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137章 晋贤臣司空胥臣(下)

第137章 晋贤臣司空胥臣(下)(1 / 1)

胥臣虽然一直以温文尔雅的文臣形象留在人们心目中,但作为一员高级将领,他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爆发,胥臣奉命率左军迎战楚军的右军。
当时,楚军的右军主要由楚国的盟军陈国和蔡两的军队。陈、蔡军队主要以兵车为主,人数也占优。
胥臣指挥一部分下军率先发起攻击,这一仗是整个城濮之战的首战。
首战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如果单凭兵士冲杀,即有可能陷入混战。
甚至由于兵力上的差距,晋军极有可能失利。这对整个战局来讲是致命的。
胥臣冷静分析战场形势后,心生一计。他命人在晋军的战马上都蒙上虎皮,将战马打扮成老虎。
隆隆战鼓声中,晋军的“虎军”全线向敌阵冲去,陈、蔡军队的战马见到老虎,惊慌乱窜,阵形顿乱。
古时的大兵团作战,士气、阵形是至关重要的,士气一消,阵形一乱,基本是败局已定。
胥臣率军乘胜追击,击溃了陈、蔡两国军队。
胥臣率下军取得首战大胜,直接乱了楚军统帅成得臣的部署,楚左军全线出击却又中计,最后全线溃败。
晋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而如果没有胥臣的首战告捷,那结果还真不知道会如何。
在历史上,胥臣最主要的功绩,还真的不是他的军旅生涯,而是他的教育思想。
胥臣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比孔子要早一百多年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前面我们讲过,他是晋文公最早的老师之一,曾经劝过晋文公要好好学习,增长学识,将来必有大用。
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史料记载了一段晋文公与胥臣关于如何教育晋国世子晋欢的谈话。
晋文公想为晋欢找个老师,便去找胥臣商量,想指派阳处父做晋欢的老师,让胥臣来评价一下阳处父这个人是否合适。
胥臣略微思忖了一会道:“这个关键取决于世子。”
见晋文公懵在那里,胥臣举例道:“主公,臣听闻:胸因疾而残者,不应使其俯身;驼背者,不应使其仰头;羸弱者,不应使其举重。
个矮者,不应使其攀高;眼盲者,不应使其观物;哑者,不应使其说话;耳聋者,不应使其听音;犯浑者,不应使其出主意。
主公,这就是不能让一个人去做他没有能力完成的事。”
晋文公点点头道:“有道理,大夫接着说。”
胥臣接着说:“一个本质好的人,如果有贤良智士辅以教导,那就可以期待他学有所成。
但一个本质邪恶的人,不管他的老师有多贤良,结果都没什么用。”
什么意思?
就是说,教育人,一定要根据这个人的特点来教育,不能对谁都给个老师便行。
胥臣举了八种残疾人为例子,这是对自己即将要发表的一个伟大教育理念作铺垫。
这个教育理念,便是中国历史上提出的最早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然后,胥臣又引经据典,对自己的这个教育理念作了阐述:
“臣听闻,以前周文王之母怀孕时,外人根本看不到她肚子鼓了起来。她生周文王时,如同她去厕所拉泡尿一样轻松,一点痛苦也没有。
但周文王本质奇佳,他自小就从不让母亲忧虑,从不让师长操心,从不让父亲生气。
他对弟弟很友爱,对儿子很慈惠,对夫人很疼爱,对同宗兄弟很亲近。
因此,周文王能使天下贤良之士纷纷来投,并因材而异加以任用。
他咨询掌管山泽的八虞,以及虢仲、虢叔两位兄弟。
他听取闳夭、南宫括意见,咨访蔡公、原公、辛甲、尹佚四位太史,再加上有周文公、邵康公、毕公和荣公的帮助,从而让百神安宁,使万民安乐。”
胥臣洋洋洒洒一番高谈,告诉晋文公,周文王的成功,并不单单是教育的作用。
这把晋文公听得是一愣一愣的,他问胥臣:“依大夫所言,难道就不需要教育么?”
胥臣微微一笑道:“不是说教育没用。我们说教育,就是要让人提高学识。
提高学识做什么呢?
就是为了使本质更加美好。
所以人生下来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进入正道。”
晋文公一听又糊涂了,问道:“比如一个人本质不好,或者我们讲直接一点,就是你一开始讲的,一个人如果成为那八种残疾人一样,如何去教育?”
胥臣回答说:“嘿嘿,这就要看自身长处因材而用了!
驼背的让他俯身敲钟,直胸的让他戴上玉磬,矮子让他表演杂技,瞎子让他演奏音乐,聋子让他掌管烧火。
糊涂的、哑巴这样的人,自身没有可利用的正材,就让他们去充实边远的地区。
教育,就是根据他内在的性能、本质加以因势利导,就像河川有它的源头,迎到入海口,汇入大海任意奔流。”
这便是胥臣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注意,胥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这个理念的人。

最新小说: 史上最惨三国开局 吾乃世家子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 大唐秦公子 春秋晋国风云 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 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开局融合李存孝,从攻略皇后开始 大秦:二世胡亥,开局召唤李元霸 穿越原始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