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褥子上,侯小歌精神力探进种植空间。 外界两三天,空间里的黄瓜萝卜这些绿叶菜已经收获了上百斤,够吃就行了,已经没必要在留着了。 收掉所有蔬菜和藤蔓上的黄瓜,让灵田分解吸收掉保留的藤蔓和根茎,往地里撒上买的药材种子。 种完药材,把田里已经开始成熟的香瓜,西瓜,还有南瓜收进仓库。 又给圈里的牲畜喂上食,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的侯小歌,精神力耗尽,退出空间,沉沉的睡了过去。 时间一晃,在县城已经休整了一星期,这期间老天爷在没有下过一滴雨,火热的太阳依旧炙烤着大地。 前段时间因为一场雨长出的野菜也被营地里的难民挖了个精光,侯小歌几兄弟每次找野菜都得跑出六七里地,找野菜的消耗还不如不去。 这期间侯小歌也终于从城墙跟前的集市里花钱搞到了几份《通俗日报》和《中央日报》。 侯小歌从报纸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名人的名字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具体答案,确定自己来到了另一个时空的民国,各种历史依然没有改变。 既然确定了历史,侯小歌自然不愿意继续在络宁县多待,所以这几天他没有拿出一点野草或者粮食,顶多就是和几个堂兄弟姐姐陪跑。 而且每次回去侯小歌都是再三催促大伯等人抓紧时间朝西逃,留在县城没活路。 大伯侯养民倒是相信侯小歌,也有这个意思,但二婶和小姑却是再三推阻,甚至哭的要死要活。 二婶和小姑的意思无非就是现在手里有钱又有粮,只要县里隔段时间就卖一次粮食,他们就不用逃到秦省,在老家也能活。 气的侯小歌当时就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没想到自己搞的钱粮,最后反而成了自己的阻力了。 其实不但二婶和小姑这样想,村里一起逃难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是这么想。 络宁县城附近有洛河,人只要有水喝,吃的只需要一点就可以吊命,等挨到灾荒,大家在回家种地。 这也是络宁县虽然十年九旱,但依旧繁华的原因,因为老百姓早已经习惯了。 二婶和小姑死活不走,大伯也没办法,总不能让这个家散了,也只能带着几个大人整天到处有找吃的,但收获甚微,每天都在吃老本。 但侯小歌知道这次的大灾荒可不像往年那样,主要原因还是战争人为造成的。 前几年常总裁为了阻拦小鬼子挖了花园口,导致黄河泛滥数百里。 不说战况如何,黄河决口当年就给黄泛区域的百姓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黄泛区得清理,又是好几年不能耕种,但湿润的环境却给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百姓的蝗虫创造了温床。 所以这几年中原地区到处都是瘟疫,饥荒,蝗灾横行,这可害惨了中原地区的老百姓。 相比中原东部区域,络宁县还算好的,深处山区,还有河流,夏粮勉强保本,就等秋天收点口粮。 但从东部来的蝗虫铺天盖地,直接把所有秋苗啃食了个一干二净。 铺天盖地的蝗虫吃完了中原地区大部分绿植,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风灾,让大半个中原地区再一次雪上加霜。 这次灾荒波及的范围实在太大了,即使普通百姓想躲到外县乞讨熬过这个“寒冬”都不行。 最近几天,从外面源源不断赶来的灾民就是最准确的答案。 侯小歌从四周打听到很多从嵩县、伊阳、方城,鲁山,甚至临颖的灾民。 他们纷纷逃至络宁,在此休息调整几天,再继续前往陕州,直到最终目的地秦省。 而很多络宁本地的灾民看到外地的灾民逃到本地还笑,甚至还自豪,殊不知络宁也承受不住如此多的难民了,底蕴迟早得耗光。 到了八月中旬,侯小歌所在的南家沟村的逃难队伍的营地已经从最早来时的最外围已经变成了内围,往外在走进三四百米才能走出难民营地,可见灾民之多。 而侯小歌人小言微,他自己又没能力带着姐姐和弟弟单独逃难,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来增加队伍的逃难决心。 今天侯小歌从集市里花了二毛钱买到了一份《洛阳日报》。 上面的内容写着中部和东部的灾情已经刻不容缓,往往数十里不见绿色,路边尽是灾民,更有犬兽食人;还写着每天有一班免费的火车运载灾民前往秦省这样的信息。 《洛阳日报》是侯小歌所在区域最有权威的一份报纸,很多老百姓都从上面获取消息。 侯小歌拿到报纸后,马不停蹄的奔向了难民营地,希望大伯和村里的队伍看了以后能立刻做出行动。 “五爷,七爷,大伯,你们看一下这份报纸。”侯小歌回到营地见到大伯正和几位族老聊天,赶紧递过报纸。 几人正有说有笑,见到侯小歌递过来的报纸,直接接了过去。 作为族老,识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当几人看见报纸上的内容后,脸色也是骤然一变。 “老七,本来还想着在县里熬到十月份回家耕种冬小麦,到时找地主点借粮熬到来年夏收,现在看来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