶,自己已经很久不磕史同了。 再看婉平还是会磕到她们之间的拉扯感,转而骂道,“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李隆基这个天杀的!” 光幕各界人赞扬视频中的画风,叹息手书中表达出的情谊。 ———— 武周时期 武则天:“......” 上官婉儿:[愣神] 太平公主:[脸红] 武则天正在殿内与太平公主说话,上官婉儿作为女皇的秘书也在一旁。 光幕对李隆基是真不待见啊,武则天摇头轻笑。再看上官婉儿和太平两人,她们的感情倒是从小就好。 她们的事,交给她们自己做。 太平公主大致知晓点母皇的想法,既然母皇想好好选继承人,那自己也到了该入局的时候。 至于李隆基,本宫会让他“好好”过的。太平公主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转瞬即逝。 ———— 唐 开元二十四年 换成以前的李隆基,现在已经勃然大怒了。 但,经历了光幕的各种曝光未来后,李隆基现在打算躺平任嘲。 这段日子,前朝、后宫、儿子们都不待见他...什么曝光都不比“一日杀三子”来得强烈。 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根本不敢见他,武惠妃也时常阴阳怪气,张九龄更是常常冒犯他! 但凡自己表现出一点懈怠,朝堂大臣就要一个接一个的谏言。 李隆基:努力了这么久,真就不能享乐一会儿吗? 部分大臣:到底要不要提前让圣人做太上皇呢? ...... 注:①出自唐代佚名的《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