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徐功所说,周介严格来说不算是齐烨的敌人,也和以前碰到的敌人完全不是一回事。 说白了,就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要知道周介读了一辈子书,从他认识第一个字的时候就知道读书人是特殊的群体。 读书人,学习道理,传播道理,利用道理治理国家。 百姓,被读书人管理,为国朝提供财富,读书人分配财富。 在这个期间,读书人也好官员也罢,或许会将财富分配的不均匀,极为不均匀,可各朝各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只要朝廷监管到位,不说避免,至少可以减免这种情况发生。 百姓讲话了,财富分配也不均匀啊。 官员讲话了,你们可以说,但是轮不到你们分配。 纵观各朝各代,很少有真正的读书人造反的,屈指可数,就算是造反了,并且造反成功了,还都是野路子读书人。 在周介的认知里,不是说只有出身良好的读书人有资格当官,而是相比而言,出身良好的读书人从概率学上来讲比较稳定。 从古至今,被体制开除或是没进入体制的,怀恨在心并且造成极大影响的,必然是姓黄的大哥。 为了整治体制内多年的裙带关系,直接给二十八个大家族销户了,连带宰了八百万人,并且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返聘的机会。 从结果上来看,黄巢在某个特殊的阶段拔除了封建社会的毒瘤,最大毒瘤。 凡事都有两面,以及多面。 黄巢家里属于是商贾出身,祖上贩卖私盐的,到了黄巢这一代就想走仕途。 结果黄巢参加了好几次进士科考,一次都没成功,之后就在酒楼中写了一首诗,也就是《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通过这首诗也可以看出来,接连落榜的黄巢,精神状态应该不是很稳定。 没错,黄巢是很牛B,可也的确杀了很多无辜之人,不能只看功,不看过,滥杀无辜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违和。 事实也证明了黄巢精神状态的确不稳定,前期转战南北打的各地节度使哭爹喊娘,各路唐军四散溃逃,结果造反了那么多年,黄巢下面竟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政策”,似乎只是为了造反而造反,只是为了杀人而杀人。 要说别人造反,比如李二,比如老朱,提起他们,肯定要提起整个团队的,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再看黄巢,光知道个黄巢,身边连个正儿八经的谋士都没有,等真打进长安城后,直接摆烂,是既不派兵剿灭各关唐军,又不重视经济复苏,那么大个地盘,连个经济支撑都没有。 杀人,他很精通。 治国,他就是纯外行。 是,世家被灭了,这不假,不可否认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起义过程中至少死了上千万人,那时候一个国家才多少人。 和黄巢情况差不多的就是耶稣他老弟洪秀全了,出身耕读世家,读书的地方是村子里的私塾。 老洪是接连参加了三子童生考试,接连三次失败,第三次失败后回家了,得病了,大病,高烧不退,最后病好之后也是精神状态堪忧,沉默寡言,举止怪异,直到六年后,再次考试。 结果都知道了,又失败了,老洪急了,是笔撅了,书烧了,连孔圣的牌位都甩了个粉碎,最牛B的是,他决定不当儒生了,自己开宗立派。 连《圣经》都没读过的老洪,创建了“拜上帝教”,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也就是耶稣他老弟。 七八年后,老洪直接发动金田起义,建了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定都南京。 最后也失败了,太平天国运动之中,大概死了一亿人左右。 其实洪秀全失败的原因和黄巢有着一些相同之处,本来就是封建意识,又极为重视阶级观念,可他还反儒,没有唯才是举,反而是用人唯亲。 老黄和老洪俩人最大的相同点,那就是俩人考试没考明白,急了,反了,尤其是黄巢,或多或少带点报复心理。 其实各朝各代也有很多这种人和这种情况,只不过没闹出动静罢了。 读书人科考,要么是出自世家,要么是家里从商,或是寒门子弟。 家里从商的,考不上,闹,在家里闹,在地方闹,张口闭口朝廷不公。 寒门子弟,考不上,也闹,动不动就上吊自杀,不活了。 唯独这出自世家的读书人,世家子们,他们不会闹,没考上,回家之后爹妈各种男女混合双打,大逼兜子一天三顿,七匹狼蘸碘伏,便打便消毒,打过之后弄到别的地方干事去,让家里的其他子弟考,内部资源整合分配,不给国家添麻烦。 以周介的理解,认知,包括经验来看,世家出身的读书人,从个体上来讲,优点不多,但是缺点也不致命,主打的就是个稳定,当了官,按部就班,没听说过哪个世家子考试没考明白,或是当官当的不舒坦直接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