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118章 春秋新霸晋文公(2)

第118章 春秋新霸晋文公(2)(1 / 1)

晋文公取得对蛮夷诸侯的大胜,向天子献捷,按理应该是主动赴都城洛邑去献捷的。
但晋文公却是在郑国的践土献的捷,这里便有一个问题,即要把天子请过来。
但是,作为臣子诸侯向天子提出移驾的要求,这是不合礼的,这叫臣宣天子,搞得天子是被臣子差遣来的。
为了让晋文公的行动合法化,或者为了给周襄王一个脸面,于是史书记载当时正好是周襄王在践土附近打猎,听说晋国战胜了楚国,非常高兴便主动过来了。
反正读春秋历史,我们可以把礼数这玩意儿当成一个基本点来把握。
在那个把礼当成一切生活生产活动根本准则的年代,通过一个人一个诸侯国所言所行是否符合礼数,可以理解当时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什么会得到那样的评价。
晋文公必须要向全天下诸侯都展现他是那么有礼数,所以尽管他是“召”了周襄王来践土,非常不合礼数,但史料的记载必须合乎礼数!
所以周襄王不是晋文公召来的,而是正好在践土这地方打猎。
晋文公知道后,便在践土为周襄王修建行宫,好吃好喝招待,再顺便向天子献捷。
现在天子给予了九赐这样隆重的赏赐,晋文公难道便坦然接受了?
为了体现自己的礼数,晋文公必须再三辞让。
这个再三,要确保是真正的三次。第一次,晋文公表示自己德才不足,不敢接受如此厚赐。
第二次辞让,晋文公表示自己功劳有限,不值得天子如此厚赏。
直到第三次,晋文公终于恭恭敬敬接受了来自天子的赏赐!
正式接受天子赏赐也是有一整套程序的,天子派出王朝大臣鼓励了一番晋文公:
“予一人希望叔父您要恭敬地服从王室的命令,安定四方诸侯,为王室惩治邪恶。”
晋文公则毕恭毕敬道:“臣谨此再拜稽首,奉扬天子的显赐与策命。”
这一整套献捷才总算完成。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周襄王在他的策命里称晋文公为叔父,这是周天子对各诸侯的一种尊称。
天子对同姓诸侯如晋国、鲁国、郑国等称叔父,因为这些诸侯国的始封君往往是天子同宗兄弟。
周天子应该时时表示对诸侯的尊重,故自降辈分,以侄自称。
对异姓诸侯,则称舅父,因为这些诸侯国的始封君往往是周王朝的功臣。
根据同姓不婚的联姻原则,周天子只能跟这些诸侯结成联姻关系,即王后源于非同姓诸侯。
同样,周天子应该时时表示对诸侯的尊重,故自降辈分,以甥自称,称诸侯为舅父。
好了,召集了各诸侯国,周天子也给予了赏赐,那践土这次会议结束了吗?
没有。
尊王攘夷的标配动作之一是会盟,就是大家要统一思想,一个认谁为中原诸侯盟主的思想,这才是晋文公在践土组织这次国际会议的最主要目的!
这就是践土之盟。
公元前632年5月16日,晋文公召集鲁僖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侯、陈穆公、郑文公、莒平公以及卫国摄政国君姬叔武在践土会盟。
会盟的核心内容只有一条:奉晋国为诸侯联盟盟主,听从晋国号令,尊王攘夷。
别看就这一条,但围绕着践土之盟前后的一个又一个重大事件,已经完全决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践土之盟,是晋国在城濮大战中完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楚国,再是晋文公接受了周天子九赐后,顺势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也成了晋文公成就春秋真正霸主的重要标志。
在这次践土会盟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原本是楚国阵营的诸侯国,如郑国、陈国、蔡国、卫国、鲁国等诸侯,但现在都成了晋国的小弟。
也就是说,晋国通过城濮一战,基本上将原属于楚国的联合力量都拉了过来。
郑国,通过主动向晋国示好实现了加入晋国同盟圈的目的。
晋国允许他加入主要原因,是郑国在这次践土会盟中有着重要使用价值。因为郑国是大周王朝的卿士,天子九赐必须通过郑国。
鲁国更不要说了,城濮之战前,鲁国便敏锐地感觉到了天下大势即将变化,所以主动脱离楚国阵营,第一时间向晋国示好。
陈国和蔡国在城濮之战时还是楚国的小弟,还出兵参加了城濮之战。
但当晋国取得胜利后,这两国立即宣布脱离楚国,回到中原诸侯联盟大家庭来,晋文公当然表示了欢迎。
卫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诸侯国,因为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成公站队楚国,结果被国内公族势力给赶出了都城,逃到了乡下避祸。
但有意思的是,卫国人没有新立国君,卫成公指示由其亲弟弟卫叔武摄政,负责这段时期的卫国内政外交。
卫国摄政国君卫叔武知道此时根本不可能与晋国叫板,既然你晋国强大得无边,卫国如果不老实,就如曹国一样要灭亡的,所以,卫国直接宣布归顺晋国,以后一切听晋国盟主。

最新小说: 史上最惨三国开局 吾乃世家子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 大唐秦公子 春秋晋国风云 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 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开局融合李存孝,从攻略皇后开始 大秦:二世胡亥,开局召唤李元霸 穿越原始之魂